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须鲛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斑须鲛 |
中文学名:斑须鲛 拉丁学名:Orectolobus maculatus 别 名:花须鲨 豆腐鲨 虎沙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 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软骨鱼纲 亚 纲:板鳃亚目 目:须鲨目 亚 目:须鲨亚目 科:须鲨科 属:须鲨属 种:斑须鲛 分布区域:于西太平洋区, 至澳洲沿海均有分布。 |
斑须鲛,俗名豆腐鲨、虎沙,Orectolobus Maculatus (Bonnaterre,1788),须鲨目须鲨科须鲨属的一种海水鱼类。栖息于大洋、深海、近海沿岸,分布于西太平洋区,包括日本南部、中国南海至澳洲沿海均有分布。 [1]
斑须鲛概述
学名 Orectolobus maculatus 命名者 (Bonnaterre, 1788) 中文名 斑须鲛 科中文名 须鲛科 科号科名 009 Orectolobidae
模式种产地 South Seas 大陆名 斑纹须鲨 栖息环境 大洋、深海、近海沿岸 俗名 豆腐鲨、虎沙 食用鱼类 是 有毒鱼类 否 观赏鱼类 是
最大体长 320 cm 经济性 是 台湾分布 东北部、澎湖 世界分布 西太平洋
参考文献 台湾鱼类志(沉等, 1993)、中国动物志-圆口纲及软骨鱼纲(朱等, 2001)、FAO Species Catalogue, Vol.4 Sharks of the world 英文俗名 Spotted wobbegong, Wobbegong
斑须鲛型态特征
体延长,前部宽扁,后部细小。头相当宽扁,眼前方及下方具8-10枚肉垂或皮瓣。吻宽短,前缘圆形,背面平坦。眼椭圆形,上侧位,无瞬膜;眼上方具2个乳突。鼻孔下侧位,鼻孔缘具长而尖凸分枝之须;具鼻褶;具口鼻沟。
喷水孔中大,大于眼径。鳃裂小,第四及第五鳃裂不重叠,内鳃不具滤器。口裂中大,近于前位;齿侧扁而尖锐,上颌前部具犬齿3列,下颌则为2列,具中央齿尖,侧边小齿尖或有或无。
背鳍2个,颇高,第一背鳍起点在腹鳍基底之中部后;第二背鳍起点在腹鳍与臀鳍间;胸鳍与腹鳍略小,彼此远隔;臀鳍小,起于尾鳍之前;尾鳍狭小,尾椎骨不上扬,上叶略发达;
尾鳍下叶低平而延长,但前部不突出,后部具缺刻。体呈深褐色,腹部淡色;体背隐约可见深色之鞍状斑,整个背部另具白色斑点及O型浅色斑纹,鞍状斑之间则无宽网状线。各鳍具白色不规则斑点。
斑须鲛栖所生态
主要栖息于大陆棚礁砂混合区,栖息深度从潮间带至深达110米深处,属中大型底栖性鲨鱼。活动少,常蛰伏于礁区附近海床。夜行性。以底栖之鱼、虾、蟹、贝类等为食物。受干扰时会主动攻击,具有潜在性危险。
斑须鲛生活习性
斑须鲛是栖息于大陆棚与岛屿棚的沿、近海大型鲨鱼,栖息深度由潮间带到70米深处,通常活动于舄湖的底层、礁石外围之砂泥地或沙滩之外围水域。夜行性,但亦活动于白天。有穴居之习性,但活动范围很大,经常从一地洄游至另一地。捕食的范围广泛,各式各样的无脊椎动物及鱼类皆可。
斑须鲛地理分布
分布于西太平洋区,包括日本南部、中国南海至澳洲沿海均有分布。本省于西南部及东北部海域有渔获记录。
斑须鲛渔业利用
渔期以入夏至秋季这段期间较佳。为食用之鲨类,可腌制成鲨鱼腌或制成鱼桨、鱼丸等,大型水族馆偶有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