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张绪(南朝齐官吏)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张绪(南朝齐官吏)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姓名:张绪

所处时代:南朝

主要成就:南朝齐官吏

出生地:吴郡吴县

张绪(南朝齐官吏),字思曼,吴郡吴县人,其祖张茂度,曾任会稽太守。其父张寅,官为太子中舍人。

宋明帝时,张绪担任太子中庶子,本州大中正,司徒左长史,升明二年,担任太祖(萧道成)的太傅长史,加征虏将军。永明元年(483年),担任金紫光禄大夫,领太常。次年,担任南郡王师、加官南齐书给事中,永明三年,担任太子詹事,去世时六十八岁。朝廷追赠张绪为散骑常侍。谥号为“简子”。

仆射王俭对人说:“在北方士人中寻觅张绪这样的人,过了江是找不着的。不知陈仲弓黄叔度能否和他相比美?[1]

人物经历

辄叹其清淡。转太子中庶子,本州大中正,迁司徒左长史。吏部尚书袁粲言于帝曰:“臣观张绪有正始遗风,宜为宫职。”复转中庶子,领翊军校尉,转散骑常侍,领长水校尉,寻兼侍中,迁吏部郎,参掌大选。元徽初,东宫罢,选曹拟舍人王俭格外记室,绪以俭人地兼美,宜转秘书丞,从之。绪又迁侍中,郎如故。

绪忘情荣禄,朝野皆贵其风。尝与客闲言,一生不解作诺。时袁粲、褚渊秉政,有人以绪言告粲、渊者,即出绪为吴郡太守,绪初不知也。迁为祠部尚书,复领中正,迁太常,加散骑常侍,寻领始安王师。升明二年,迁太祖太傅长史,加征虏将军

齐台建,转散骑常侍,世子詹事。建元元年,转中书令,常侍如故。绪善言,素望甚重,太祖深加敬异。仆射王俭谓人曰:“北士中觅张绪,过江未有人,不知陈仲弓、黄叔度能过之不耳?”车驾幸庄严寺听僧达道人讲,座远,不闻绪言,上难移绪,乃迁僧达以近之。寻加骁骑将军。欲用绪为右仆射,以问王俭,俭曰:“南士由来少居此职。”褚渊在座,启上曰:“俭年少,或不尽忆。江左用陆玩、顾和,皆南人也。”俭曰:“晋氏衰政,不可以为准则。”上乃止。四年,初立国学,以绪为太常卿,领国子祭酒,常侍、中正如故。绪既迁官,上以王延之代绪为中书令,时人以此选为得人,比晋朝之用王子敬、王季琰也。绪长于《周易》,言精理奥,见宗一时。常云何平叔所不解《易》中七事,诸卦中所有时义,是其一也。

转吏部尚书,祭酒如故。永明元年,迁金紫光禄大夫,领太常。明年,领南郡王师,加给事中,太常如故。三年,转太子詹事,师、给事如故。绪每朝见,世祖目送之。谓王俭曰:“绪以位尊我,我以德贵绪也。”迁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师如故。给亲信二十人。复领中正。长沙王晃属选用吴兴闻人邕为州议曹,绪以资籍不当,执不许。晃遣书佐固请之,绪正色谓晃信曰:“此是身家州乡,殿下何得见逼!”七年,竟陵王子良领国子祭酒,世祖敕王晏曰:“吾欲令司徒辞祭酒以授张绪,物议以为云何?”子良竟不拜,以绪领国子祭酒,光禄、师、中正如故。

绪口不言利,有财辄散之。清言端坐,或竟日无食。门生见绪饥,为之辨餐,然未尝求也。卒时年六十八。遗命作芦葭轜车,灵上置杯水香火,不设祭。从弟融敬重绪,事之如亲兄,赍酒于绪灵前酌饮,恸哭曰:“阿兄风流顿尽!”追赠散骑常侍、特进、金紫光禄大夫。谥简子。

建元四年,国子学校刚刚建立,便任命张绪为太常卿,领国子祭酒。张绪升官之后,皇上便让王延之来代替张绪做中书令,当时人认为这次选人得当,和晋朝任用王子敬、王季琰相当。张绪对《周易》很有研究,讲解时总是言语精妙,说理深奥,被当时人所尊崇。他经常讲解何平叔所不明白的《》中的七个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各卦的规律所决定的卦义。世祖做皇帝后,张绪转任吏部尚书,祭酒之职仍旧。张绪每次上朝觐见,(离开朝堂时),世祖都要目送他老远。(世祖)对王俭说:“张绪因我的身份地位高贵而尊重我,我因他的德操高尚而看重他。”长沙王萧晃示意张绪选用吴兴闻人邕为州议曹,张绪认为他资历不合适,坚持不同意。萧晃派书佐到张绪那里坚持要用闻人邕,张绪便表情严肃地对萧晃的信使说:“这里是我的家乡州郡,殿下怎么可以这样逼迫我!”永明七年,竟陵王萧子良领任国子祭酒,世祖敕告王晏说:“我打算让司徒辞去祭酒,把这一官职授予张绪,外面有什么议论?”萧子良到底没有接受此职。张绪从来不谈利禄问题,一有钱财就散给他人。往往是清言端坐,有时一整天都不吃饭。门生看张绪饿了,就给他准备膳食,但他从来不要求。去世时六十八岁。[2]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