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麗君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易麗君(1934年12月4日-2022年2月7日),筆名韓逸,出生於湖北黃岡一個農村知識分子家庭。
1952年,開始發表作品。
1954年,從武漢大學中文系公費留學波蘭華沙大學波蘭語言文學系。
1962年,進入北京外國語學院東歐語系教書。
1985年,招收碩士研究生。
1988年,易麗君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2000年,招收博士研究生,是中國大陸早期的波蘭語專業博士生導師。
長年從事波蘭語教學工作,培養了一批年輕的波蘭文學翻譯和研究者。因卓越的貢獻被授予波蘭總統勳章,以及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
2007年,獲得波蘭格但斯克大學名譽博士。
目录
公派留學波蘭
易麗君從小一種比較寬鬆的家庭環境中自由發展。
1953年,考入武漢大學中文系,次年得到了前往波蘭華沙大學留學的機會。儘管在當時她就知道密茨凱維奇、蕭邦、哥白尼等波蘭名人,對這個國家不算陌生,但她還是有些猶豫。
“國家在學校選拔去蘇聯和東歐的留學生,我們班被選上的有包括我在內的六個人。他們五個人都特別高興,我當時還小,母親不希望我離家太遠,所以還在猶豫到底去不去。老師說,出國留學是好事,別人想去還去不了呢,於是我才下了決心。”易麗君曾回憶說。
到華沙大學後,一開始易麗君還因為學校校區小而有所失望,但開始學習後,就“越學越來勁”。頭一年學習十分艱苦,她被逼著讀了許多波蘭文原著。為了考試,她曾沒日沒夜地啃下了顯克維奇的“歷史三部曲”,足足260萬字。
在華沙大學的五年,她說像是在岩洞裡度過,但也是人生中最幸福的五年,為日後走上翻譯道路打下了基礎。 [3]
中國第一批學成歸國的波蘭語言文學研究者
易麗君屬於中國第一批學成回國的波蘭語言文學研究者,她與另外幾位著名學者在翻譯、介紹波蘭文學方面具有開創性的功績,波蘭文學一些經典的、重要的作品都經過他們之手翻譯成了漢語,其中就包括易麗君的畢生勞作。
翻譯 詩劇《先人祭》
詩劇《先人祭》是波蘭19世紀偉大詩人密茨凱維奇的傳世名作,講的是沙俄殘酷鎮壓波蘭愛國青年的故事。
1968年1月,華沙民族劇院重新上演《先人祭》,轟動了整個華沙,場場座無虛席。演出時觀眾也和演員一起朗誦劇中的詩篇,台上台下相互呼應,群情激奮,反甦的情緒很強烈。演出期間蘇聯大使很生氣,就中途退席了。不久《先人祭》就遭到了禁演。這一來華沙大學的學生就發起了示威遊行,成為了一個政治事件。
“文革”後出版的第一部外國文學作品
一部戲劇經由如此巨大的力量,能把整個波蘭社會都調動起來。不久,人民文學出版社的葉明珍找到她,來問能不能由她來翻譯《閒人祭》。她還被告知,這是一次有關部門舉行的外交官工作會議上,周恩來總理提出來要翻譯的。
易麗君當時既高興又擔心,高興的是有機會一展所長,擔心的是怕翻譯不好。而且葉明珍也十分坦率地告訴她,沒有稿費,還有一定風險。猶豫之際,丈夫袁漢鎔對她說:你沒有把握譯好,也沒誰更有把握譯好。稿費是無關緊要的,風險嘛,可以起個筆名。
這樣易麗君才下定決心,在“五七幹校”期間完成了《先人祭》(第三部)的初稿,回京後又利用間隙多次修改,袁漢鎔則承擔了校對和謄抄底稿的任務,最終以筆名“韓逸”出版了這部作品。何其芳讀了以後說,這是一隻報春的燕子,因為這是“文革”後出版的第一部外國文學作品。[4]
為波中兩國文化交流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2月8日,波蘭駐華大使館官方微博發布悼文稱:“她為波中兩國文化交流做出了傑出的貢獻。波蘭駐華使館對易麗君教授的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她的隕落是波中翻譯界以及文學界的巨大損失。我們將永遠銘記易教授熱誠、樂觀、嚴謹、直率的人生態度以及她一生的卓越貢獻。”[5] 2019年,波蘭作家奧爾加·託卡爾丘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易麗君先生是奧爾加·託卡爾丘克的兩部小說《太古和其他的時間》《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的譯者,也是中國最早從事波蘭文學翻譯和研究的學者之一。南都記者藉此機會去拜訪了隱居在北京外國語大學校園一隅的易麗君先生。
授譯作品
亞當密茨凱維奇詩劇《先人祭》
史詩《塔杜施先生》(合譯)
《火與劍》(合譯)
《十字軍騎士》(上下卷,合譯)
維貢布羅維奇《費爾迪杜凱》(合譯)
奧爾加·託卡爾丘克《太古和其他的時間》等數十部波蘭文學。
個人生活
家庭
祖父是留日學生,父親是中學老師。
丈夫袁漢鎔(中國核物理科學家),1933年出生,廣東省潮州市人,畢業于波蘭華沙大學數學物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