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李政涛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李政涛
原图链接 [李政涛_360百科 https://baike.so.com/doc/416456-441108.html 来自360搜索]
李政涛
出生 1969.5
江西大余人
国籍 中国
别名 蓝精灵
职业 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政涛 (1969.5-)男,江西大余人,出生于陕西西安临潼。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2015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并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教育学原理、教育人类学、“生命·实践”教育学的教学和研究。现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副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主任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院院长。 中文名 李政涛 职 业 教授、博士生导师 目录 1 人物简介 ▪ 学习经历 ▪ 工作经历 ▪ 职称经历 ▪ 主授课程 2 研究领域 3 主要著作 ▪ 独著 ▪ 合著 4 代表性论文 5 科研立项 ▪ 独立主持 ▪ 参与 6 科研成果奖励 7 社会团体兼职 8 访学经历 9 主要讲座

人物简介

李政涛(1969.5-)男,汉族,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主任 ,2015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并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德国柏林洪堡大学访问学者。2005年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2009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先后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北大教育评论》、《课程教材教法》等18种核心期刊及《人民教育》等杂志发表论文100余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读者》等杂志转载,其中发表于2012年3月《教育研究》中的《中国社会发展的“教育尺度”与教育基础》先后为《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以及《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所转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以“上天入地、知行合一;以中化西,兼容并蓄;平等对话,融通创新”为学术理想,以教育基本理论、教育人类学为核心领域,在教育理论和实践、基础教育改革与教育学理论重建的双向滋养、双向转化、双向构成中研究和教学,进行大量开拓性的研究与著述,产生了广泛的学术影响力。 长期参与“新基础教育研究”,在中小学听课评课三千余节,具体体现理论与实践的双向转化双向构成。在全国对中小学校长、教师进行了数百场培训,被称为“金牌讲师”和“金牌培训师”。 努力参与推动创建中国教育学派,即“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的形成与发展,是该学派研究团队的核心成员。 积极融入国际主流学术界,先后对世界著名教育学者德国洪堡大学的本纳教授、汉茨教授、布因克曼教授,柏林自由大学的伍尔夫教授、拉姆塞德教授等进行了深入对谈,并应邀在柏林洪堡大学报告厅面对100多位德国教授和学生发表演讲,介绍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和教育学发展现状。

学习经历

1986年9月—1989年7月,赣南师院政治教育系专科。 1992年9月-1995年7月,华东师大教育系攻读硕士学位。 1995年9月-2000年7月, 北京教育学院教育管理系任教。 2000年9月-2003年7月,华东师大教育学系攻读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89年-1991年,江西大余县南安中学教师。 1991年-1992年,江西大余县团县委组织部长。 1995年-2006年,北京教育学院教育管理系教师。 2003年-2006年,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小学管理》杂志主编。 2006年,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副教授。 2008年,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1年,华东师范大学新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2014年,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科学研究部主任。 2016年,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院院长。 2016年,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主任。

职称经历

2008年破格晋升教授,2009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 主授课程 专科生课程:儿童哲学、小学语文教育学、教师专业发展 本科生课程:教师实践智慧的生成(职前教师教育公共选修课) 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教育学原理、教育人类学、教育哲学等领域的研究

主要著作

折叠独著 《教育常识》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表演:解读教育活动的新视角》(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 《教育科学的世界》(华东师大出版社,2010年) 《教育人类学引论》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年) 《教育学科与相关学科的"对话"》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 《做有生命感的教育者》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教育学的智慧》 (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年) 《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 《交互生成: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转化之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 《"新基础教育"研究传统》(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年) 《倾听着的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 折叠合著 《"新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指导纲要》(李政涛,吴玉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百年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方法论探析》 (李政涛,李云星;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年) 折叠编辑本段代表性论文 CSSCI期刊论文(57篇)

李政涛.什么是新基础教育研究.中国教育学刊,2017,(6). 李政涛.当代教育研究的视频与图像转向.华东师大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5). 李政涛.中国社会发展的教育尺度与教育基础[J].新华文摘,2012,(14). 李政涛.基础教育改革的关键词应是_文化变革[J].新华文摘,2008,(10). 李政涛.论_教育学理解_的特质[J].新华文摘,2004,(17).其英文版被"Fronties of Education in China"创刊号(2006年1月)作为首篇文章向全球推出. 李政涛.德国教育学传统与教育学的自身逻辑[J].教育研究,2013,(10). 李政涛.中国社会发展的教育尺度与教育基础[J].教育研究,2012,(3). 李政涛.教育现象学的方法论与德国研究风格的形成[J].教育研究,2014(7). 李政涛.生命自觉与教育学自觉[J].教育研究,2010,(4). 李政涛.回到原点:教育人类学的本土性问题初探[J].民族教育研究,2014,(5) 李政涛.教育研究的叙事伦理[J].教育研究,2006,(10). 李政涛.教育学的生命之维[J].教育研究,2004,(4). 李政涛.论中国教育学学派创生的意义及其基本路径[J].教育研究,2004,(1). 李政涛.我们时代的教育学教育_以教师的教育学教育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2008,(2). 李政涛.论教育理论主体和教育实践主体的交往与转化[J].高等教育研究,2007,(4). 李政涛.论教育研究的中国经验与中国知识[J].高等教育研究,2006,(9). 李政涛.论面向教育的实践[J].南京社会科学,2011,(4). 李政涛.教育经验的写作方式--探寻一种复调式的教育写作[J].北京大学教育评 论,2013,(7). 李政涛.文化自觉_语言自觉与_中国教育学_的发展[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2). 李政涛.当代西方教育人类学的发展趋势探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2). 李政涛.论_教育学理解_的特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1). 李政涛.教育学科发展中的"制度"与"制度化"问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12). 李政涛.重建语文教学的过程逻辑--以"新基础教育"研究历程为例[J].课程.教材.教法,2010,(1). 李政涛.论教师的有效学习[J].教育发展研究,2008,(5-6). 李政涛.当代教学设计中的整体意识和结构意识[J].教育发展研究,2006,(7). 李政涛.走向_研究性学校变革实践[J].教育发展研究,2005,(6). 李政涛.从教育公平到教育正义[J].教育发展研究,2005,(1). 叶澜,李政涛,吴亚萍.学校转型性变革中的评价改革--基于"新基础教育"成型性研究[26]中期评估的探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7,(4). 李政涛."生命·实践"教育学的实践基石[J].教育学报,2011,(6). 李政涛.汉语教育人类学的发展轨迹及其特征[J].教育学报,2008,(6). 李政涛.论教育学的基本指向及其灵魂[J].教师教育研究,2007,(2). 李政涛.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国际化[J].上海教育科研,2013,(6). 李政涛.在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交融中研究教育[J].上海教育科研,2010,(1). 陈桂生,李政涛.寻找教师的研究方式[J].上海教育科研,2007,(5). 李政涛.走向基于_教师立场_的研究与写作[J].上海教育科研,2007,(8). 李政涛.什么是_教研组文化_教研组文化_系列之一[J].上海教育科研,2006,(7). 李政涛."教研组文化"的当代转型[J].上海教育科研,2006,(8). 李政涛.教研组文化的当代转型--"教研组文化"系列之二[J]. 上海教育科研,2006,(8). 李政涛.以文化产品的创建与管理为核心_创建新型_教研组文化_教研组文化_系列之三[J].上海教育科研,2006,(9). 李政涛.论直面教育实践[J].上海教育科研,2006,(2). 李政涛.论教学的戏剧性转换[J].上海教育科研,2004,(8). 李政涛.教师的四种类型[J].上海教育科研,2004,(11). 李政涛.为人的生命成长而设计和发展教育技术_兼论教育技术学的逻辑起点[J].电化教育研究,2006,(12). 李政涛.从教学方法到教学方法论_兼论现代教学转型过程中的方法论转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11). 李政涛.让创新性实践成为当代教师的生存方式[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8,(5). 李政涛.面向人类幸福的教育学_兼论教育学的基本价值[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1). 李政涛.身体的"教育学意味"--兼论教育学研究的身体转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11). 李政涛.论教育学的智慧[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3). 李政涛.图像时代的教育论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8). 李政涛.倾听者的教育--论教师对学生的倾听[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7). 李政涛.论_教育田野_研究的特质_兼论田野工作中人类学立场和教育学立场的差异[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7,(6). 李政涛.教育研究中的四种语言学取向_兼论通向语言的教育学之路[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6,(6). 李政涛.论教育实践的研究路径[J].教育科学研究,2008(4). 李政涛.学生的话语权与沉默权探微[J].教育科学研究,2002,(11). 李政涛.艺术教育与新型教师的培养[J].教育科学研究,2002,(5). 李政涛.教育研究的原创性探寻[J].教育评论,2001,(3). 李政涛.对教育研究者生存方式的省察[J].教育评论,2001,(6). 李政涛.学校管理中的制度分析[J].教育评论,1992,(12). 李政涛.在表演和观看中生成的生命_表演视角下的学生观[J].教育科学,2004,(2). 非CSSCI期刊论文(代表作)

李政涛.穿行在教育自由与规范之间--"发现德国教育"之七[J].教师月刊,2013,(11). 李政涛.让儿童在仪式里的表演和模仿中学习--"发现德国教育"之六[J]. 教师月刊,2013,(10). 李政涛.影像叙事与德国人的历史教育--"发现德国教育"之五[J]. 教师月刊,2013,(9). 李政涛.用跨文化的方式培育儿童--"发现德国教育"之四[J]. 教师月刊,2013,(6). 李政涛.发现程序与发现儿童--"发现德国教育"之三[J]. 教师月刊,2013,(5). 李政涛.用"证据"来研究儿童--"发现德国教育"之二[J].教师月刊,2013,(4). 李政涛.在德国发现"儿童研究"--"发现德国教育"之一[J].教师月刊,2013,(3). 李政涛.阅读儿童的三种方法[J].教师月刊,2013,(2). 李政涛.以生长的眼光审视儿童的需要[J].今日教育,2013,(6). 李政涛.校长的现场学习领导力[J].中小学管理,2013,(3). 李政涛.回到常识[J].新课程(综合版),2013,(1). 李政涛.教学相长与教学对"人"的滋养[J].教师月刊,2012,(11). 李政涛.把儿童当儿童[J].教师月刊,2012,(10). 李政涛.读透学生是教育的出发点和依据[J].教师月刊,2012,(9). 李政涛.儿童的生长需要自有节律[J].教师月刊,2012,(7,8). 李政涛.教育立场即学生立场[J].教师月刊,2012,(6). 李政涛.教育不是雕刻,而是唤醒[J].教师月刊,2012,(5). 李政涛.教育常识的根源是人性常识[J].教师月刊,2012,(4). 李政涛.现场学习力:教师最重要的学习能力[J]. 人民教育,2012,(21). 李政涛.教育常识[J].基础教育,2012,(5). 李政涛.有魂有根的课程转化[J].中小学管理,2012,(10). 李政涛.校长思维方式的转型与变革[J].中小学管理,2012,(5). 李政涛.在呵护人性中呵护教育之美[J].今日教育,2012(10). 唐开福,李政涛.嬗变与命运:青少年价值观的传媒文化影响[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2,(2). 李政涛.回到语文教学的原点[J].语文教学通讯,2012,(6). 李政涛.为育人价值的挖掘和转化而教[J].江苏教育.2012,(1). 李政涛.重建教师的精神家园[J].江苏教育,2011(Z2). 李政涛.开发"教师宇宙"的无限空间[J].江苏教育,2011,(14). 李政涛.从单元教学到单元类结构教学[J].江苏教育,2011,(13). 李政涛.教育的灵魂在哪里[J].新课程(中),2011,(2). 李政涛.倾听来自语文的声音[J].语文教学通讯,2011,(6). 李政涛.校长如何实现价值领导力[J].中小学管理,2011,(1). 李政涛.教育呼唤"生命自觉" [J].人民教育,2010.(23). 李政涛."团队"是怎样炼成的[J].江苏教育研究,2010,(30). 李政涛.教育与生命重负[J].语文教学通讯,2010,(29). 李政涛.如何在中国进行基础教育改革[J].基础教育,2010,(9). 李政涛.学校变革实践中的第六种敏感[J].中小学管理,2010,(6). 李政涛.为学校变革寻求机制之魂[J].教书育人,2010,(2). 李政涛.论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思维方式[J].基础教育,2009,(10). 李政涛.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方法论特征探析[J].基础教育,2009,(5). 李政涛.从"实践"到"生命.实践"--当代教育改革如何表达实践[J].江苏教育,2009,(29). 李政涛.关于语文课型研究的几点思考[J].江苏教育,2009,(10). 李政涛.做有生命感的教育者[J].人民教育,2009,(12). 李政涛.为学校变革寻找"机制之魂"[J].中小学管理,2009,(4). 李政涛.基础教育改革关键词应是"文化变革" [J].魅力中国,2009,(5). 李政涛.我准备给学生什么样的精神生活?[J].读写月报-新教育,2008,(11). 李政涛.受教育与受苦[J].读写月报-新教育,2008,(10). 李政涛.从对人的忧惧和希望开始的教育[J].读写月报-新教育,2008,(9). 李政涛.什么是好的教育改革[J].读写月报-新教育,2008,(7). 李政涛.教育者的文化乡愁[J].读写月报-新教育,2008,(6). 李政涛.教育是一项需要从容的事业[J].读写月报-新教育,2008,(4). 李政涛.教育改革与中国人国民性的改造[J].读写月报-新教育,2008,(3). 李政涛.教育的眼光[J].读写月报-新教育,2008,(2). 李政涛.从知道分子到知慧分子[J].读写月报-新教育,2008,(1). 李政涛.教育的灵魂在哪里[J].基础教育课程,2008,(2). 李政涛.试论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前提预设[J].基础教育,2008,(11). 李政涛.心在哪,智慧就在哪--教师的生命体验、教育体验与智慧体验[J].人民教育,2008,(23). 李政涛.基础教育改革的关键词应是_文化变革[J].人民教育,2008,(3-4). 李政涛.学校管理的朴素之道[J].新课程(综合),2008,(6). 李政涛.用文化的力量打造教研组品牌[J].中小学管理,2007,(6). 李政涛.什么是教育思想[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5). 李政涛.以文化变革引领学校发展[J].新课程(综合),2007,(5). 李政涛.有灵魂的教育意味着什么[J]. 新课程(综合),2007,(4). 李政涛.教学的勇气_就是返回自身的勇气[J].中国教师,2007,(12). 李政涛.让学生享受汉语_兼论_新基础教育_语文教学的文化使命[J].基础教育,2006,(3). 李政涛.从文化实践 教育实践到生命 教育实践[J].教育研究杂志(台湾),2005,(12). 李政涛.理性的激情与变革的勇气[J].中小学管理,2005,(12). 李政涛.学校规划制定中的两种取向[J]. 中小学管理,2005,(11). 李政涛.名校办民校:何去何从[J]. 中小学管理,2005,(10). 李政涛.关注教师生存状态、提升教师生存质量[J].中小学管理,2005,(9). 李政涛.作为教师阅读者的校长[J].中小学管理,2005,(8). 李政涛.转型性变革中的"学校中间组织"[J].中小学管理,2005,(7). 李政涛.学校制度:古典的与现代的[J].中小学管理,2005,(6). 李政涛.从企业项目管理到学校项目管理[J].中小学管理,2005,(5). 李政涛.示范校示范什么[J].中小学管理,2005,(4). 李政涛.建立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的联动机制[J].中小学管理,2005,(3). 李政涛.学校合并:对谁负责[J].中小学管理,2005,(2). 李政涛.在研究性变革实践中走向"校长实践智慧"[J].中小学管理,2005,(1). 李政涛.追寻中国教育学重建的原点_生命_实践_叶澜学术思想及研究实践述要[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12). 李政涛.教育研究的原创性探寻[J].教师之友,2004,(9). 李政涛.运用教育策划 打造学校品牌[J].山西教育(教学版),2004,(9). 李政涛.课程管理:在困境中突围和重建[J].中小学管理,2004,(12). 李政涛.教师发展的理想与现实[J].中小学管理,2004,(10). 李政涛.农村教育缺什么[J].中小学管理,2004,(9). 李政涛.教育策划中的定位与识别[J].中小学管理,2004,(8). 李政涛.静悄悄的文化革命[J].中小学管理,2004,(7). 李政涛.制度设计、制度创新与制度智慧,中小学管理,2004,(6). 李政涛.教育评价中的_桥_与_门[J].中小学管理,2004,(6). 李政涛.追寻_生命_实践_的教育智慧_叶澜与_新基础教育[J].中小学管理,2004,(4). 李政涛.世纪之梦与_新基础教育_的理想[J].中小学管理,2004,(4). 李政涛.优质教育的理想与实践[J].中小学管理,2004,(3). 李政涛.为有效学校的创建而努力[J].中小学管理,2004,(2). 李政涛.主编手记[J].中小学管理,2004,(1). 李政涛.把教育理论转化为生产力[J].中小学管理,2004,(1). 李政涛. 现象学对于教育研究的意义[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8). 李政涛.教育学的悲哀与尊严[J].教师之友,2003,(8). 李政涛.在教育与规训之间[J].基础教育,2003,(12). 李政涛.育人:教育还是规训[J].中国财经报,2003(8). 99.李政涛.自我更新型教师的理想读物[J].上海教育,2002,(9).

100.李政涛.信息技术与新型教师的培养[J].探索与争鸣,2002,(9).

101.李政涛.倾听学生[J].小学青年教师,2002,(2).

102.李政涛.城市化进程中的乡村教育发展模式研究[J].江西教育科研,2001,(9).

103.李政涛.21世纪的社会变革与学校教育--叶澜教授访谈录[J].探索与争鸣,2001,(4).

104.李政涛,周彬,侯定凯.无法回避的现实--关于"教育发展与社会公正" 的讨论[J].长城,2001,(3).

105.李政涛.从"问题"到理论--教育管理学研究的反思与展望[J].中小学管理,1999,(2).

106.李政涛.真正的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J].山东教育,1999,(5).

107.李政涛.韦伯视野中的中国古代教育[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1997,(2).

108.李政涛.教学过程本质之我见[J].上饶师专学报,1995,(4).

109.李政涛.在中国的教育学派[N].社会科学报,2013-4-25.

110.李政涛.探求中国社会变迁的"教育基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5).

111.李政涛."国培计划":问题与对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6).

科研立项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点项目:当代中国社会的教育责任研究(2015-)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项目:当代中国教育研究方法论的演变与发展趋势研究(2011-2015)。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基础教育改革中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的中国特色研究(2011-2015)。 上海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基础教育改革中的话语演变与"汉语"教育学重建研究(2008-201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教育学语言发展与教育学知识形态演变研究(2007-2010)。 教育部优秀博士论文专项研究基金:转型性变革实践过程中师生生存方式的学校人类学试验性研究(2006-2010)。 折叠参与 教育部重大攻关课题,:基础教育改革与中国教育学理论重建研究(2004-2008)。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基础教育百年改革进程中的教育思想与文化差异研究(2005-2008)。

成果奖励

博士学位论文《教育生活中的表演-对人类行为表演性的教育学考察》,获国务院学位办颁发的全国优秀博士论文(2005)。 论文《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教育尺度"与教育基础》,获首届"明远教育奖"研究类优秀成果奖(2013)。 论文《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教育尺度"与教育基础》,获上海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14)。 论文《"生命·实践"教育学的实践基石》,获上海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三等奖(2012年)。 论著《表演:理解教育活动的新视角》,获上海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8)。 论著《表演:理解教育活动的新视角》,获上海市第九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8)。 论著《教育学科与相关学科的"对话"》,获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6)。 论著《教育学科与相关学科的"对话"》,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2)。

团体兼职

全国教育基本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12-) 华东师大新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2012-) 中国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副理事长(2011-) 华东师大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学校综合改革研究室主任(2009-) 《中小学管理》杂志主编(2004-2006) 《基础教育》杂志执行主编(2007-2009)

访学经历

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德国柏林洪堡大学访问学者 2009年10月赴西班牙马德里自治大学、德国柏林洪堡大学教育科学院学术交流 1997年5-6月赴法国、德国教育考察 折叠编辑本段主要讲座 让课堂充满生长气息 校长的价值领导力 当代教师如何上课、说课与评课? 校长的文化底蕴与制度智慧 我的有效教学观 当代教师的"新基本功" "新基础教育"研究的性质、核心价值观与具体转化 "新基础教育"理念下的语文教学改革 什么是好的语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