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月经先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月经先期

来自 搜狐网的图片

月经先期,中医病名。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或20天左右一行,连续发生2个周期或以上。月经先期属于以周期异常为主的月经病,常与月经过多并见,严重者可发展成崩漏,应及时治疗。西医学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和盆腔炎等出现月经提前,可按本病治疗。

基本信息

西医学名 月经先期 [1]

主要症状 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连续发生2个周期

多发群体 女性

传染性 无传染性

西医治疗 可予克罗米酚、三苯氧胺

中医治疗 党参、炙黄芪、乌贼骨、白术

解释 以月经周期比正常提前为主要表现的月经病

中医病名

​月经先期,中医病名。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或20天左右一行,连续发生2个周期或以上。月经先期属于以周期异常为主的月经病,常与月经过多并见,严重者可发展成崩漏,应及时治疗。西医学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和盆腔炎等出现月经提前,可按本病治疗。

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或20天左右一行,连续发生2个周期或以上。月经先期属于以周期异常为主的月经病,常与月经过多并见,严重者可发展成崩漏,应及时治疗。西医学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和盆腔炎等出现月经提前,可按本病治疗。

1.宋代《妇人大全良方·调经门》指出本病病机是由于"过于阳则前期而来"。

2.《普济本事方·妇人诸疾》进一步提出"阳气乘阴则血流散溢……故令乍多而在月前",后世医家多认为"先期属热"。

3.《景岳全书·妇人规》提出气虚不摄也是导致先期的重要发病机制。

1.西医学中月经频发黄体功能不足排卵性月经失调,一般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归属中医月经先期论治。

2.有盆腔炎症体征者,应属于盆腔炎所引起的月经先期。

本病的病因主要是气虚和血热。气血则统摄无权,冲任不固;血热则热扰冲任,伤及胞宫,血海不宁,均可使月经先期而至。

1.气虚

(1)脾气虚:体质素弱或饮食失节,或思虑过度,损伤脾气,脾伤则中气虚弱,冲任不固,经血失统,以致月经先期来潮。脾为心之子,脾气既虚,则赖心气以自救,久之则心气亦伤,致心脾气虚,统摄无权,月经提前。

(2)肾气虚:年少肾气未充,或绝经前肾气渐虚,或生育过多,房事过勤,或久病伤肾,肾气虚弱,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遂致月经提前而至。

2.血热

(1)阳盛血热:素体阳盛,或过食心燥助阳之品,或感受热邪,热扰冲任、胞宫,迫血下行,遂致月经提前。

(2)阴虚血热:素体阴虚,或失血伤阴,或久病阴亏,或多产房劳耗伤精血,以致阴液亏损,虚热内生,热伏冲任,血海不宁,则月经先期而下。

(3)肝郁血热:素体抑郁,或情志内伤,肝气郁结,郁久化热,热扰冲任,迫血下行,遂致月经提前。

诊断依据

1.病史 有血热病史或有情志内伤、盆腔炎等病史。

2.临床表现 月经提前来潮,周期不足21天,且连续出现两个月经周期以上;经期基本正常,可伴有月经过多。

鉴别诊断

月经提前十天以上的人应注意与月经间期出血相鉴别:月经间期出血常发生在月经周期的第12天到16天,出血量较少,或表现为透明粘稠的白带中夹有血丝,出血常持续数小时至2到7天,自行停止,西医称为排卵期出血。月经间期出血量较月经期出血量少,临床表现为出血量一次多一次少的现象,结合BBT的测定,即可确诊。月经先期则每次出血量大致相同。且出血时间不一定在排卵期内,持续时间一般与正常月经基本相同。

相关检查

(1)妇科检查:盆腔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者,多属黄体功能不足之排卵性月经失调;有盆腔炎症体征者,应属盆腔炎所引起的月经先期。

(2)辅助检查:因黄体功能不足而月经先期者,基础体温(BBT)呈双相型,但黄体期少于12天,或排卵后体温上升缓慢,上升幅度<O.3℃;月经来潮12小时内诊断性刮宫,子宫内膜呈分泌反应不良。

1.脾气虚

主要证候:月经提前,量多,色淡,质稀,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食欲不振,舌淡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虚缓。

治法:健脾益气,摄血调经。

代表方:补中益气汤。

方药:人参、黄芪、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白术。

2.肾气虚

主要证候:月经先期,量少、色淡黯、质稀,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面色晦暗,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尺弱。

治法:补益肾气,固冲调经。

代表方:固阴煎。

方药: 菟丝子、熟地黄、山茱萸、人参、山药、灸甘草、五味子、远志。

3.阳盛血热

主要证候:月经提前,量多、色鲜红或紫红、质黏稠,身热面赤,口渴欲冷饮,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凉血调经。

代表方:清经散。

方药: 丹皮、地骨皮、白芍、熟地黄、青蒿、黄柏、茯苓。

4.肝郁血热

主要证候:月经提前,量时多时少、经色深红或紫红,质稠,经行不畅或有血块,或少腹胀痛,或胸闷胁满,或乳房胀痛,烦躁易怒,口苦咽干,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治法:疏肝清热,凉血调经。

代表方:丹栀逍遥散。

方药:丹皮、栀子、柴胡、当归、赤白芍,白术、茯苓,炙甘草、薄荷、煨姜。

5.阴虚血热

主要证候:月经先期,量少、色红、质黏稠,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条经。

代表方:两地汤。

方药:生地、地骨皮、玄参、麦冬、阿胶、白芍。

针灸治疗:疏肝理气、清热调经,只针不灸、泻法。

处方:关元、血海、三阴交。

加减:气虚加足三里,脾俞;气郁加太冲、期门;血热加行间、地机。

本病治疗得当,多易痊愈,若伴经量过多、经期延长者,可发展为崩漏,使病情反复难愈。

1.节饮食。不宜过食肥甘厚腻、生冷寒凉、辛烈之品。

2.调情志。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忧思郁怒。

3.适劳逸。经期不适宜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以免伤脾气。

4.节房事和节制生育。避免生育(含人工流产)过多、过频,及经期交合,否则易损伤冲任,耗损精血。

1、《景岳全书..妇人规·经脉类》:凡血热者,多有先期而至,然必察其阴气之虚实。若形色多赤,或紫而浓,或去多,其脉洪滑,其脏气饮食喜冷畏热,皆火之类也。先期而至,虽日有火,若虚面挟火,则所重在虚,当以养营安血为主。矧亦有无火而先期者,则或补中气,或固命门,皆不宜过用寒凉也。

2、《傅青主女科.调经》:夫同是先期而来,何以分虚实之异?……先期者火气之冲,多寡者水气之验。故先期而来多者,火热面水有余也;先期而来少者,火热而水不足也。倘一见先期之来,俱以为有余之热,但泄火而不补水,或水火两泄之,有不更增其病者乎!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