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曲歌辭長安少年行十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雜曲歌辭長安少年行十首》是一首古詩,詩歌是中華數千年社會文化生活的縮影。
詩歌是一種主情的文學體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練,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用豐富的想象、富有節奏感、韻律美的語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來抒發思想情感。中國古典詩詞最大的特點是含蓄,生動凝練。氣氛只用寥寥數字便可烘托,意境只需片言隻語就可表達。
“ |
金紫少年郎,繞街鞍馬光。身從左中尉,官屬右春坊。 剗戴揚州帽,重熏異國香。垂鞭踏青草,來去杏園芳。 追逐輕薄伴,閒遊不著緋。長攏出獵馬,數換打球衣。 曉日尋花去,春風帶酒歸。青樓無晝夜,歌舞歇時稀。 日高春睡足,帖馬賞年華。倒插銀魚袋,行隨金犢車。 還攜新市酒,遠醉曲江花。幾度歸侵黑,金吾送到家。 好勝耽長行,天明燭滿樓。留人看獨腳,賭馬換偏頭。 樂奏曾無歇,杯巡不暫休。時時遙冷笑,怪客有春愁。 遨遊攜艷妓,裝束似男兒。杯酒逢花住,笙歌簇馬吹。 鶯聲催曲急,春色訝歸遲。不以聞街鼓,華筵待月移。 賞春惟逐勝,大宅可曾歸。不樂還逃席,多狂慣衩衣。 歌人踏月起,語燕捲簾飛。好婦惟相妒,倡樓不醉稀。 戟門連日閉,苦飲惜殘春。開瑣通新客,教姬屈醉人。 請歌牽白馬,自舞踏紅茵。時輩皆相許,平生不負身。 新年高殿上,始見有光輝。玉雁排方帶,金鵝立仗衣。 酒深和碗賜,馬疾打珂飛。朝下人爭看,香街意氣歸。 游市慵騎馬,隨姬入坐車。樓邊聽歌吹,簾外市釵花。 樂眼從人鬧,歸心畏日斜。蒼頭來去報,飲伴到倡家。 小婦教鸚鵡,頭邊喚醉醒。犬嬌眠玉簟,鷹掣撼金鈴。 碧地攢花障,紅泥待客亭。雖然長按曲,不飲不曾聽。 |
” |
— [唐代]李廓 |
詩歌表現手法
詩歌的表現手法很多,我國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傳統表現手法有「賦、比、興」。《毛詩序》說:「故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 其間有一個絕句叫:「三光日月星,四詩風雅頌」。
這「六義[1]」中,「風、雅、頌」是指《詩經》的詩篇種類,「賦、比、興」就是詩中的表現手法。
賦:是直接陳述事物的表現手法。宋代學者朱熹在《詩集傳》的注釋中說:「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如,《詩經》中的《葛覃》《芣苢》就是用的這種手法。
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繪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劉勰[2]在《文心雕龍·比興》中說:「且何謂為比也?蓋寫物以附意,揚言以切事者也。」朱熹說:「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詩經》中的《螽斯》《碩鼠》等篇即用此法寫成。
興:是托物起興,即借某一事物開頭來引起正題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現思想感情的寫法。唐代孔穎達在《毛詩正義》中說:「興者,起也。取譬引類,起發己心,詩文諸舉草木鳥獸以見意者,皆興辭也。」朱熹更明確地指出:「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如《詩經》中的《關雎》《桃夭》等篇就是用「興」的表現手法。
這三種表現手法,一直流傳下來,常常綜合運用,互相補充,對歷代詩歌創作都有很大的影響。
參考文獻
- ↑ 人文課堂 |《詩經》的「六義」是什麼意思?,搜狐,2019-09-24
- ↑ 劉勰和他的《文心雕龍》,搜狐,2019-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