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崇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崇山

外文名:Mount Song

別名:濟,泉城,齊州

占地面積:450平方公里

地理位置:河南省鄭州市登封市區西部和北部

景點級別: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氣候類型:溫帶季風氣候

省份 :河南

嵩山 嵩山位於河南省登封市西北面,西鄰古都洛陽,東臨鄭州,屬伏牛山系[1] ,國家5A級風景名勝區、世界地質公園,是三教文化的發源地,也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2]

嵩山古稱「外方」,夏商時稱「崇高」「崇山」,西周時稱「岳山」,後以嵩山為中央左岱(泰山)右華(華山),定嵩山為五嶽中嶽,始稱「中嶽嵩山」[3]。其總面積約為450平方公里,由太室山與少室山組成,共72峰,最高峰連天峰高達1512米[4]

大事記

2004年

「世界地質公園」

嵩山,位於河南省西部,地處登封市西北面,是五嶽的中嶽,嵩山屬於伏牛山的一支余脈,由東向西綿延30多公里,嵩山群山聳立、層巒疊嶂,高大雄偉的山體,2004年2月13日

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地學部評選為「世界地質公園」。嵩山由兩組山峰組成,東為太室山,即嵩山主體;西為少室山,當地稱為「玉寨山」。

2007年

國家5A級旅遊景區

2007年,被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 國家5A級旅遊景區。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嵩山屬伏牛山系,東依河南省省會鄭州,西臨古都洛陽,北臨黃河,南靠潁水。環山地跨新密、登封、汝州、鞏義、偃師、伊川等市縣。地理坐標為:東經112°56′07″至

113°11′32″,北緯34°23′31″至34°35′53″

氣候特徵

嵩山屬北溫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4.3℃,平均降水量640.9毫米。四季分明並各具特色,一年中7月最熱,平均氣溫27.3℃,1月最冷,平均氣溫0.2℃。

嵩山山下全年平均溫度14.3℃,山上平均8.5℃,山上年降雨量864毫米。

地質特徵

嵩山的地質構造,以其岩齡古老,構造複雜,地層發育完整,出露良好,經過多次構造運動的影響,保留着形態各異的構造形跡而聞名中外。嵩山的發展與形成是內、外力地質

作用在漫長的地質歷史(五個地質年代: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運動的產物。

嵩山的地質構造以褶皺為主,總體成近東西走向的一系列背斜向斜穹窿構造組成。斷裂以北西南東為主,把嵩山一分為三。

嵩山岩石的彎曲現象稱為褶皺。包括向斜和背斜。岩石在構造運動作用下,或者說在低應力作用下,改變了岩層的原始產狀,不僅使岩層發生傾斜,而且大多數形成各式各樣的

彎曲。褶皺是岩層塑性變形的結果,是地殼中廣泛發育的地質構造的基本形態之一。

嵩山岩塊沿着斷裂面有明顯位移的斷裂構造稱為斷層。斷層的規模有大有小,所波及的深度有深有淺(深可切穿岩石圈或地殼,淺可切穿蓋層或只在地表);形成的時代有老有

新;有的是一次構造運動的結果,有的是多次構造運動的結果;有的已不活動,有的還在繼續活動;形成斷層的力學性質或張或壓或剪,各不相同。

崇山

地貌

嵩山系由前震旦紀古老片岩、片麻岩及石英岩構成的斷塊褶皺山,所以山勢陡峭,雄偉壯觀,形成明顯獨特的構造侵蝕低中山之地貌。嵩山地形比較複雜,山地、丘陵、盆地、

河谷小平原。嵩山的主體部分太室和少室,峰巒崢嶸,純屬山地面貌。

地質

嵩山地區位於華北地台南緣,嵩箕台隆東南部,地層層序比較清楚,基底和蓋層地層發育齊全。

嵩山地區的基底構造以褶皺為主,斷裂次之。構造線方向近南北或東西,北東稍有偏移,為一些密集、緊閉、形態複雜的同斜線狀褶皺以及伴隨褶皺而生成的東西——南東向和

近東西向的三組斷裂。蓋層構造以斷裂為主,褶皺次之,先褶後斷。構造線方向近東西,與基底構造成正交疊加。蓋層褶皺平緩開闊,斷裂以近東西、北東——南西向和北西

——南東向三組發育,前者最早,分為正斷層,後者最晚,並經分期活動,性質也較為複雜。

形成原因

內力作用

內力地質作用(地殼運動、岩漿運動、變質作用、地震作用)對嵩山的形成起決定性作用,留下了明顯的痕跡。嵩山地殼運動經過了嵩陽運動、中嶽運動、少林運動、懷遠運

動、燕山運動及喜馬拉雅和新構造運動。

中嶽運動形成嵩山雛形,燕山運動確定嵩山基本格架經過風化剝蝕後形成今天的嵩山山體。中嶽運動末期岩漿發生,形成岩漿入侵,同時又產生變質作用,使已形成的岩石又進

一步變質,則形成複雜的變質岩系。

外力作用

嵩山經風化、侵蝕、溶蝕、沉積作用和改造、滑動、崩塌等作用。嵩山這些運動與作用的產物,被地質學家譽為「五世同堂」的「天然地質博物館」,嵩山距今已有35億年的歷=

史,成為中國最古老的山。

崇山

資源概況

植物資源

2012年,嵩山植被覆蓋率達65%,嵩山共有維管植物147科、643屬、1540種。其中蕨類植物21科、36屬、70種;裸子植物5科、9屬、10種;被子植物121科、598屬、1460種。[3]

含30種以上的大科有菊科(50屬、121種)、禾本科(61屬、108種)、薔薇科(27屬、101種)、豆科(28屬、72種)、十字花科(23屬、44種)、毛莨科(11屬、38種)、莎草

科(9屬、36種)、蓼科(4屬、34種)等10科,約占本區植物總屬數的40%,總種數的42%,是嵩山植物區系組成的優勢科。

用材植物:木本植物有338種,其中喬木141種,它們是組成山區森林植被的建群種和優勢種,也是用材植物的主要資源。分布數量較多、蓄積量較大的主要有栓皮櫟、麻櫟、化

香、短柄袍、槲櫟、側柏、洋槐、油松、欒樹、黃檀子、鵝耳櫪、大果櫸、山槐等47種。

野果植物:野生果樹有89種。主要分布於薔薇科、殼斗科、桑科、葡萄科、獼猴桃科、柿樹科和胡頹子科。其中,野山楂、湖北山楂、板栗、河南海棠、歐李、傘花胡頹子、小

果薔薇分布廣泛。

觀賞植物:觀賞植物有316種。其中觀賞蕨類植物43種,草本花卉92種,觀賞喬木44種,觀賞灌木98種,觀賞藤本植物39種。在該區分布數量多、觀賞價值大的有165種。如杜

鵑、滿山紅、湖北海棠、山荊子、河南海棠、黃櫨、白鵑梅、山梅花、珍珠梅、三裂繡線菊、絡石、爬行衛矛、天目瓊花、全裂翠雀、秦嶺翠雀、華北耬斗菜、流蘇樹、紫丁

香、玉鈴花、千屈菜等。

澱粉植物:澱粉植物有94種。主要分布於禾本科、殼斗科、蓼科、百合科、天南星科和桑科。大多數植物的澱粉貯藏在果實和種子中,但拳參、何首烏、地榆、翻白草、葛以及

百合科、天南星科植物的澱粉主要分布在塊根之中。嵩山分布較為集中、經濟價值較大的有板栗、栓皮櫟、麻櫟、黃檀子、棠梨、河南海棠、地榆、蕨 、葛以及禾本科植物。

藥用植物:嵩山藥用植物有1046種(包括藻類、菌類及苔蘚植物、蕨類植物、種子植物)。其中全草類藥用植物有龍牙草、茵陳蒿、藿香、薄荷、淫羊藿、馬鞭草、益母草、澤

蘭、敗醬等;根及根莖類藥用植物有拳參、地榆、半夏、天南星、桔梗、沙參、羊乳、黨參等;皮類藥用植物有杜仲、合歡皮、桑白皮、香加皮、地骨皮等;葉類藥用植物有桑

葉、側柏葉、艾葉、羅布麻葉、大青葉、臭梧桐葉等;花類藥用植物有芫花、二花、野菊、槐米等;果實及種子類藥用植物有馬兜鈴、連翹、五味子、山楂、葶藶子、桃仁、酸

棗仁等。

動物資源

河南嵩山野生動物資源有草兔、刺蝟、黃鼬、狗獾、大靈貓、大鯢(娃娃魚)等獸類7種,黑鸛、草鷺、鴻雁、雕鴞、杜鵑、啄木鳥、野山雞等鳥類30餘種。

礦產資源

010年,嵩山奇特的地質構造,主要煤、鋁、鐵、麥飯石等礦產資源。[2]

演化歷史

嵩山岩石演變完整,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地層和岩石均有出露,被地質學界稱為「五世同堂」(在地球發展歷史上,歷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

代、新生代五代,習稱為「五世同堂」)。嵩山地區的岩漿岩、沉積岩、變質岩的出露,構成了中國最古老的岩系——「登封朵岩」。在嵩山既有海相生物化石,也有陸相生物

化石,還有古脊椎動物化石。這些古生物化石是地質和古生物演化的寶貴數據。

據中外地質學家考察,在古老的太古宙時期,嵩山是一望無際的大海;在經歷了23億年前的「嵩陽運動」,8億年前的「中嶽運動」,5、6億年前的「少林運動」,三次大的地殼

運動之後,逐漸形成了山脈,結束了地質史上的元古代;進入了古生代的寒武紀和奧陶紀;又經過約兩億年,此處地殼上升至海平面以上,因其受風化和剝蝕作用,形成了嵩山

地區的含煤地層。兩億三千年前後,在中國的版圖上,又發生了一次延續很長時間的地殼運動,南北廣大地區的「燕山運動」,嵩山地區受到南北方向的推擠,形成了今天的山

勢地貌。

嵩山在不到20平方公里內清晰地保存着發生在距今23億年、18億年和5.7億年的三次構造運動的遺蹟,其不整合接觸面清晰,變質變形遺蹟多姿多彩。在400平方公里內,連續完

整地出露着太古宙、遠古宙、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的岩漿岩、變質岩和沉積岩。五個時期的地質現象在嵩山表露齊全,地質學上稱之為世界上罕見的「五代同堂」。馬杏垣

教授的「重力滑動構造」理論,創立於嵩山,各種滑動遺蹟在嵩山都有典型系統的顯示。嵩山以其豐富的地質內涵受到世人青睞。觀看嵩山五代地質,猶如翻閱一部地質史。嵩

山地區的岩漿岩、沉積岩、變質岩的出露,構成了中國最古老的岩象——「登封群」的「登封朵岩」。

嵩山的山體岩石複雜繁多,主要是石英岩岩層。經地質學家研究,嵩山的基底岩石形成於地球發展的早期階段,它們可能是那時候大量火山、岩漿活動的產物。這些岩石形成

時,地球表面空氣中氧氣含量很少,可能同許多行星體的表面情況差不多,不適於生物生存。迄今為止,還沒發現它們之中保存有當時任何生物的遺蹟。

大約距今23億年前,嵩山地殼發生了一次劇烈運動,地質學家們管這次運動叫「嵩陽運動」。「嵩陽運動」之後,地殼開始下沉到海平面以下,接受了巨厚的嵩山群底層的沉

積。這個過程大約經歷了10多億年。2009年以來嵩山群地層厚度達到了2100多米,其中由於地殼升降、風化剝蝕等,可能損失了一些,這一段時期屬於地質史上的元古代早期。

這時,地球上最原始的生物如菌藻類植物慢慢開始形成,在其後期才開始出現一些原始動物。

在距今18億年前後,地殼又發生了一次變動,巨厚的石英砂岩開始慢慢隆起,並且皺褶成山。這一次地殼運動的推擠力量來自東西方向,所以嵩山群的地層都被推擠成走向接近

南北的皺褶了。皺褶作用十分強烈,有的岩層甚至被擠得直立了起來。這在太室山和少室山的南側都可以見到。這一次地殼運動被稱為「中嶽運動」。中嶽運動也發生了一些斷

層。

中嶽運動之後,地殼又慢慢被夷平、下降,開始是沉積粗大顆粒的礫岩,以後是礫岩、泥岩,一直到含鈣鎂的石灰岩,說明這裡的地殼開始被海水所淹沒。一直到五六億年的時

候,發生了「少林運動」,才結束了地質史上的元古代,進入古生代。這次運動的證據在少林寺的南面山坡上可以見到。少林寺位置正代表着地質歷史上的一個轉折點。寺的前

面是元古代地層,寺的後面是寒武紀地層。

從寒武紀到奧陶紀,嵩山地區仍然被海水深深覆蓋着。又經過了兩億年左右,這裡的地殼開始上升到海平面以上,遭受風化和剝蝕作用,在石灰紀時形成了含煤地層,一直到二

疊紀,在嵩山的南北兩側都沉積了這種地層,成為這一地區的主要煤田。

主體山峰

太室山

太室山,主峰峻極峰為嵩山之東峰,海拔1492米,主要建築為中嶽廟、嵩陽書院。據傳,禹王的第一個妻子塗山氏生啟於此,山下建有啟母廟,故稱之為「太室」(室:妻

也。)。太室山共三十六峰,主峰「峻極峰」,則以《詩經·嵩高》「峻極於天」為名,後因清高宗乾隆游嵩山時,曾在此賦詩立碑,所以又稱「御碑峰」。登上峻極峰遠眺,

西有少室侍立,南有箕山面拱,前有潁水奔流,北望黃河如帶。倚石俯瞰,腳下峰壑開綻,凌嶒參差,大有「一覽眾山小」之氣勢。山峰間雲嵐瞬息萬變,美不勝收。正如詩中

所說:「三十六峰如髻鬟,行人來往舒心顏。白雲蓬蓬忽然合,都在虛無縹緲間。」

太室山下的中嶽廟,始建於秦朝,是嵩山道家的象徵。

太室山南麓的嵩陽書院,是嵩山儒家的象徵,是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

少室山

少室山,有三十六峰,頗為壯觀。少室山山頂寬平如寨,分有上下兩層,有四天門之險。據《河南府志》載,金宣宗完顏列與元太祖成吉思汗交戰時,宣宗被逼出京,曾退入少

室山,在山頂屯兵,故稱「御寨山」。少室山距太室山約10千米,山上連天峰為嵩山之西峰,海拔1512米,為嵩山最高峰,主要建築為少林寺。據說,禹王的第二個妻子,塗山

氏之妹棲於此。人于山下建少姨廟敬之,故山名謂「少室」。

少室山中以少林武術聞名於天下的少林寺,是嵩山釋家的象徵。

人文歷史

三教文化

嵩山是三教的策源地,對三教的形成和傳播都起到了極大的作用。

佛教文化

嵩山是佛教名山,佛教文化豐富而燦爛。法王寺,創建於東漢,是中國最早的佛教寺院之一,比洛陽白馬寺僅晚三年,比少林寺早四百二十年,據《說嵩》記載,白馬寺原為招

待四夷賓客之所,因此可以說法王寺是中國佛寺創建之始。

少林寺為北魏孝文帝元宏敕建,印度僧人跋跎在此落跡傳教。由於印度高僧菩提達摩在這裡首傳禪宗,後來禪宗發展成為佛教中的重要宗派,所以,少林寺被稱為禪宗祖庭。禪

宗祖師達摩在傳教過程中留下了「一葦渡江」、「面壁九年」的故事,確立了「明心見性,一切皆空」的修道禪法。

其他佛寺有北魏會善寺、嵩岳寺、永泰寺、金清涼寺等等。

道教文化

嵩山道教建築

嵩山也是道教名山。中嶽廟始建於秦,原名太室祠,曾有「飛薨映日,傑閣聯雲」之美稱。中嶽廟是道教聖地之一,有「道教第六小洞天」之稱,中軸線建築共十一進,全長1.3

華里,面積十萬多平方米,是五嶽中現存規模宏大,保存較完整的古建築群。中嶽廟的四岳殿台在五嶽中獨樹一幟,滲透着「五嶽共存,五行俱全」的宗教觀念。

崇福宮前身太乙觀建於漢武帝元封元年,原為萬歲觀,距今有兩千年歷史。宋真宗時道教盛極,把太乙觀提升為崇福宮,它不但是名儒雲集之地,也是歷代著名道學方士棲身傳

教之所。如北魏寇謙之,唐朝劉道合、宋朝董道紳,金代邱長春等,都在道教史上留有盛名,均在崇福宮主持過道場。

嵩山道教建築、石闕等有很高的價值。中嶽廟中嶽大殿增修於宋真大中祥符六年,歷代均有重修。面闊九間,進深五間,高大雄偉、十分壯觀,是中嶽最大的殿宇,也是中原地

區最大的古建築。另有東漢建的太室闕、啟母闕、少室闕。其上都雕刻各種圖畫,或刻記歌功頌德的銘文。[7]

儒學文化

嵩山是儒家文化影響很大的地方,在中國國內名山中這種情況比較少見。儒家文化在漫長的歲月里,經歷了四個階段,即先秦原始儒學、西漢神化儒學、宋明理學、現代新儒

學。嵩陽書院,位於嵩山南麓,它與當今河南商丘「睢陽書院」、湖南「嶽麓書院」,江西廬山的「白鹿洞書院」,並稱為宋初四大書院。嵩陽書院是宋明理學教育中心之一,

在中國文化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旁不遠處的崇福宮,是宋代安排不合時務的名儒的宮觀,范仲淹、司馬光、程頤、程顥、李綱的等均在此授過「管勾、提舉」之職。

嵩陽書院、崇福宮是宋明理學創始人程頤、程顥等著名儒學大家活動過的地方。由二程創建的宋明理學,是中國封建社會後期占統治地位的官方哲學,所以歷代官吏與名儒都對

嵩陽書院有過修復之舉。至清代康熙年間,名儒耿介傾其資產,大規模的修復和擴建了嵩陽書院,使她成為清代洛派理學的傳播中心。到嵩陽書院一游,就可以對儒家文化尤其

是宋明理學,有比較深切的認識。

與觀星台景區有關的周公、隱居於箕山的許由、巢父、伯益,雖然生活年代早在儒學誕生以前,但是都是儒家尊崇的先賢,有關他們的記載和傳說,是儒家文化的一部分。所

以,就文化內涵而言,儒家文化在嵩山足以和佛教、道教鼎足而立。

神話傳說

太室山巔「睡女媧」

《淮南子·覽冥篇》載: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下兼覆,地不同載;火濫炎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食顓民,鷙鳥攫老弱。於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

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淫水。蒼天補,四極正,淫水涸,冀州平,蛟蟲死,顓民生,背方州,抱圓天。和春陽夏,殺秋約冬,枕方寢繩。陰陽之所壅況不通者竅

理之,逆氣戾物傷民厚積者絕止之。那么女媧為何要補天呢?《論衡·談天篇》中是這樣記述的:「儒書言:『共工與顓頊爭天子,不勝,怒而觸不周之山,使天柱折,地維

絕。女媧銷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天不足西北,故日月移焉;地不足東南,故百川注焉。』此久遠之文,世間之言也。」

九龍聖母的傳說

嵩山太室最高峰峻極峰西北有一山峰,叫華蓋峰。傳說黃帝曾經來游,並拜華蓋為師,制訂曆法。

華蓋,傳為居住在那個峰上的一個能人。因為他經常觀測天象,了解日月星辰的運轉規律,着摸出春夏秋冬的四季變化,對人類生活和植物生長有很大幫助,所以遠近聞名。後

來,人們根據天文四象中天宮華蓋星名,就叫他居住的山峰叫華蓋峰了。

黃帝打敗蚩尤以後,為了部族人民的生活,為了在炎帝教人種植五穀的基礎上,發展農業生產,他親自率領大臣登上嵩山拜訪華蓋。當時山上樹木茂密,狼蟲虎豹很多。他們一

邊用弓箭扎槍驅逐野獸開路前進,一邊互相呼喊在林中採集各種果實。他們往返周轉好多峰巒溝壑,最後找到了華蓋老人。那是個鶴髮童顏的一百多歲的老人,非常健談,聽說

黃帝到來,不勝榮幸之至,把長期觀察到的日、月、金、木、水、火、土星的七政和二十八宿、四象、三垣、十二次分野等分別加以敘述,並說到它們和人們生活,以及植物生

長的關係。黃帝聽得津津有味,並不時插話提問,或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讓隨去的大臣蒼頡將重要的都記下來。華蓋老人非常高興,黃帝也非常滿意,再三拜謝,下山而去。

黃帝回到有熊國都,立刻安排制訂曆法的事,讓羲和占日,讓常羲占月,讓叟區占星氣,讓大撓作甲子以干支記日,讓容成綜六律而制訂曆法。將一年分為春夏秋冬四季,再分

十二個月,再分二十四節氣。這樣,根據四季、氣溫、降雨和物候的變化,進行作物種植,發展農業生產,對人民生活的改善和提高,起了很大作用。

二郎擔山趕太陽

在中嶽嵩山南麓有座刀削似的高山,名叫當陽山,山腰有三個突兀的大石,遠遠望去,好像天上掉下的隕石,人們都把它叫「二郎石」或「支鍋石」。山下是一片白茫茫的黃

沙,就像烤焦的赤土,當地人都叫它「大沙漠」。提起當陽山、「二郎石」和這「大沙漠」,還有一段神奇的傳說哩。

相傳,盤古開天地的時候,曾經有十個太陽湧出地面,莊稼烤焦了,河水曬乾了,整個人間比蒸籠還要熱,百姓處在危難之中。有個叫二郎的小伙子。他不但勤勞勇敢,而且為

人忠厚誠實。他的力氣特別大,大得能搬起幾座大山;他有一雙飛虎鞋,穿上它能翻山跨海,日行千里。老百姓們都信服他,喜歡他,就推選他當了大夥的首領。

堯舜禹三帝與嵩山

堯,中國古代傳說的聖王,姓尹祁,號放勛。因封於唐,故稱「唐堯」。唐堯晚年數次到登封箕山拜訪許由,許由因不願接受禪讓而潁水洗耳,箕山、潁水、洗耳泉、飲牛坑、

許由冢等文化遺存在詮釋着許由高風亮節的同時,也彰顯着堯帝思賢若渴、禮賢下士的美德。後來帝堯巡狩陽城,並以百歲之高齡駕崩於嵩山腳下的登封陽城。他把生命交付給

了嵩山,嵩山也成了禪讓美德的豐碑。

舜,傳說中的上古帝王名,父系氏族社會後期部落聯盟領袖。相傳因四岳推舉,堯命他攝政。他巡行四方,除去鯀、共工、餞兜和三苗等四人。堯去世後繼位,又諮詢四岳,挑

選賢人治理民事,並選拔治水有功的禹為繼承人。舜帝在嵩山地區也留下了很多傳說,受後母虐待而種麻籽、到登封負黍城經商、到嵩山訪賢大禹,其事跡感人之深。

禹,通常尊稱為大禹,與堯舜並為傳說中的古聖王。大禹曾經以登封作為治水中心。大禹身為崇伯鯀之子,他父親的封地在嵩山,他根在嵩山,成長在嵩山,家居在嵩山,建都

在嵩山。在洪水肆虐、人民漂泊的時刻,他告別了剛剛結婚四天的妻子,義無反顧地投入了治水大業。十三年中,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後人以一副對聯來概括他治水的經

過:「十三年在外治平江河淮濟,三次過家門虛度辛壬癸甲。」啟母石、漢三闕、王城崗正是大禹在嵩山治水、建都的明證,而嵩山主體太室山、少室山也因大禹的兩個妻子塗

山嬌、塗山姚分別居住其下而得名。

=文物古蹟

少林寺

少林寺位於嵩山少室山北麓五乳峰下,建於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據傳,印度名僧菩提達摩禪師曾駐錫於此。唐初,少林寺十三棍僧救過秦王李世民,貞觀年間(627年~

649年)重修少林寺,唐代以後僧徒在此講經習武,禪宗和少林寺名揚天下,千年來少林僧人潛心研究佛法與武學,使得佛教文化在中國廣為傳播,影響日漸深遠,少林武術更是

中華武術的瑰寶,蠻聲海內外。與少林寺題材相關的電影、電視劇經久不衰,反應了現代人對少林精神的喜愛。現存建築有山門、方丈室、達摩亭、白衣殿、千佛殿等,已毀的

天王殿、大雄寶殿等已修復。千佛殿中有明代「五百羅漢朝毗盧」壁畫,壁畫約300多平方米。

塔林在少林寺西300米的山腳下,是自唐朝以來歷代少林寺主持的墓地,已經建成250多座,是中國最大的塔林。塔的大小不等,形態各異,大多有雕刻和題記,反應了各個不同

時期的建築風格,是研究中國古代磚石建築和雕刻藝術的寶庫。

1983年,國務院確定少林寺為全國重點佛教寺院。2007年5月8日,登封市嵩山少林寺景區被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首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13]2010年8月1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第34屆世界遺產大會將包括少林寺在內的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作為少林寺的組成部分,還有達摩當年面壁處的初祖庵、慧可的二祖庵。初祖庵在少林寺塔院北之山巔上,今存北宋宣和七年(1125)所建大殿,闊進各三間,單檐歇山頂建

築,1983年曾落架按原貌重修。二祖庵在少林寺對面的缽盂峰頂,今存硬山式小殿,唐、元、明塔各一座,清碑數通。

永泰寺

永泰寺,位於太室山西麓,創建於北魏,原名明練寺,唐為紀念魏孝明帝之妹永泰公主入寺為尼,更名為永泰寺。寺內現有大雄殿、毗尼殿等,系清代建築。塔兩座,分別為唐

朝和明朝所建。門前經幢兩座,上刻陀羅尼經,系唐代造。寺外有唐碑一通,述寺史沿革。

會善寺

會善寺及琉璃戒壇,位於積翠峰下,原為魏孝文帝避暑離宮,恭陵王舍宮為寺,孝明帝時名閒居寺,隨代改名嵩陽寺、會善寺,後毀於兵火。唐初重建寺宇,武則天曾臨幸此

寺,拜寺中高僧道安為國師。密教高僧一行和尚及其弟子元同在寺中創設戒壇,俗稱琉璃戒壇,是唐代全國重要戒壇之一。五代後梁時,此寺曾一度毀廢。宋初重建大殿,此後

歷代皆有重修。現存會善寺為一小院,院中大殿為元代建築,面闊五間,三架進深,單檐歇山頂,斗拱碩大樸實,是嵩岳地區現存最古老的建築之一。小院西數百米處有唐建淨

藏禪師塔,塔基高大,塔身粗壯,工藝奇巧,是古塔中之珍品。歷代住寺高僧除一行師徒外,又有道安禪師(俗稱老安和尚)及其弟子淨藏。[15]

嵩岳寺

嵩岳寺,位於太室山南麓,亦是一林泉秀美的風景之區。原址為孝明帝之離宮,正光元年(520)改為寺,初名永明閒居寺。隋唐兩代曾對寺院進行過大規模擴修。唐李邕《嵩岳

寺碑》載:寺院為一廣大佛剎,「殫極國材,濟濟僧徒,彌七百眾,落落殿宇一千間」。當時寺中有七佛殿(風陽殿)、定光佛堂、無量佛殿、禪院等。北魏時所建寶塔仍存,

俗稱嵩岳寺塔,磚構,密檐式,塔高40餘米,15層,平面是12角形,「發地四鋪而聳,凌空八相而圓,方丈十二,戶牖數百」,至今不失其偉岸壯麗。是國內現存最古的密檐式磚塔。

少室寺

少室寺,位於河南省登封市大金店鎮葦園溝村自然村,古名弘化寺,意為「弘揚佛法,教化眾生」的佛門淨地,屬於中嶽嵩山七十二寺院之一,因其位居中嶽嵩山之少室山南麓

之故而以山得名少室寺。[16]該寺建於唐初而毀於清末,新中國成立時尚有斷垣殘壁和數通古碑存在,歷經過文革破壞,如今片跡不存。2014年6月,當地政府根據該寺附近佛教

信徒申請,依照國家宗教信仰政策,同意批准恢復重建少室寺。

據《宋高僧傳卷第七——梁滑州明福寺彥暉傳》記載,梁代高僧釋彥暉曾於嵩山少室寺受大戒。明代高僧大覺方念禪師曾於少室寺幻休常潤禪師座下參學並繼其發緒。

據葦園溝自然村村民講,一名叫李四海的村民在種植莊稼時曾見到一塊寺院石碑,後不知去向。據該自然村老人相傳,該寺院原是十分有名的寺院,名氣在少林寺之上,但後來

由於管理不善,寺僧惡貫滿盈,因搶劫、姦污等罪行深重,受到朝野震怒,下令剷平寺院。下官將寺院拆平後,上奏皇上,皇上曰:「剷平罷啦」。但下官把「罷」誤聽

為「耙」,認為皇上不解恨,讓用耙再耙一下。於是,就用馬匹拉着帶有鋒利鐵刺的耙整整耙了3天才離去。

該寺經河南嵩山少林寺方丈、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河南省佛教協會會長釋永信禪師許可申請,由祖庭大少林禪寺永化堂上傳曹洞正宗四十五世、雪庭福裕禪師下傳三十一代嗣

祖沙門釋德政禪師駐錫開山籌資重興,於2015年5月8日被鄭州市民族宗教事務局批准恢復為佛教開放場所。

中嶽廟

中嶽廟峻極殿

中嶽廟是道教勝地,歷代名道士曾在此著書講經。位於太室山東麓的黃蓋峰下,始建於秦,原名「太室祠」。漢武帝時增修「太室祠」,北魏時改名為中嶽廟。唐宋時多次擴

建,規模宏大;明崇禎十七年毀於大火,清朝多次重修。今日中嶽廟基本上保留了當時的宏偉規模,具有明清官式建築規模格局和風格特點。中嶽廟占地十萬平方米,廟院南北

長650多米,東西寬160多米。青石板鋪成的大甭道是中嶽廟古建築群的中軸線,沿中軸線由南向北,由低而高,依次為中華門、遙參亭、天中閣、配天作鎮坊、化三門、峻極

門、崇高峻極坊、中嶽大殿、寢殿、御書樓,共十一進。天中閣後面的六角亭,配天作鎮坊與崇聖門之間的六角亭,峻極門和化三門之間的四岳殿台基等獨立成體的小院落。廟

內有330株古柏、一百通石碑,及神鼎、鐵人等眾多文物。

中嶽大殿:又叫峻極殿,是中嶽廟中規模最大的建築。面闊九間,進深五間,重歇山式殿頂,黃琉璃瓦頂,七踩和九踩斗拱,透花欞子門窗,素有「台閣連雲,甍瓦映日」之

稱。大殿內吊游龍天花板,下鋪磨光青石地面。殿內正座為五米高的中嶽大帝塑像,即殷朝「聞騁」,經歷代帝王加封為「祟聖大帝天中王」。塑像兩邊有使臣侍者和鎮殿將軍

方弼、方相塑像,高七米,執斧荷鉞,威風凜凜。明崇禎十四年(公元1641年)大殿毀於火。清順治十年(公元1653年)重建。

嵩陽書院

位於太室山南麓,原名為嵩陽寺,創建於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公元484年),初為佛教活動場所,僧待多達數百人。隋煬帝大業年間(605——618年),更名為嵩陽觀,改為道

教活動場所。宋仁宗景祜二年(1035年),名為嵩陽書院,以後一直是歷代名人講授經典的教育場所。嵩陽書院是中國古代高等學府之一,它與湖南長沙的嶽麓書院,江西廬山

的白鹿洞書院,河南商丘的睢陽書院,並稱中國古代的四大書院。明末書院毀於兵火,清各代重修增建,鼎盛時期,學田1750多畝,生徒達數百人,藏書達2000多冊。

嵩陽書院建築基本保持了清代的建築布局,南北長128米,東西寬78米,占地面積9984平方米。中軸建築共分五進院落,由南向北,依次為大門,先聖殿,講堂,道統祠和藏書

樓,中軸線兩側配房相連,共有古建築106間,多為硬山滾脊灰筒瓦房,古樸大方,與中原地區眾多的紅牆綠瓦,雕樑畫棟的寺廟建築截然不同,具有濃厚的地方建築特色。

觀星台

嵩山觀星台,即告成觀星台,大約建於1276年,設計者是元代著名科學家郭守敬。嵩山是中國古代天文學的搖籃。唐代僧人一行在會善寺編修了《大衍曆》。當時像登封觀星台

這樣的建築在全國有27處,而歷經數百年滄桑,登封觀星台成為碩果僅存的一座。此觀星台距今已有700餘年歷史,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天文台,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天文科學建

築物之一;它反映了中國古代科學家在天文學上的卓越成就,在世界天文史、建築史上都有很高的價值,1961年3月4日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授時曆》:嵩山觀星台的設計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據此可以晝測日影,夜觀極星,以正朝夕。郭守敬通過實地測驗,掌握了日月星辰和地球的運轉規律,測定出一年二十

四節氣、夏至和冬至、春分和秋分的精確時刻,實行了當時世界最先進的曆法——授時曆,推算出一個回歸年為365天5時49分12秒,與科學儀器的測定僅相差26秒,與世界上通

用的「格里高利曆」分秒不差。但我們的授時曆比格里高利曆早300餘年。

將軍柏

嵩山嵩陽書院內原有古柏三株,西漢元封六年(公元前110年),漢武帝劉徹游嵩岳時,見柏樹高大茂盛,遂封為「大將軍」,「二將軍」和「三將軍」。

嵩山最古老的樹

大將軍柏樹高12米,圍粗5.4米,樹身斜臥,樹冠濃密寬厚,猶如一柄大傘遮掩晴空。二將軍柏樹高18.2米,圍粗12.54米,雖然樹皮斑駁,老態龍鍾,卻生機旺盛,虬枝挺拔。

樹幹下部有一南北相通的洞,好似門庭過道,樹洞中可容五、六人。

將軍柏從受封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趙朴初老先生留有「嵩陽有周柏,閱世三千歲」的讚美詩句。經林學專家鑑定,將軍柏為原始柏,樹齡有4500年,是中國現存最古最

大的柏樹。

嵩山碑刻

石碑是嵩山分布較廣的文物。嵩山碑刻,作品多達2000餘件,顏真卿、蘇東坡、黃庭堅、米芾、蔡京等歷代的大書法家,都在山上留有墨寶。

嵩山最大的碑刻為現存於嵩陽書院西南草坪上高達九米的《大唐嵩陽觀紀聖德感應頌》。此碑為李林甫撰文,裴迥篆額,徐浩書;刻於唐天寶三年(公元744年)二月,碑高9

米,寬2.04米,厚1.03米。此碑由碑首、碑身和碑座組成,碑制宏偉,結構緊湊。碑首分三層,上層為雙獅戲珠,不僅美觀大方,而且起着平衡碑頂重心的作用,使碑身牢固穩

當。碑首的中層比上、下層和碑身都要寬大,四面較碑身突出六十厘米,從上往下逐漸收縮,略帶弧形,上面是祥雲浮雕;碑首的第三層上下平直,正面中間篆刻額文,額文兩

邊有雙龍飛舞浮雕,兩側是麒麟浮雕。碑身刻《大唐嵩陽觀紀聖德感應頌》,隸書25行,每行53字。碑陰刻有宋熙寧辛亥張琬等名家題名,歐陽永叔和遊人的題記則撰於碑的背

面和兩側。碑座為長方形,四面刻有石,前後各三個,兩側各兩個,共十個。每個內有一尊浮雕武士像,一手高舉揚舞,一手抓住動物,有魚,有蟾,有蛇,各像不一,但都鼓

目凸腹,開檔丁字步,或作對陣欲斗姿勢。這座碑刻石質堅硬細膩,雕工極為精緻,是中國唐碑的優秀代表作之一,也是現存最大的唐碑。

歷史記載

清代史學家顧祖禹在《讀史方輿紀要》中記載:萃兩間之秀,居四方之中,窿然特起,形方氣厚,故曰嵩高。

魯昭公四年(公元前538年),晉國司馬侯曰:太室,九州之險也。又楚椒舉(即武舉,伍子胥的祖父)曰:周幽王為太室之盟,戎狄叛之。

漢武帝禮祭中嶽太室。

晉永康二年(公元397年),(八王之亂)趙王司馬倫篡權,齊王司馬冏等自許昌起兵討之。司馬倫懼,夜使人披羽衣上嵩山,偽稱仙人王喬,陳述符命。

永嘉三年(公元309年),劉淵遣子劉聰等犯洛陽,劉聰親祈嵩山,留軍圍洛,洛中乘虛出擊聰軍,敗之。

北魏泰常八年(公元423年),北魏明元帝拓跋嗣入洛陽,遣使祠嵩高。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祭嵩高。永平中,擇嵩山形勝地,北魏宣武帝元恪立閒居

寺。北魏孝明帝元詡神龜二年(公元519年),胡太后游嵩高。永熙二年(公元533年),北魏孝武帝元修狩於嵩高。

永淳初,唐高宗于山南作奉天宮。垂拱四年(公元688年),武則天封嵩高為神岳,禪少室。聖歷二年(公元699年),武則天幸嵩山。次年(公元700年),武則天復幸嵩山。

宋嘉定八年(1215年),蒙古攻金潼關,不能下,乃由嵩山小路趣汝州,遇山澗,輒以鐵槍相連,鎖接為橋以渡,遂趣汴京,金人大震。

文化勝跡

禹王廟遺址在登封老城區東關,為明代登封知縣傅梅所建。傅梅認為登封為「聖王過化之所」,「大禹功在萬世」,即將鄉民為其建的生祠改為禹王廟,並「以益配之」,「每

歲添設春秋二祭,每祭用銀三兩」,以「表章前烈崇報功德」。

大禹神篆

大禹神篆在古籍上記載在嵩山玉女峰上,有七個大篆字,人莫能識,傳說為大禹治水成功後在五嶽勒石銘記時留下的,現已無跡可尋。

啟母冢

啟母冢位於告成鎮冶上村。《帝王世紀》載:「陽城有啟母冢。」今人多稱毛女冢。[

古陽城陳列館

古陽城陳列館位於登封市告成鎮,和觀星台毗鄰。原為河南省文物研究所登封工作站,現歸登封市觀星台文物保護管理所管理。陳列館主要展出禹都陽城王城崗遺址和陽城遺址

出土的文物,主要有夏朝到東周時的石器、陶器、骨器、青銅器等。

道統祠

道統祠在嵩陽書院,供有帝堯、大禹、周公半身像。後壁繪有帝堯巡狩、大禹治水、周公測景三幅壁畫,描繪了他們在嵩山地區活動的情況。道統祠和先聖祠一樣同為嵩陽書院

祭祀的主要場所,是大禹被列為儒家先聖的有力證據。

焦河(蛟河)

焦河,村名,位於登封市中嶽街道辦事處,相傳大禹治水時,嵩山東溪的蛟龍曾幫助潁河惡龍和大禹交戰,大禹最終殺死了它們。後人就稱這條河為蛟河,現經演變而稱為焦河,焦河沿岸的村莊也就稱為一溜焦河。

石簸箕

石簸箕位於登封大冶鎮陽城山(馬嶺山)下的東施村,為一石底大坑,形若簸箕,故名。相傳大禹治水時為制服為蛟龍助戰的獨角龍,而獨角龍藏在陽城山下的一個深潭裡,大=

禹就用神斧將潭壁砍開一個口子,將潭水放出而殺死了獨角龍。

沁水

沁水,村名,位於登封市大冶鎮北部,相傳這一帶原是一個大湖,大禹治水時化為和尚調動民眾積極性,劈開秦五龍,將湖水排出,因此地泉水外翻,當地人稱為「外沁」,故

名沁水村,村裡的小河也就稱為沁水河。

景區榮譽

1982年,嵩山被國務院頒布為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2001年3月16日,嵩山被確認為中國首批國家地質公園。

2003年7月1日,嵩山國家地質公園揭碑開園。

2003年8月21日,嵩山成為中國首批世界地質公園的候選地。

2004年6月27日,嵩山世界地質地質公園正式頒牌,2004年6月30日,嵩山世界地質公園正式揭牌開園。[1]

2004年2月13日,嵩山正式通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的評審。[21]

2007年,被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22][23]

旅遊信息

門票信息 通票:

嵩陽景區門票80元,中嶽景區門票80元。[24]媚游中原價格70元。

套票:

少林景區+中嶽景區或少林景區+嵩陽景區套票180元,媚游中原套票160元。

少林景區+中嶽景區+嵩陽景區套票260元,媚游中原套票220元。

門票須知:

1.開放時間:07:30—17:30

2.免票人群:兒童1.4米以下免票,對革命傷殘軍人、現役軍人、殘疾人、70歲(含70歲)以上老年人憑有效證件免票。

3.優惠政策:全日制學生半價優惠。

4.套票兩日有效,少林景區必須第一天遊玩,嵩陽景區和中嶽景區可以第二天遊玩。

5.通票取票點:嵩陽景區通票在嵩陽書院取票,中嶽景區通票在中嶽廟取票。

6.套票取票點:在少林景區取票。

旅遊旺季

3月-5月、9月-11月遊玩最佳。嵩山地區四季分明,寒暖適中山上山下溫差年均為4~5度,年平均氣溫10.2度。春天百花齊放,秋天滿山紅葉。因為秋季雨水相對較多,可以觀賞

到壯觀的盧崖瀑布,這兩個時節嵩山不冷不熱,出行方便,氣溫濕度都會讓人異常舒服。夏天也可以看見瀑布流水,但是雨水多,氣溫高,旅遊過程相對辛苦。冬天的嵩山寒

冷、乾燥,除了少林寺可以遊玩,而一些自然風光像三皇寨等的風景都會大打折扣,禪宗音樂大典也在這個時候會停演。

交通信息

抵達登封:

1.從鄭州出發,沿鄭少高速或豫03線可直達登封。

2.從洛陽出發,沿少洛高速或207國道可達登封。

3.從平頂山出發,沿許平南高速轉至永登高速可達登封。

4.從許昌出發,沿永登高速可達登封。

登封至景區:

1.少林寺景區:登封西客車站乘登封至少林班車或沿207國道西行可達

2.中嶽廟景區:登封市區乘2路公交車至中嶽廟下車即可

3.觀星台景區:陽城路南乘告成班車可達景區

4.嵩陽書院景區:在市區乘2路公交車至終點站嵩陽書院即可

5.盧崖瀑布景區:在市區乘2路公交車至韓村站,乘出租車可達景區

6.太室山景區:在市區乘2路公交車至終點站嵩陽書院乘出租車行至太室山停車場,沿登山步道上山

7.少室山景區:在市區乘3路公交車或沿207國道至耿莊,沿旅遊公路可達景區

市內設有1、2、3、6、8、9路公交車,網絡完善,四通八達,市區各主要幹道、各個站口均有線路標誌牌。

乘坐火車或者飛機先到達鄭州,隨後乘坐長途客運大巴或者火車到達登封市。火車以同樣的方式先到達洛陽,從洛陽再轉乘客車或者火車到達登封市。一般乘坐飛機會先到達新

鄭機場或者是洛陽北郊機場。乘坐火車一般會到達鄭州火車站或者洛陽火車站。登封市有兩個客運站都可以到達嵩山。嵩山景區內部有索道可以乘坐。


視頻

天地之中 中嶽崇山

航拍湘西秋林崇山 上帝之眼

崇山視頻業務宣傳片

崇山雲端小鎮來了,現場精美視頻驚艷遊客

信息來源

  1. 嵩山位於河南省登封市西北面,西鄰古都洛陽,東臨鄭州,屬伏牛山系,中國小康網 - news.chinaxiaokang.com/s... - 2019-9-24
  2. 國家5A級風景名勝區、世界地質公園,是三教文化的發源地,也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業百科 - www.yebaike.com/2... - 2020-11-4
  3. 嵩山古稱「外方」,夏商時稱「崇高」「崇山」,西周時稱「岳山」,後以嵩山為中央左岱(泰山)右華(華山),定嵩山為五嶽中嶽,始稱「中嶽嵩山」,中國小康網 - news.chinaxiaokang.com/s... - 2019-9-24
  4. 其總面積約為450平方公里,由太室山與少室山組成,共72峰,最高峰連天峰高達1512米,百度知道 - zhidao.baidu.com/q... - 2017-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