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斲琴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斲琴
图片来自自由时报玩咖PLAYing

斲琴 ,又称斫琴,指制作古琴之工艺技术。“斲”其实就是有劈、削及砍的意思,因为制琴之前需大刀阔斧砍劈木材。制造一张良琴,要经过寻、斲、挖、镶、合、灰、磨、漆 、弦九个步骤,是一项集木艺漆艺书法音乐于一体的传统手工艺术。

在台湾有位林立正先生是制琴家、修琴家、古琴鉴赏家,斲琴逾40年,造过上百床琴,另修复唐、宋、元、明、清各朝代老琴50馀床,包括台北故宫元琴“雪夜冰”、张清治教授之唐琴“桐雅”等;经营“梓作坊”教授斲琴技艺,经常与“太古琴馆”合作,举办展演与雅集活动。

历代知名先贤包括孔子、王维、白居易、苏轼、郭楚望等人,都弹得一手好琴,然而要能弹一手好琴,得先要有一把良琴,这就考验了制琴家的本事。 如今能遵循古法的制琴家,在整个中华圈已寥寥可数,而这间隐身在台北关渡的斲琴工作室“梓作坊”,其创办人林立正至今仍遵循著古法,以手工的方式,细细刻划每一把古琴。

以木工业起家的林立正,熟悉木工、漆艺技术,有人称他为制琴家,但林立正表示,也可以称呼他为“斲琴人”;斲琴又称斫(ㄓㄨㄛˊ)琴,斲为古字,有劈、砍、削之意,制作一把古琴,需从木材样貌经过手工慢慢雕琢而成,遂以此为名。

28岁那年,因好友学琴,并建议他制作古琴,没想到竟一头栽入古琴的世界,自学制作第一把古琴,在购买琴弦时认识民族艺师孙毓芹,随后便向他学习古琴鉴定及制琴技术。

斲琴的技巧究竟何在?林立正说道:“专注与耐心。”制作一把古琴,必须经过寻、斲、挖、镶、合、灰、磨、漆、弦9个步骤,也就是找到合适的木材,以工具细细刨削后再镶上配件,并经过3层上灰的手续,最后髹(ㄒㄧㄡ)漆、安弦即完成。 这样的过程至少要耗费1年的时间,其中最难熬的,便是以刀慢斲的过程,因此尽管许多学生慕名来学琴,却常因为长时间的等待与专注力不足而中途放弃。

蔡昌寿先生
图片来自香港商报网


在香港,“香港有个宝。”非物质文化遗产办事处馆长邹兴华如此形容的香港古琴艺术(斲琴技艺)传承人蔡昌寿,2018年5月16日名列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古人称造琴为斲(音啄)琴,有3000年历史的古琴被誉为中国拨弦乐器花魁,古有伯牙子期觅知音的千古佳话,今有自称“手作仔”85岁的蔡昌寿与浙派古琴家徐文镜和国学大师饶宗颐结缘的故事。未来传统斲琴法在香港延续传承……。蔡昌寿斲琴学会获卫奕信基金资助拍摄纪实录像《蔡昌寿送给22世纪斲琴人的60课》已完成制作并存于资料库,其中公开的纪录片今年内会面世。蔡昌寿希望留给未来学斲琴的年轻人,不仅是斲琴技术,更要将古琴的3个艺术范畴——弹琴、解读琴谱和斲琴的文化传承下去。

蔡昌寿生于乐器世家,精通200种中西乐器,惟独醉心古琴,至今亲斲古琴超过200张,修复历史古琴逾百张,最贵一张80万元是卖给一个台湾人作收藏。蔡师傅在1992年罹患食道癌,病愈后不能弹琴和斲琴,在琴友谢俊仁医生鼓励下开始“口传心授”,20多年来共收50多个徒弟,他们来自香港、台湾、澳门及内地,蔡师傅收徒首要条件须懂弹古琴。

据统计,1954年全国弹古琴不足100人,斲琴者更少。师傅一直坚持在香港斲琴,而50多个徒弟都是斲琴“发烧友”,琴人亲自斲琴是件幸福事,众徒弟会帮师傅教初学者,逢周五下午及周六工作室最热闹。可见20世纪后半期香港已成为古琴文化最重要的传承地。两年前蔡昌寿斲琴学会获卫奕信基金资助50万元,经2年、1000个小时将蔡师傅教授学员制作斲琴过程的60课以录像形式记录下来,目的是让下世纪的斲琴人真正领悟“琴、谱、斲”这3个艺术范畴,才是完整的古琴艺术。


参考文献

自由时报

香港商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