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曾经的蚊帐(小猪她爸)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 曾经的蚊帐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

《曾经的蚊帐》中国当代作家小猪她爸的散文。

作品欣赏

曾经的蚊帐

什么时候,能睡在蚊帐里?那种洁白如雪的蚊帐,夏风拂过,白纱飘动。这是我小时候的一个心愿,很现实,亦淳朴,但实现起来并不简单,像铁树开花,又如昙花一现。

蚊帐是一种避免蚊子叮咬的帐幕,多为纱制。南方江湖众多,水系丰富,气候偏暖,相对来说容易滋生蚊子。而北方普遍干旱少雨,没有大江大河,气候偏冷,蚊子也相对要少一些。白居易在《送客南迁》中云:“蚊蚋经冬活,鱼龙欲雨腥。”南方蚊子比北方凶猛,且数量奇多,也就成了不争的事实。这样引经据典地说蚊子,是想与南方读者朋友说明白,蚊帐之于南方人或许是日常生活中的常用品,睡在蚊帐里,不足为奇。而在北方蚊帐并不是必需品,很少使用,因而想睡在蚊帐里的心愿,才成其为愿望,才有心心念念的由头。

除此之外,较少使用蚊帐的原因,还在于生活得不那么富裕,囊中羞愧。在物质匮乏的岁月里,蚊帐虽不能与手表、自行车等大件相提并论,但也算是一件轻奢用品,一般家庭很少用得起蚊帐。蚊帐的主要功能是防止蚊子叮咬,而蚊子叮咬不是致命的,叮个包,挠挠即可,大可不必买个蚊帐。寒风一起,蚊子死光光,不会“经冬活”。想

想也是,我家六口人,父母,我们哥四个,父亲一月八十多元的工资,在当时已经是高工资了,但维系一家人生活开支,还是要精打细算的。

其实,退一步来说,即便舍得花钱买来蚊帐,一铺土炕上睡四个半大小子,能睡下就很不错了,还咋挂蚊帐。这样的物质基础,以及蚊子叮咬不算事的认知,决定了我与蚊帐隔着孙悟空一个筋斗的距离——十万八千里。

小波是我同学,儿时的玩伴。他的家境,要比我们大多数同学要好许多,父母双职工,只有兄妹二人。那时,日子好不好过,不单要拼是否双职工,还要拼孩子多寡,四五个孩子的家庭比起两三个孩子的家庭,家庭生活要差许多,偏偏那个时候四五个或者五六个孩子的家庭比比皆是。

夏花灿烂,蝉鸣枝头。我和小波捉了一下午的蜻蜓,然后去了他家。一进门,我就被惊到了。不大的一间屋子,一张单人床上挂着洁白的蚊帐。蚊帐的四个角用白色的绳带系挂在墙壁上,洁白的细纱像白雪,轻柔,飘逸,我想象着月明之夜帷幔里该是多么的诗情画意。小波打开蚊帐对开的纱门,把许多只蜻蜓扔了进去,那些蜻蜓扑腾着居到纱网,一动不动,像是印在白色的图画纸上。

打那个时候起,暗地里给自己立下个“远大抱负”——有朝一日一定要睡到蚊帐了。好好体验一下,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睡眠状态。

[1]

作者简介

小猪她爸,退休公务员,喜欢文字写作。

参考资料

  1. [中国作家网 (chinawriter.com.cn)中国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