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杨恩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杨恩寿

杨恩寿[清](1835-1891),字鹤俦,名坦园,号蓬海、朋海、颉父,别署蓬道人,湖南长沙人。清代晚期著名诗人、书画理论家、戏曲家及戏曲理论家。

介绍

清代晚期著名诗人、书画理论家、戏曲家及戏曲理论家。他17岁始应童试,21岁中秀才,25岁得优贡。37岁中举。曾任湖北盐运使,湖北候补知府,以候补知府充湖北护贡使。与湖南著名士人郭嵩焘王先谦王闿运及湘军著名人物曾国荃李元度等人交往密切。 杨恩寿一生著述颇富,有《坦园丛书》等14种作品问世,代表作《词余丛话》及《续词余丛话》被收入《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此外,尚有未刊印的十册内容丰富的《坦园日记》存世,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清同治年间长沙士人的生活和精神状况,对研究当时湖南地方社会生活具有极高的社会史和文化史价值。[1]

著作

著有《眼福篇》十四卷。收录古芬阁书画题跋及杨氏书画理论。又工作曲,著有《姽婳封》、《桂枝香》、《麻滩驿》、《再来人》、《桃花源》、《理灵坡》等传奇,《曲录》总名《坦园》六种,王先谦为之序。又有《词余丛话》六卷,《曲录》、《坦园词余》一卷,并传于世。戏曲论著有《词余丛话》、《续词余丛话》,内容分为《原律》、《原文》、《原事》3卷 。《原律》着重探讨戏曲音律声韵;《原文》多系选录优秀曲文,间附以作家评述;《原事》则是关于戏曲剧作本事和扮演情况的考述。杨恩寿的论剧主旨,强调内容“垂世立教”,偏重以诗词律曲,忽视舞台演出。所载清代中叶以后的戏曲史料,有一定参考价值。

杨恩寿墓

杨恩寿墓位于湖南长沙市雨花区石马铺后山上,建于清光绪十一年(1891),占地面积10平方米。该墓为花岗岩结构,分别由墓冢、墓围、墓碑、前坪等部分组成,造形古朴庄重。主碑竖书“诗人杨坦园墓”,左右次碑分别刊刻了子孙题写的墓志铭记及其遗诗一首。长沙市已将墓地列为不可移动文物。

参考文献

  1. 杨恩寿. [2010-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