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山礬(學名:Symplocos sumuntia Buch.-Ham. ex D. Don)是山礬科山礬屬喬木,嫩枝褐色。葉薄革質,葉片卵形、狹倒卵形、倒披針狀橢圓形,邊緣具淺鋸齒或波狀齒,有時近全緣;中脈在葉面凹下,側脈和網脈在兩面均凸起,總狀花序,苞片早落,闊卵形至倒卵形,密被柔毛,小苞片與苞片同形;花萼萼筒倒圓錐形,無毛,裂片三角狀卵形,花冠白色,花絲基部稍合生;花盤環狀,無毛;核果卵狀壇形,外果皮薄而脆,2-3月開花,6-7月結果。
分布於中國江蘇、浙江、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廣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貴州,雲南。尼泊爾、不丹、印度也有分布。生長在海拔200-1500米的山林間。 山礬的根、葉、花均藥用;葉可作媒染劑。
中文名山礬學 名Symplocos sumuntia Buch.-Ham. ex D. Don別 稱尾葉山礬 界植物界門被子植物門綱雙子葉植物綱亞 綱合瓣花亞綱目柿目科山礬科屬山礬屬亞 屬深裂山礬亞屬組光頂山礬組種山礬命名者及年代Buch.-Ham. ex D. Don,1825[1]
形態特徵
喬木,嫩枝褐色。葉薄革質,卵形、狹倒卵形、倒披針狀橢圓形,長3.5-8厘米,寬1.5-3厘米,先端常呈尾狀漸尖,基部楔形或圓形,邊緣具淺鋸齒或波狀齒,有時近全緣;中脈在葉面凹下,側脈和網脈在兩面均凸起,側脈每邊4-6條;葉柄長0.5-1厘米。總狀花序長2.5-4厘米,被展開的柔毛;苞片早落,闊卵形至倒卵形,長約1毫米,密被柔毛,小苞片與苞片同形;花萼長2-2.5毫米,萼筒倒圓錐形,無毛,裂片三角狀卵形,與萼筒等長或稍短於萼筒,背面有微柔毛;花冠白色,5深裂幾達基部,長4-4.5毫米,裂片背面有微柔毛;雄蕊25-35枚,花絲基部稍合生;花盤環狀,無毛;子房3室。核果卵狀壇形,長7-10毫米,外果皮薄而脆,頂端宿萼裂片直立,有時脫落。花期2-3月,果期6-7月。
繁殖方法
整地:選擇通風、透水、有遮陰地段、約1.2米寬的苗床,翻地作畦,高10-20厘米,便於透氣透水,利於插穗生長。地溝深度以有利於排水為度。 鋪沙:在苗床上鋪0.08-0.10米無菌土(沒有經過人工耕種的山地剖面以下的黃紅壤或沙壤土或河灘沙)。 滅菌:在鋪沙前用袋裝80%多菌靈(用量100-200克/667平方米)兌水潑澆於苗床上。 薄膜:3米寬透明薄膜、3米寬遮陽網。 竹片:準備2.3米×0.02米的竹片,搭蔭棚與蓋薄膜用,間隔0.4-0.5米。 準備插穗:插穗選5年以上壯齡母樹,剪取樹冠外圍中上部1-2年生木質化或當年半木質化健壯枝,剪成長10厘米左右短穗,頂端留1對葉(或將對葉各剪去一半,減少葉面水分散失),枝下端距節下0.5厘米斜剪,枝上端距節上1厘米平剪。刀要鋒利,剪口處要平滑無縱裂,利於剪口癒合生根(最好隨剪隨插,如果從外地剪取插穗,必須放置在陰涼處,並進行葉面噴水,以保持濕潤,防止插條蒸發失水,這是保證成活的關鍵)。 插穗處理:將剪好的插穗用50克80%多菌靈1:800倍液浸泡20分鐘,瀝乾後將基部對齊,整理成50根或100根小捆,豎立放入準備好的濃度為50-100毫克/千克的ABT生根粉溶液中浸泡1-2小時。 扦插要求:按10厘米行距、5厘米株距,用插穗等粗的細枝先在苗床依次打孔,孔深約1/2插穗長度,然後將插穗2/3部分依次排插入孔中(避免用插穗直接插入,以防損傷韌皮部),順勢用手輕壓地表,讓插穗充分接觸到沙壤土,利於保持水分和機體活力,促進生根。扦插完成後,將竹片插於苗床兩邊,做成棚形,拱棚頂端距床面約50厘米高,蓋上薄膜,用土或石塊壓實四周,以便保溫保濕;並在上方加蓋遮陽網,或在其上再搭蓋,距床面150厘米高,維持棚內30-40%的透光度。[2]
多圖
栽培技術
苗床後期管理,定期觀察膜上是否附有水珠,如果沒有,說明苗床較干,需澆水。冬去春來,在室外中午溫度達25℃以上時,每天早上要將棚兩頭揭開通風,傍晚蓋上,防止夜晚低溫凍傷。在最低溫度達10℃、最高溫度達25℃時,經7天早晚揭棚通風適應環境後,可將薄膜全部揭去。夏季需搭150厘米蔭棚,或蓋遮陽網。
主要價值
山礬的根、葉、花均藥用;葉可作媒染劑。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