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美堂记(计宗道)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有美堂记》是中国当代作家计宗道的散文。
作品欣赏
有美堂记
北宋仁宋嘉祐二年(1057),龙图阁学士、尚书省吏部郎中梅挚(字公仪)出任杭州知州。临行前宋仁宗赐诗送行,诗的开篇写道:“地有吴山美,东南第一州。”梅挚到任后,颇有政绩,因而依钱塘之山水,发文人之雅兴,在吴山上修建一堂,取仁宗赐诗首章名之曰:“有美堂”。嘉祐四年(1059),梅挚改任知江宁府,屡次邀请与之有诗文往来的文坛领袖欧阳修为之撰记。当时欧阳修正在京城任给事中,朋友之请无法推托,就写下这篇《有美堂记》。这也就是本文的写作缘起。
《有美堂记》一文,一反向来流行的颂谀文字的写法,抓住都会繁华与湖山明丽着笔,行文有如剥笋,逐步比较,层层深入,展示了钱塘的水光山色和繁华盛丽,使读者沉浸于美妙的遐想。不仅如此,作者更如一位高明的导游,以其艺术家的深刻修养和广阔的社会阅历,为我们指明了一条观赏山水都会,获取醉人审美快感的门径。
王安石在其名作《游褒禅山记》中深有感慨地说:“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乎险远,而人之罕至焉。”欧阳修也有这种认识,他认为山水之至美者往往在乎“宽闲之野、寂寞之乡”,譬如罗浮、天合、衡岳、庐阜、洞庭、三峡,这些奇伟秀绝的景观,哪一处不在下州小邑,穷乡僻壤呢?作者认为要观赏这种奇绝的自然美,只有那些“幽潜之士,穷愁放逐之臣”才有可能。也就是说,只有那些隐居岩穴、贬斥荒蛮之士才能独得其美,独获其乐。这里,实际是指明,要达到对自然美的审美观照,不仅要身临其境,有一个良好的审美视角、审美视点,更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审美品格。我国古代美学中早有“比德”之说,《论语》中就多次提到“君子比德于玉”,“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在观赏山水之美时,随着观照者心理的外射活动,自然的山水已被人格化。放逐之臣、隐居之士暂忘利禄,“放心于物外”,渴望使自由的心境与蕴含自由精神的山水融为一体,因而也就能获得最大的精神愉悦。
与这种自然美、这种艺术中的“逸品”相对而言,作者提出了另一种类型的美:“盛丽”。这种美不同于自然美,它存在于四通八达,舟车交汇,人物富赡的通都大邑,它向人们展示了人类伟大的创造力,经济的繁荣与兴旺,这是一种繁华的美,它需要的是富足、自豪、得意的观赏者。
两种形态的美都能给人以审美的快乐,作为观赏者的最大幸运莫过于兼得并有之。然而现实难免有缺憾。作者认为“夫举天下之至美与其乐,有不得而兼焉者多矣”,“然其为乐,不可得而兼也。”这样看来,奇伟秀绝皆在险远之地,通邑大都又无山水之资,能集自然美与人工繁华于一身的胜地,只有金陵与杭州。然作者比较而言,金陵屡经战乱,六朝繁华,已成旧梦;颓垣废址,凄怆伤怀。所以天下唯有钱塘,而钱塘独有“有美堂”为至美、至乐之所在。到此为止,作者已为描绘充满和谐统一美的杭州山水和都市风光布置好了广阔的背景,随着作者墨迹所至,一幅天下独绝的画面最后在我们眼前展开了:水面明澈的河流如镜似带环绕山间。东南奇观的钱塘江上,风帆点点,如云似雪,江涛浩渺,渐去渐远,最后没入无垠,海天一片。近处,楼台华屋,“参差十万人家”;车水马龙,商贾如云……山水登临之美,人物都市之繁,无一或缺,兼为我有。 自然的造化与人工的奇伟在这里交相辉映,争奇斗艳。
作者简介
计宗道,品诗文网签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