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我愛這方水土(吳地子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我愛這方水土》中國當代作家吳地子竹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我愛這方水土

我的家鄉,一個有山有水的地方。  

我的家鄉,有山不太高,有水不太深;山是青的,水是秀的;古鎮悠悠,古剎佛緣;小橋流水,人家枕河;吳儂軟語,風調雨順。

我愛家鄉山的蔥鬱,水的靈秀。愛在清清粼粼的太湖邊,泛舟于波,靜靜欣賞夏日別樣的蓮荷,攝下旖旎風景,永遠保存在我的心海里;也喜歡在幽幽茅蓬塢谷,穿梭竹林,輕輕踏着秋天松松的竹黃地毯,欣賞滿頭竹筆畫出天空羞澀的面孔和竹的清香浸潤在這遼闊的天的肌膚里……

這是一塊有着「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美譽的土地,前世修我有佛緣降落在這樣一方「水土」里,讓我的骨子裡從小就置入「如水的個性,臨風的清高,浮雲的孤傲。」也讓我這一輩子學習與世事無爭、隨心而留。

幾十年我沉醉於這樣的安逸生活中,是因為這塊土地的芳香,讓我有心品嘗安靜的味道;是祖輩留給我的訓條,讓我認真書寫「滿足」兩字。在我的記憶里,已沒有過人生的搏擊,可能我已忘記了曾經的驚濤海浪。

記得一直愛把這江南水鄉人與蓮荷相提並論,不染世塵。走進天平的紅楓,跨越陸巷的牌樓,把扶靈岩的松節,道觀中拜會范仲淹王鰲韓世忠等吳郡名將,點上幾支香燭,深深拜倒在他們的為官為民之道中,胸中湧起的是「知足之足,常足矣」。

生活在這方水土裡,還一直有太多的感慨想送給似鏡如海的湖泊:金雞湖、尹山湖、陽澄湖、澄澤塘、石湖、獨墅湖,這些太湖的家眷,在水一方,如銀盤般鑲嵌在了水系縱橫的江南福地,讓歷代文人的激情飽蘸在筆墨之中,傳唱着千百年的吳地故事。

每當天空垂下金色的帷幕,佇立在水邊,眼前總是浮現姑蘇繡娘空靈的「絲」緒,一如藍天上的白雲鋪展在清麗的湖面,絲綢般的水蘊,沁入了白玉的靈魂,於是水面上浮出了描龍繪鳳、塑泥刻石巧工能匠的舉世之作。

這個城市,沒有山西的煤礦,瑞麗的翡翠,新疆的和田玉,不緊不慢的生活節奏,卻有輕紗飄逸、氤氳煙波的磁性,能讓你愛得死去活來。

她的血液里流淌着精明與勤勞,節儉與理性,穩重與坦然的情愫。彎彎小河中,髮髻上的紅頭繩,在漁家小船的櫓聲中哼着一曲「好一朵茉莉花」,陣陣幽香傾瀉到了地球的另一端。

這方水土,有着青青路邊草,花兒四季搖曳,五彩蜂蝶翩翩起舞,總讓你流連忘返。夢幻燈影,山水流金,現代元素會聚一道,讓有識志士激情放飛。數以萬計的高端人才,融和在這個空間。多元文化的交匯,使這個城市悄然變化。有一天,不知是吳儂軟語沾上了四川的麻辣,還是海南的季風吹淡了吳儂軟語,只是你我老小更多地有了同一種說話的腔調——普通話的韻律。

這個城市至今不太大,樓宇不太高,房價不太貴,道路不太堵,白天不太鬧,晚上不太暗,日子過得穩穩噹噹。夜晚走在街市,悠閒自如,捧起一杯檸檬紅茶,淡淡酸甜,清口香縈,怎不讓人笑靨入夢…..

當然,家鄉的風景也不盡善盡美。車站碼頭、集市工地總有車雜人繁,巷頭街尾少不了叫賣聲起,偶遇車站拉客,也心存煩意;商家打折,肯定是套中有套;路中乞討,望之可憐卻無可奈何。可這也是城市發展的「生物鏈」,紛擾的社會「風景」應有盡有,循序漸進中需要更多的包容與努力。

我愛這方水土。為這方水土,我用心細細酩嚼,這方水土始終香茗繚繞,回味甘甜;我愛這方水土,願這水更清,這土更淨,芳香永。[1]    

作者簡介

吳地子竹,女,出生於1980年。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