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恶性通货膨胀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恶性通货膨胀是一个名词,属于特定的专用术语。

世界三大汉语词典分别是中国大陆的《 汉语大词典[1]》(共13册,5.6万词条,37万单词)、中国台湾的《 中文大辞典 》(共10册,5万词条,40万单词)以及日本的《 大汉和辞典 》(共13册,4.9万词条,40万单词)。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2],它已有六千年左右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名词解释

恶性通货膨胀又称“超速通货膨胀”,(galloping inflation、runaway inflation)是三位数以上的通货膨胀。指流通货币量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货币流通速度的增长,货币购买力急剧下降,物价水平加速上升,整体物价水平以极高速度快速上涨的现象,使民众对货币价值失去信心。由于货币的流通量增加快速,使货币变得没有价值时,人们会急于要以货币换取实物,人心惶惶的结果只会更加速通货膨胀的恶化,整体经济濒临崩溃边缘。

在经济学上,恶性通货膨胀是一种不能控制的通货膨胀,在物价很快地上涨的情况下,就使货币失去价值。恶性通货膨胀没有一个普遍公认的标准界定。一般界定为每月通货膨胀50%或更多,但很多时在宽松上使用的比率会更低。多数的经济学家认为的定义为“一个没有任何平衡趋势的通货膨胀循环”。

这种通货膨胀较为少见,往往是战争和革命之后社会与经济遭受极大破坏的结果。在恶性通货膨胀情况下,货币急剧大幅贬值,完全丧失了价值贮藏的功能,也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作为交换媒介的功能。正常经济关系遭到破坏,经济 完全停滞以至金融货币体系和经济完全崩溃。

恶性通货膨胀的表现

一般表现是物价以递增的速度迅速上涨,通货膨胀失去控制,相对价格非常不稳定,货币流通速度迅速增加,货币极度贬值。例如 1020 1023年德国发生了恶性通货膨胀,如果1922年1月的物价指数为1,那么1923年11月的物价指数则为100亿。如果一个人在1922年初持有3亿 马克债券,两年后,这些债券的票面价值早就买不到一片口得糖了。恶性通货膨胀一般是社会处在战争或政治变革的特殊时期,政府不得以大量印制钞票方式弥补开 支时才会发生。中国1948 1949年期间国民党政府滥发钞票曾形成过恶性通货膨胀,货币贬值达到无法统计程度,许多商品物价1天之内能翻一倍。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国内出现恶性通 货膨胀,卢布价值贬值超过万倍。

对付恶性通货膨胀的办法编辑本段回目录 对付恶性通货膨胀的有效办法是实行稳定化改革。关键是能控制货币增长,需要政府不再依赖增长货币来支付其预算,成功的改革包括重新组织政府财政,减少支出,增加税收,重建中央银行的法律权威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