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插科打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圖片來自搜狐網

插科打諢,漢語成語,拼音chā kē dǎ hùn。指戲曲、曲藝演員在表演中穿插進去的引人發笑的動作或語言。現泛指開玩笑逗樂。出自明·高明《琵琶記·報告戲情》。[1]

基本信息

  • 中文名:插科打諢
  • 外文名:make impromptu comic gestures and ramarks
  • 拼 音:chā kē dǎ hùn
  • 出 處:《琵琶記·報告戲情》
  • 注 音:ㄔㄚ ㄎㄜ ㄉㄚˇ ㄏㄨㄣˋ

成語出處

明·高明《琵琶記·副末開場》:休論插科打諢,也不尋宮數調,只看子孝與妻賢。

成語用法

聯合式;作主語、謂語;泛指開玩笑逗樂

示例:他習慣在舞台上插科打諢,引得現場氣氛非常熱烈。

戲曲里的插科打諢


圖片來自搜狐網

「插科打諢」並非貶義詞,據「辭典」上解釋,系「指戲曲演員在演出中穿插些滑稽的談話和動作來引人發笑。」引人發笑可謂是插科打諢的最終效果。舞台上專事發噱逗笑的一般都是丑角。過去西方宮廷里都養有侏儒小丑,專司此職,以調劑活躍氣氛使緊張嚴肅的生活變得輕鬆愉快。[2]

幾種特殊手法

一、語言邏輯矛盾

(一)違反自然邏輯

此類情況雖沒有語法錯誤,但違反了自然邏輯,明顯是虛假的,按常規是語病,但在戲曲中卻是一種插科打諢手法。如在元雜劇《降桑椹》中,員外夫人吩咐興兒街市上買酒肴,夫人給他十兩 銀子,興兒私自囤了七兩九錢八分半,他是這樣向員外交賬的:

別的不打緊,我七錢銀子買了一隻肥鵝,您孩兒是孝順的心腸,着我自家宰了,退的乾乾淨淨的,煮在鍋里,煮了兩三個時辰。不想家裡跟馬的小褚兒走將來,把那鍋蓋一揭揭開,那鵝忒楞楞就飛的去了。(外呈答雲)謅弟子孩兒! (興兒雲)我不敢說慌。我要說慌,就是老鼠養的。

興兒的話不合邏輯,明顯說謊,還信誓旦旦地說:「我要說慌,就是老鼠養的。」罵了自己,觀眾自然開懷大笑。

(二)自相矛盾

關漢卿善於通過自相矛盾的手法刻畫人物,讓人看得發笑。在《魯齋郎》中,李四的妻子被魯 齋郎搶走,他向乾姐夫張珪訴冤,張珪信誓旦旦要為李四報仇,但聽說搶人妻者是魯齋郎時,頓時 嚇得急忙掩口,反倒勸說李四忍氣吞聲。張珪自相矛盾,很好地體現了其謹小慎微、委曲求全的個性:

(李四雲)你便是我親姐姐、姐夫,有人欺負我來,你與我做主。(正末雲)誰欺負你來,我便着人拿去,誰不知我張珪的名兒! (李四雲)不是別人,是魯齋郎強奪了我渾家去了。姐姐、姐夫,與我做主! (末做掩口科,雲)哎喲,唬殺我也! 早是在我這裡,若在別處,性命也送了你的。我與你些盤纏,你回許州去罷,這言語你再也休提!

京劇《法門寺》中,劉瑾、賈桂陪太后法門寺降香,民女宋巧姣告狀喊冤:

劉瑾(白)怎麼着,有一民女喊冤嗎?

賈桂(白)是。

劉瑾(白)這兒沒她的父母官嗎?

賈桂(白)可說得是哪!

劉瑾(白)把她殺了吧!

太后(白)且慢!

劉瑾(白)嘿,聽信兒!

太后(白)大佛寶殿,哪有殺人的道理? 看那女子身旁有狀無狀?

劉瑾(白)遵旨! 桂兒呀,這大佛寶殿可怎麼能殺人哪?

賈桂(白)是呀! 可說得是哪!

劉瑾(白)這是誰的主意 ?

賈桂(白)奴才不知道哇!

劉瑾得知民女喊冤後主張殺掉,不巧被太后聽見,太后怪罪下來,劉瑾立馬換了一副嘴臉,寥 寥數語就活靈活現地刻畫出劉瑾的奴才相。

(三) 時空邏輯錯誤

清代梆子戲《打麵缸》是一出生動的喜劇,讓糊塗縣爺、皂隸和書吏出盡了洋相:

(皂)啟上老爺,皂隸告假。(淨)為什麼事情? (皂)小的家失了一條牛。(淨)幾時失的? (皂)明日失的。

皂隸為討妓女周臘梅的便宜,向縣太爺告假,居然說他家的牛是明日失的。《打麵缸》深受觀眾的歡迎,後成為常演劇目。

(四)歸納演繹邏輯錯誤

在關漢卿《魯齋郎》一劇的「楔子」中,花花公子魯齋郎的上場詩云:

花花太歲為第一,浪子喪門再沒雙。街市小民聞吾怕,則我是權豪勢要魯齋郎……但見人家好的玩器,怎麼他倒有我倒無,我則借三日玩看了,第四日便還他,也不壞了他的;人家有那駿馬雕鞍,我使人牽來則騎三日,第四日便還他,也不壞了他的:我是個本分的人。

魯齋郎是一個潑皮無賴,可他卻大言不慚地說自己是個本分的人,觀眾聽後哄堂大笑。此句畫 龍點睛,進一步刻畫出魯齋郎的無恥。

(五)問答邏輯錯誤

《借妻·堂斷》寫張古董告狀,向縣令訴說自己把妻子借給李成龍,李成龍帶其到岳丈家過了 一夜,張古董找上門來,反被暴打一頓。張古董訴說時,縣令心不在焉,向皂隸吩咐瑣事。按常理 本應縣令問、張古董答,但此處二人自說自話,毫不相干,產生了很好的喜劇效果:

(丑)……張古董說上來。(以下淨說,丑向皂隸夾說介) (淨)小的有個朋友。(丑) 過來,今日這樁事情嚕囌。(淨)叫李成龍。(丑)把點心。(淨)向年曾有一拜。(丑)拿到堂上。(淨)又是同窗。(丑)來吃了罷……(淨)嚇! 老爺,小的有個朋友叫李成龍,向年曾有一拜,又是同窗。(丑)過來,西門的王老爺要上京去候選,我老爺明日,(淨)他娶王允的女兒,(丑)要與他送行……

最妙的是結尾,縣令說「打這王巴入的」,他和張古董都點頭,本不相干的話又相交了,但縣 令指的是裁縫,張古董卻以為是打王允父子替他出氣。

(六)故意曲解

所謂曲解,即「表達中利用同音異字、一詞多義對上文或交談者話語中的某詞語作背離原義的 解釋。」「由於表達者所建構的修辭文本對詞語的常規語義規約進行了出人意表的突破,原語義與 新語義的反差造就了接受者心理的落差,注意力為之驟然集中,細一思量,不禁啞然失笑,從而在文本解讀接受中獲取了一種幽默風趣或諷嘲快感的審美享受。」京劇《連升店》是一出諷刺勢利小人的喜劇,店家對王明芳前倨後恭,態度上的矛盾產生了強烈的喜劇效果。其中一個段落是店家在王明芳面前賣弄學問:

店家(白) 這七十二賢人里呀,它是三十個成了家的,四十二個沒娶媳婦的。

王明芳(白) 何以見得?

店 家(白) 你可知「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何謂冠者?

王明芳(白) 何謂冠者?

店家(白) 成了家的就謂冠者。

王明芳(白) 何謂童子呢?

店家(白) 沒娶媳婦的就是童子,童男子兒麼。

王明芳(白) 哦哦,是是。

店家(白) 冠者五六人,這五六是三十不是?

王明芳(白)不錯,三十。

店家(白) 童子六七人,這六七是四十二個不是?

王明芳(白) 不錯,四十二。

店家 (白) 啊,故此它是三十個成了家的,四十二個沒娶媳婦的,共湊一塊兒,這就是七十二 大賢人嗎!

店主曲解了《論語》還在賣弄,實在可笑。

二、與語境不協調

語境即語言使用的環境,從小到大可分為三個層次:一是局部的上下句、上下文環境;二是語 言的微觀環境,包括語言的主題、表達方式、地點、對話雙方的關係等;三是語言的宏觀環境,包 括社會、歷史、文化背景等。此類打諢使語言和語境形成矛盾,從而產生喜劇效果。

三、說破戲曲的「虛假」

中國戲曲不追求幻覺的真實,而是大方承認在做戲。最妙的是,戲曲還善於利用自身的「虛假」來插科打諢,頗有自嘲的風度。[3]

視頻

京劇《西施》之「東施」——嚴慶谷插科打諢幽默合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