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恐龙皮肤印痕化石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恐龙皮肤印痕化石

恐龙皮肤印痕化石为近现代文物,现收藏于湖南省地质博物馆。

简介

此展品采集时间为1981年。产地为湖南桑植。产出层位为中三叠统巴东组。34厘米×8.5厘米。此标本为无牙芙蓉龙皮肤印痕化石,与芙蓉龙骨架同时产出,很好的保存了无牙芙蓉龙的皮肤结构,形状大多为圆形、近圆形、半圆形、月牙形,应为圆形的麟片印痕褶皱、拖动所致。圆形(近圆形)鳞片面积约为80平方毫米。

评价

恐龙作为爬行动物的台柱子,在两亿三千万年前扛着干燥气候向内陆进军,自然也演化出了表皮鳞片。一直以来,人们认为恐龙的鳞片仅是一层简单保护层或装饰性皮肤。但是,最近科学家在恐龙尾巴腹侧识别出一种独特的鳞片类型,和现代鳄鱼的皮肤感觉器官(ISOs)相似,能够敏感地接受外界刺激,甚至可能对狩猎有帮助。老化石,“新”鳞片这一切还要从一块老化石说起。2006年,名为侏罗猎龙(Juravenator)的恐龙化石在德国面世,它是小型肉食性恐龙,身长约75厘米,也是欧洲已知最完整的兽脚类恐龙化石之一。正常光照下都能明显看见尾巴的鳞片痕迹,当时科学家认为这只是一层普通的保护层或装饰性鳞片。然而,今年10月份,一项新研究显示侏罗猎龙尾巴上那些看似普通的鳞片,实际上暗藏玄机。就在当年科学家看走眼的侏罗猎龙尾部腹侧,分布着一些不同寻常的鳞片:鳞片后半部有一个个直径约0.3 mm的突起小圆点,呈同心环状结构,很规则。在此之前,科学家从未在恐龙身上发现此类鳞片。[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