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景美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景美橋

圖片來自蘋果新聞網

景美橋,景美舊橋位於臺北縣、市交界,屬於跨市、縣間之聯絡橋樑,北端銜接臺北市文山區景文街,南端銜接臺北縣新店市順安街,為景美、新店地區重要連絡橋樑之一。原景美舊橋橋寬7.4公尺、全長80公尺,橋上雙向各1線車道,車道寬僅3.7公尺,且無劃分快慢車道,人行步道則為附掛於橋旁之臨時鋼架結構。封閉拆除改建期間,於橋梁原址下游側闢建鋼棧便橋1座,以提供行人及機慢車臨時通行。[1]

特色

˙採單跨鋼拱橋型、河中不落墩,橋樑跨距93公尺,不會阻礙景美溪水流,提升防洪效能 ˙改善後橋面由原7.4公尺拓寬為15公尺,雙向各有5公尺寬的混合車道、1.5公尺寬的人行道及下游側有2公尺寬單車道 ˙橋拱上採用全彩LED燈,可多彩變化營造夜景效果。[2]

沿革

第一代

  • 1761年時,此橋為清代的郭錫瑠自新店青潭修建水圳,灌溉台北盆地時所興建的引水渠道。
  • 當時此橋為單純的灌溉水道橋。

第二代

  • 1908完工的鋼筋水泥橋。此橋的橋面供人車通行,橋面下有輸水幹管,連接原有的灌溉渠道。
  • 此橋為全台灣第一座鋼筋水泥橋。
  • 此橋為紀念郭錫瑠開鑿水圳的偉績,故取名「瑠公橋」以資紀念。
  • 使用55年後由於橋身老舊將其拆除。

第三代

  • 於1963年第三代景美橋完工通車,共使用55年之久,全長80公尺,橋面淨寬7.4公尺,並在橋身兩旁加設人行步道,為一座傳統的鋼筋水泥橋。
  • 灌溉水圳改採另接管線送水,景美橋此時為一單純的交通橋樑。

目前現況

  • 目前新橋於2009年5月動工,於2010年9月完工。
  • 橋梁採斜吊索拱橋的設計,橋面淨寬15公尺,採人車分道,橋頭設有引道直接連接景美溪自行車道。

工程緣起

景美橋係銜接臺北市景美地區與臺北縣新店地區之橋梁,自民國52年完工通車迄今,橋齡已高達46年。由於該橋老舊,不符現行耐震規範要求,且因寬度及車道數不足,常造成汽、機車爭道,交通壅塞。為改善橋體安全解決區域交通窘況,重塑區域景觀,遂透過縣市合作進行改建。[3]

工程簡介

景美舊橋位於臺北縣、市交界,屬於跨市、縣間之聯絡橋樑,北端銜接臺北市文山區景文街,南端銜接臺北縣新店市順安街,為景美、新店地區重要連絡橋樑之一。原景美舊橋橋寬7.4公尺、全長80公尺,橋上雙向各1線車道,車道寬僅3.7公尺,且無劃分快慢車道,人行步道則為附掛於橋旁之臨時鋼架結構。封閉拆除改建期間,於橋梁原址下游側闢建鋼棧便橋1座,以提供行人及機慢車臨時通行。

改建後景美新橋採用與麥帥二橋相同的「單跨下承式鋼拱橋」,橋面淨寬15公尺,橋樑淨跨距93公尺,規畫雙向各有一寬為5公尺的混合車道及1.5公尺的人行道,此外為因應休閒遊憩與環保節能,於下游側佈設 2公尺寬自行車道,串連景美溪河濱自行車道,提供單車族舒適、安全的騎乘空間。

景美新橋之臺北市端橋台採用擴展式T型基礎,完成後橋台兼具防洪堤防之功能。另臺北縣端之橋台型式採車行箱涵與橋台共構型式,完成後亦兼具防洪堤防之功能。另於橋拱外側設置LED景觀燈及照纜燈,結合多彩照明的投射變化,營造景美溪畔夜晚迷人璀璨的氛圍與景緻。本工程於98年1月1日開工,已於99年9月27日通車。[4]

相鄰道路

景美溪主要橋樑
北行道路 景美溪 南行道路

文山區景文街
景美橋

文山區    新店區

新店區順安街

影片

景美橋上空 4K

參考文獻

  1. 文山景美橋改建工程,台北市政府工務局
  2. 景美橋翻新「路寬可減壅塞」,蘋果新聞網,2010/09/28
  3. 文山景美橋改建工程,台北市政府工務局
  4. 文山景美橋改建工程,台北市政府工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