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晋宁县六街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晋宁县六街镇位于晋宁县东南部,与玉溪市江川县、玉溪市红塔区接壤,属三县交界,人杰地灵,磷矿资源十分丰富。面积108.58平方千米,人口1.34万人(2011年),辖9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六街村,距县城28千米。[1]

中文名称: 六街镇

行政区类别: 镇

所属地区: 晋宁县

下辖地区: 辖9个行政村

电话区号: 0871

邮政区码: 650600

面 积: 108.58平方千米

人 口: 1.34万人(2011年)

方 言: 晋宁话

气候条件: 低纬高原亚热带季风气候

机 场: 昆明长水国际机场

火车站: 昆明站

车牌代码: 云A

历史沿革

六街镇历史开化较早,元代初有文字记载,六街镇以驻地月逢农历一、六赶集得名。

六街市场是仅次于昆阳、晋城之后的晋宁县第三大商品集散地。1950年前,先后为永宁、翠峰乡,1950年为原晋宁县第五区(后改为三区),1956年建六街乡,1958年属上蒜公社,1961年析置六街公社,1983年改为乡,1984年改为区,1986年改为六街乡(中国政区大典:1988年复置六街乡)。1997年,面积108.6平方千米,人口1.2万人,辖六街、大营、龙王塘、三印、大庄、新寨、干海、青菜、王家湾9个行政村。2009年撤乡设镇。

地理环境

六街镇位于晋宁县东南面,距县城昆阳街道22.9千米,距昆明市政中辖六街、王家湾、三印、青菜、大庄、大营、龙王塘、干海、新寨9个村委会31个自然村37个村民小组(其中干海、新寨两村为彝族村),总人口13436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864人)。平均海拔2150米,最高处2485米,最低处1948米,属中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四季如春,年均气温14.5℃,极端最高温31.4℃,极端最低温-6.5℃,最热月7月均温19.5℃,最冷月1月均温7.8℃,年均降水907㎜,最高降水1970年1172.1㎜,最低降水1988年544㎜,无霜期240天。

六街镇人杰地灵,资源丰富,交通便捷,通讯发达,水电充足,山峦叠翠,森林茂密,涓涓泉水,潺潺有声。全镇森林覆盖率达到59.85%。全镇大小坝塘37个,总蓄水337万立方米。六街镇有广阔的山场,肥沃的土地,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可供开发。其中:被誉为纯天然地下矿泉水的龙王龙潭、三印龙潭、大庄黑、白龙潭,日出水量各为1000立方米。境内主要河流大堡河7千米,汇入柴河水库,柴河水库是滇池最主要的向心水系之一,从属滇池和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护地域范畴,是昆明市南线调水2258引水济昆主要水源区,也是市、县森林水土以及水源涵养重点保护地域,已成为全市生态农业示范乡镇,六街镇连续26年未发生森林火灾,是国家级生态镇。

近年来,由于无污染、无公害、纯天然绿色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吸引了大批商贸客户前来签订种、养殖的相关合同,同时大批都市人慕名而来垂钓生态鱼,品尝无公害绿色食品及山茅野菜。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已成为烤烟、洋芋(马铃薯)、荷兰豆(小荚豆)等绿色经济产品和各种水果、干果、药材、野生菌类生长的良好环境。每年雨季,六街镇林茂菌多,各种野生菌漫山遍野,成为晋宁县最大的产菌乡,年产野生菌150吨以上,旺季日均上市2.5吨,盛产黄老人、干巴菌、鸡棕、松茸、牛肝菌等20多种优质野生菌。

六街镇境内磷矿资源尤为丰富,全县磷矿石已探明储量为8.4亿吨,六街镇境内就有3亿吨,占全县总储量的三分之一,且磷矿石品位高、储量大、品种齐全:有适合湿法加工的低镁磷矿,也有适合热法加工的高硅磷比磷矿石,其品位最高的含五氧化二磷达36%左右,矿石中的有害氧化物含量较低,特别是含砷较低,比较适合深、精加工高质量磷系列(低砷黄磷、优质普钙、磷铵等)产品。因此,六街镇还被誉为“磷都之镇”。

经济实力

六街镇紧紧围绕“生态立镇、资源强镇”的发展思路。2011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达44748万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28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636元。

社会民生

集镇规划面积3.2平方公里,已建成1.5平方公里,建有政府办公楼、文体休闲中心、翠峰苑景观河堤休闲园、停车场、卫生院、中心小学、六街二小、步行街道、绿化系统、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居民生活区、廉租房小区,规划镇中心幼儿园、新卫生院、计生服务所。全镇致力于发展城郊型经济,工业企业共7家。全镇医疗机构健全,有镇卫生院1所,医务人员12人,病床19张,有村级卫生所9所,医务人员16人,一年来卫生院减免门诊7856人次,减免金额78456.3元,减免住院387人次,减免123356.1元,村卫生室减免门诊14353人次,减免金额129912.1元。全镇计划生育率达到100%,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计划生育实行奖优免补制度。新农合参合率达98.94%。社会保障事业稳健起步。全镇设有中心小学1所,全镇农村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对高考优秀学生实行奖励制度。 环保投资占本级财政达38%。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