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校(張光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新學校》是中國當代作家張光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新學校
後來建了新學校,面積較大,有獨立圍牆,有操場,教室寬敞明亮,通風透氣,條件與下書齋比,簡直是天壤之別。因為我沒有在新學校念過書,因此對其感情遠不如破舊的下書齋。
沒讀過一天書,只懂討海的爺爺,離海上岸後,不甘願待在家裡養老,於是便在下書齋門口擺零食攤。由於銷售對象主要是學生,課間忙碌一陣後就閒下來。上課鈴響後,爺爺帶着我,拿小凳子擺在教室門口輕輕地坐下,默不作聲地聽老師講課。我們一老一少,可以算是下書齋的編外旁聽生,爺爺拿出鉛筆,一筆一畫在香煙殼上學寫字。
如今,每當我路過下書齋,浮現在眼前的,除了爺爺和他的零食攤外,楊老師那笑容可親、慈祥和藹的容貌也若隱若現。
歷史也給楊老師開了個政治玩笑,陰差陽錯卻成為上蒼送給港西的大禮。楊老師知識淵博,學貫古今,擅詩詞,精書畫,工對聯,熟禮樂,懂燈謎,識方劑……
新學校建成後,下書齋一部分用來辦村幼兒園,一部分給楊老師居住。下書齋雖然簡陋,但楊老師家卻日日高朋滿座,或是與楊老師商議工作,或是向他請教知識,或是索求墨寶,開方劑更不在話下。無論誰來,楊老師都熱情接待,不厭其煩,常常當來訪者都走光,已是黃昏,這時,他才去菜園澆菜,帶月荷鋤歸,老師種菜並不是與陶淵明一樣體驗園田生活,而是為了補貼家用。他除微薄工資外,其他一切所忙,沒有一文錢收入。
今天走過下書齋,所看到的一切既熟悉又陌生,老巷道旁個別危房已拆掉,只剩斷壁;宮前的古榕歷經數百年,依然茂盛濃郁;宮旁的破牛棚廢廁池已變成簡易健身廣場;原村前的已成為住宅區,新樓房鱗次櫛比;碾米廠和錄像廳的原址上幾棟樓房正同在施工。走了一圈,回到下埕,站在殘垣斷壁的三房廳前,有股說不出的滋味,有點苦澀,有點辛辣。
憶昔思今,感慨萬千,家鄉緊跟時代步伐,變化日新月異,村民居住生活條件大為改善,家鄉一直在發展,在進步,下書齋退出了歷史舞台,但它所起作用不容否認,其歷史地位不能抹煞。
我將永遠記住下書齋,懷念下書齋……
作者簡介
張光茫,必讀社簽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