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惜别鲁院(马明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惜别鲁院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惜别鲁院中国当代作家马明葆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惜别鲁院

那年也是一个火热的夏天,在北戴河培训学习结束,离别那天,国防科工委北戴河休养所的院子被浓浓的伤感所笼罩。看到那些中年人含泪话别的场面我感到十分诧异,我怎么也难以相信在暂短的一个月里会产生难舍难割的真情。看到几个女学员抱头哭泣的样子,我躲在一旁窃笑不止。

来自云南的一位老局长拉着我的手说:“小马,有机会到昆明来就找我。今天对我来说也许和大家只有分别,没有再见。”

那时我并没有完全读懂他噙着泪花的眼神,更没有太在意他那沉重话语的内含。

那年,我24岁。

那是一段恍若隔世的人生片断。后来,来自全国各地50几名学员的名字我一个也没有记住。

人说历史会重演,时隔二十多年,在鲁迅文学院我又看到了民族大学一个班级的翻版,在这个来自19个省区、13个少数民族41名学员的班级里,我很欣慰地成了其中的一员。

鲁迅文学院成立于1950年,是以培养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编辑家等各类文学工作者为主要任务的国家级文学培训机构。60多年来“鲁院就象一个风清水润的文学之港,无数中青年作家在这里不断的归航和起航”。我有幸追随着作家们的脚印而来,难耐内心的激动之情。

进入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几颗高大魁伟的梧桐树,梧桐的含意令我骄傲,同时也感到了一股巨大的压力。

鲁迅文学院的树木栽植可能是有讲究的,梧桐引凤、苍松象征着高风亮节,银杏意味着坚忍不拔等等。

“好风凭借力,登高声自远”。 十三个民族的同学在鲁迅文学院这个温馨的大家庭里团结友爱,互帮互学,相知相惜。一个月的学习虽然时间暂短,但收获颇丰。经过作家教授的辅导与点化,经过实践中接受艺术熏陶和文化的滋养,不但开拓了视野,而且思想得到了升华,知识面得到了拓展,学养、涵养、修养都不同程度的得到了提高。同时在与各少数民族学员接触中学到了不少民族知识和民族文学知识。

有相遇,必然有分离。一个月时光匆匆而过,结业的前几天就有一种莫名的伤感偷偷地袭来。少数同学因事零星地走了,脑海里一直晃动着他们离去的背影,耳畔隐约着他们离去的脚步声……

今天就要离开鲁院了,相信每一个同学和我一样,都有一种难以名状的感受。此时,楼道里每一个响动仿佛都带着伤感。我不想看到他们离去的背影,但又不想放过与同学们道别的最后一瞬。

我订了旁晚的火车票,所以走的最迟,看着同学们三三两两一次又一次离去的背影,回看越走越空的鲁院,听着知了一浪接一浪的和鸣声,一种“寒蝉凄切”的落寞感涌上心头。最后送走日喀则两位藏族同学时,他们上前与我拥抱相别,那一刻我的眼泪差点掉了下来。

有位诗人写到:“一转身可能就是一世。”

是啊,我知道,对我来说一转身可能就是一世。

今天,终于领略到老局长当年的感受。因为我已不再是窃笑的青年[1]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