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口(楊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村口》是中國當代作家楊虎的散文。
作品欣賞
村口
我所見過的農村村口,大多朝南。我想可能是陽光普照,給人以光明,給人以希望的意思吧。
離村口不遠有一個麥場。每到收麥之前,生產隊長就會組織村裡的壯勞力,把麥場壓得瓷瓷實實。陽光鋪在麥場上,金燦燦、明光光。每當此時這裡就成了孩子們的樂園。我們在麥場上打滾、撒歡、捉迷藏,玩累了,便四腳朝天躺下休息,那涼爽舒適的感覺沁人心脾。不幾天,麥場上就堆滿了割回的麥子,緊接着就聽到麥場上轟隆隆的打麥聲。一打完麥,麥場上便陸陸續續堆起了麥垛、花生蔓、經年的木柴。這些柴垛、麥垛也成了雞仔們的棲息地。偶爾還可以從這裡尋幾枚雞蛋回家炒了吃。
村口有一棵一摟粗的柿樹,枝繁葉茂每到農閒時,村裡的男女老少便會聚集樹下。年老一點的大爺們圍在一起「走三」,叔叔伯伯們圍在一起打牌,「臭打牌的、不許反悔」的爭吵聲能把整個村子掀翻。大娘嬸子們頭對頭嚼舌根,逗得人們哈哈大笑,那爽朗的笑聲響徹整個山村,給這個原本僻靜貧窮的山村帶來了無限生氣與靈動。調皮的孩子們如梭般在人們中間穿來穿去。也總有幾個嬸子大娘站在樹下一邊和人們搭訕,一邊把手搭在眉上,眯縫着眼睛踮着腳向村口外張望,等待着親人歸來。
村口的重要,在於它是村里通往村外的必經之路。牛羊每每走到村口都要走走停停,停停走走,還不時回頭張望。村口也是人們奔田地、奔前程、奔希望的出口。從這兒出去的男男女女,要麼是學業有成,要麼是一事無成;要麼是衣錦還鄉,要麼是平淡無奇。誰知道呢?反正從這兒出去,那得需要有足夠的勇氣陪伴。
村口於平常平淡之中,也會牽起少男少女們的縷縷情思,繫着村人撕心裂肺的痛楚。當小姑娘剛長成石榴紅,正是水靈靈的時候,便有哪家的帥小伙,抬着彩禮,伴着滴滴答答的嗩吶聲、噼里啪啦的鞭炮聲迎了去,那場面那喜慶把整個村子渲染得紅紅火火。村裡的老人因病走了或年輕人意外亡故,村人就手執招魂幡,抬起棺材,一步一顫哭哭啼啼、吹吹打打把死者送出村口,送到陽間的盡頭。因此村里每個人的生生死死、悲歡離合便在村口上演,而村里紅白喪娶的過場,便像割韭菜似的一茬接一茬往復。在村人的記憶里,好像村裡的一切事情都發生在村口。
走出村口,眼界自然就變得寬闊了,思維也活泛了。然而真的走出去了,才知道村口的暖熱,才體會到對村人那份牽腸掛肚的思念。於是這思鄉的情愫,便於這村口開始哩哩啦啦,綿延不斷。
作者簡介
楊虎,必讀社簽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