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祿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張明祿 |
張明祿(1930年~1953年),汝陽縣三屯村人。他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後,在歷次戰鬥中,英勇殺敵,屢立戰功。1953年4月21日上午,美帝國主義悍然出動了大批飛機,對朝鮮黃海道平原郡金剛山地帶進行狂轟濫炸,投擲燃燒彈,朝鮮人民的生命財產遭受嚴重損失。張明祿所在部隊與朝鮮人民一道投入了滅火搏鬥。張明祿奮不顧身,3次沖入火海,救出了8位朝鮮婦女,後因傷情過重,在烈火包圍中壯烈犧牲,年僅23歲。
基本內容
中文名:張明祿
民 族:漢
國 籍:中國
出生地:汝陽縣三屯村
人物簡介
朝鮮人民為張明祿立碑紀念,沉痛追悼。中國人民志願軍追記他為「特等功臣」,並授予「二級愛民模範」的光榮稱號。
生平事跡
張明祿幼年家境貧寒,上小學三年即輟學,每日上山拾柴、采野菜,缺吃少穿,度過苦難的童年。
明祿從小性情良善,樂於助人,他常約幾個夥伴上山拾柴,每到陡滑路段,他總是把小夥伴一個一個拉過險境。回家時再幫助小夥伴把柴捆好。因此和他年齡差不多的孩子都樂意和他相處。
1951年10月,他踴躍報名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入伍後被編入63軍187師後勤處擔架營三連五班當戰士。在連隊,他工作積極,每有緊急任務,總是第一個報名參加。1953年4月21日上午10時左右,美國飛機向朝鮮黃海道平泉郡金剛山投下了大量燃燒彈,山上山下一片火海,50幾個當地老百姓和400多名志願軍戰士趕來救火。雖然張明祿和呂玉久那個班夜裡奉命執行任務,一夜未曾睡覺,到起火時才睡了三四個鐘頭,但聽說起火,他們馬上起來拿起救火工具,便朝山上跑去。張明祿邊跑邊喊着:「我們快上山打火,不然朝鮮人民的倉庫就要受損失了!」在救火當中,張明祿、呂玉久最勇敢,哪裡火大,他們就到哪裡去打火,臉被熏黑,頭髮被烤焦,他們也不管。撲滅了南山樑的火,把撲滅的火堆交給四個年輕婦女看守,以防復燃。他們又向另一個地方跑去,忽然聽見一陣叫聲,他們回頭一看,見剛撲滅的火又燃燒起來,濃煙直往上冒,那四個年輕婦女被火包圍,亂成一堆哭叫不止。張明祿、呂玉久二人迅速跑回去,衝進火海,一個人背一個分兩趟把她們全救出來,放在一塊大岩石旁邊,又奮力把大火撲滅。不久,又聽見半山腰傳來朝鮮婦女的叫聲「救人啦!救人啦!」,張明祿和呂玉久立即朝叫聲的方向跑去,看見火海中有4個婦女擠在一堆哭叫着緊緊抱在一起,張明祿、呂玉久不顧一切衝進火圈裡,每人背一個,手裡拉一個,一口氣跑出火場20多公尺,把她們放到防空洞裡面。沒等她們完全清醒過來,張明祿、呂玉久又向東邊跑去,邊跑邊喊:「火里還有人嗎?」忽然看見濃煙烈火里還有一個黑影(是一塊巨石),他以為是一個人又向火里衝去。從此再也沒有出來。
大火熄滅了,被張明祿、呂玉久救出來的8個婦女,跑進尚在冒煙的火場尋找救出她們的志願軍同志,[1]只見張明祿、呂玉久一個撲在大石頭上,一個躺在一邊。他們為救朝鮮婦女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張明祿時年21歲。被張明祿、呂玉久救出的8個朝鮮婦女申善花、金玉善、崔春鳳、鄭玉男、鄭景男、李潔世、李淑貞、吉熙子守在烈士身旁,泣不成聲地說:「我們能活着,是您犧牲了生命,救出了我們。」
同年8月22日,中國人民志願軍某部和朝鮮黃海道平泉郡人民政府為張明祿、呂玉久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大會,並在金剛山樹碑紀念,碑上用朝、中兩國文字刻着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張明祿、呂玉久的事跡。被救出的8名婦女親手繡制錦旗一面,併購買人參等禮品托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三次赴朝慰問團轉贈給烈士的家屬。
中國人民志願軍領導機關追記張明祿「特等功臣」,「二級愛民模範」的稱號,追認張明祿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團員。1955年在汝陽縣城北街建立「張明祿烈士紀念館」。每逢節日,男女老少雲集館內,瞻仰烈士遺像,懷念其功績,成為全縣進行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教育的勝地。
參考文獻
- ↑ [http://newpaper.dahe.cn/dhb/html/2013-07/27/content_930892.htm?div=-1 汝陽一烈士紀念館 被培訓班「鳩占鵲巢」],大河網, 2013-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