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珠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弄珠吟》是一首古詩。中國詩詞善於寫景抒情,以寫景烘托氣氛或造出意境,而英美詩歌[1]則注重描寫景物在人們心裡喚起的反應,從此來表達自己的主觀意識。
詩歌被譽為一個民族文化的結晶和最高體現,同時詩歌也是時代、歷史文化沉澱的結果。中西方詩歌迥然不同,分別體現了中西方的文化、藝術、美學、文論的綜合成就。
“ |
般若神珠妙難測,法性海中親認得。隱現時游五蘊山,內外光明大神力。 此珠無狀非大小,晝夜圓明悉能照。用時無處復無蹤,行住相隨常了了。 先聖相傳相指授,信此珠人世希有。智者號明不離珠,迷人將珠不識走。 吾師權指喻摩尼,采人無數入春池。爭拈瓦礫將為寶,智者安然而得之。 言下非近亦非遠,體用如如轉無轉。萬機珠對寸心中,一切時中巧方便。 皇帝曾游於赤水,視聽爭求都不遂。罔像無心卻得珠,能見能聞是虛偽。 非自心,非因緣,妙中之妙玄中玄。森羅萬像光中現,尋之不見有根源。 燒六賊,爍四魔,能摧我山竭愛河。龍女靈山親獻佛,貧兒衣里幾蹉砤。 亦非性,亦非心,非性非心超古今。體絕名言名不得,權時題作弄珠吟。 |
” |
— [唐代]天然 |
中西方詩詞差異
中國人注重表現,西方人注重再現,這種思維模式指揮下發展而來的詩歌文學理論和詩歌創作自然大不相同。以中國為代表的東方,形成了意境說、教化說,西方則形成了典型說,因此中國的詩詞更注重的是一種意境的創造,追求言已盡而意未盡的效果,讓人有無限的遐想空間,這種詩歌的出現是因為中國古代傳統的思維方式是感悟式直覺思維方式。即使到了現在,中國人寫詩歌依然追求意境的營造,如果說得太白了,就沒有意思了,當然當代一些新新人類作家的作品追求一種直白,則是另外一回事,並不能一概而論,畢竟這些人並不代表中國詩歌創作的主流。
中國詩詞講究含蓄[2],以淡為美,而英美詩歌則比較奔放,以感情激越為勝。很突出的例子就是對待愛情方面,中西方的詩歌特點在此能得到完全的體現。中國詩人描寫愛情「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始終不把那種愛表達出來,而西方詩人會高喊「你是我的太陽,愛情之火燒得我渾身焦灼。」這種直言不諱中國人是很難接受的,產生差異的實質在於彼此的審美取向不同。
參考文獻
- ↑ 英美文學流派百科知識整理,2017-08-13,搜狐
- ↑ 解讀丨中國古典詩詞的無窮魅力,2022-05-16,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