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蜥鱼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帆蜥鱼 |
帆蜥鱼,即长吻帆蜥鱼(Alepisaurus ferox),别名枪蜥鱼,英文名Longnose lancetfish。仙女鱼目(Aulopiformes)帆蜥鱼亚目(Alepisauroidei)帆蜥鱼科(Alepisauridae)帆蜥鱼属(Alepisaurus)的一种。因背鳍长且高、呈帆状而得名。体细长而稍侧扁,长可达2米余,肌肉松软,骨质脆弱,呈半透明状。头侧扁,顶部平坦。吻尖长。眼有脂眼睑。口大,两颌具锐齿,大小不均,犬齿或小齿,间杂有几个大的剑状齿。体光滑无鳞,侧线呈管状,明显凸出。无鳔。背鳍始于鳃孔的后上方,止于臀鳍起点的后上方。脂鳍中等大;臀鳍位于体的后部;胸鳍位低,前端鳍条最长,呈矛状;腹鳍小;尾鳍深叉形,上叶部分鳍条延长成丝状。新鲜时,头部及体背部蓝青色,体侧和腹部银灰色,具有珍珠光泽。为大洋性深海中层鱼类,有明显的昼夜垂直移动特性。性凶猛而极贪食,往往囫囵吞咽各种中小型饵食,以大型浮游动物、软体动物、底栖动物、虾类及鱼类为食。分布较广,世界三大洋除极地海域外均有其踪迹,中国见于西沙、中沙群岛等海域。
简介
编号:5609
拉丁目名:MYCTOPHIFORMES
中文目名:灯笼鱼目
中文科名:帆蜥科
拉丁科名:Alepisauridae
中文属名:帆蜥鱼属
拉丁属名:Alepisaurus
拉丁种名:ferox
定名人:Lowe
年代:1833
中文名:帆蜥鱼
原始文献:Proc. zool. Soc. Lond. 1:104.
模式产地:马德拉群岛外海
生境:生活在温带, 热带的深海里
国内分布:南海, 东海, 台湾
资料来源:东海深海鱼类:137-138. 南海诸岛海域鱼类志:36-37. 台湾鱼类志:160.
评价
长吻帆蜥鱼肉质稀烂,含水分多,无经济价值。由于常可从其肠胃中发现一些深海物种,故具有学术研究意义。
帆蜥鱼科(Alepisauridae)帆蜥鱼属(Alepisaurus)两种广布性深海鱼的统称。包括长吻帆蜥鱼(A.ferox)与短吻帆蜥鱼(A.brevirostris)。体细长,长可达2米左右。背鳍长而高,口大且有尖牙。是贪婪的肉食性鱼,以各种鱼类和无脊椎动物为食。
种群分布
分布于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广泛分布、台湾岛以及南海、东海等海域,常生活于温带以及热带的深海里。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马德拉群岛外海。
形状特征
全长30-40公分。一般鬣蜥所有的下巴肉垂和背脊上的鬣鳞外,其中最特别的就是头上的冠.很像船帆而且可以随意伸缩.这也是其它 鬣蜥所没有的特征.尾巴是体长的两倍。雌雄辨别较容易 ,雌性的头冠比较小,股孔也较不明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