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山人劝酒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山人劝酒》
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

《山人劝酒》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乐府诗,收录于《 全唐诗》中。[1]

此诗通过对商山四皓稳固刘盈太子地位这一史实的概括,高度赞赏商山四皓不受屈辱,甘为隐沦的气节;一旦出山,扭转乾坤,功成身退,不牵名利所牵的气度。诗人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志向。

作品原文

《山人劝酒》

​苍苍云松,落落绮皓。春风尔来为阿谁,蝴蝶忽然满芳草。

秀眉霜雪颜桃花,骨青髓绿长美好。称是秦时避世人,劝酒相

欢不知老。各守麋鹿志,耻随龙虎争。欻起佐太子,汉王乃复惊。

顾谓戚夫人,彼翁羽翼成。归来商山下,泛若云无情。

举觞酹巢由,洗耳何独清。浩歌望嵩岳,意气还相倾。

诗词注释

落落:豁达,开朗;绮皓:即四皓,秦末汉初隐居的四名高士东园公、用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因四人年皆八十余岁,须发皓白隐居在商山(又名地肺山、楚岫,在今陕西商县东南),故号称“商山四皓”。

阿谁:六朝、唐代口语,犹言谁。《古诗》:“不知贻阿谁?”《三国志·蜀志·庞统传》:“向者之论,阿谁为失?”

颜桃花:谓面容有青春之色。语出《神仙传》:“鲁女生,绝谷八十余年,日少壮,色如桃花。”

骨青髓绿:即《黄庭内景经》所说的“骨青筋赤髓如霜”,道家谓筋骨强健,精气老炼。

糜(mi)鹿:鹿的一种,俗称四不像,生活于山野。古人常以与麋鹿为伴喻栖隐山林。麋鹿志,即遢隐之志。

龙虎争:龙争虎斗,指官场上的权力解触。语出于张华诗:“龙虎方交争。” 这里指刘邦项羽之争。

欻:忽然,突然;太子:指吕后子汉惠帝刘盈

汉王:指汉高祖刘邦

戚夫人:汉高祖宠妃,曾与高祖议立其子赵王如意为太子,被吕后断肢剜目投入茅厕内,呼为“人彘”。

彼翁:指四皓;羽翼:辅佐力量。羽翼成,即势力已经形成。四皓佐太子刘盈事,见于《史记·留侯世家》:汉高帝欲废太子,另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吕后甚忧,便用留侯张良计,以厚礼迎请商山四皓辅佐太子。四人年皆八十馀岁,须眉皓白,衣冠甚伟,一日随太子侍宴去问候高帝。高帝见而怪之,责问他们为什么逃避朝廷征召,而今却又来跟从太子。四人直言回答说,因为高帝轻士,而太子仁教,恭敬待人,天下都乐于为太子效命。四人问过安退去。高帝见太子得高士辅佐,便对戚夫人说:”我欲易之,彼四人辅之。羽翼已威,难动矣!”于是取消了更换太子的打算。 泛若:好象,泛,渗泛;云无情:浮云飘来飘去无情。

觞:酒杯。酹:洒酒于地表示祭奠。巢由:巢父、许由,传说为唐尧时的两位隐士。

洗耳:这里运用了典故。尧召许由,欲将帝位传给他,许由不想听,就洗耳于颖水之滨。 相倾:指意气相投。

译文

苍劲入云的青松,落拓开朗的商山四皓。

和煦的春风啊你为谁吹来?翩翩的蝴蝶忽然飞满了芳草。

看老人秀眉银发满面春色,精气筋骨爽健长久美好。

自称是秦时避乱隐居的人,欢快地相互劝酒而不觉年老。

四人各守与山间麋鹿为友的栖隐之志,耻于参加官场上的权力之争。

可是忽然间又出山去佐助太子,使汉朝皇帝感到吃惊。

回头对戚夫人说:"那几位老翁啊,羽翼已经形成!"

功成之后又回到商山之下,好象天上的浮云一样来去无情!

共同举杯祭奠唐尧时代的巢父、许由,你们惧污洗耳,多么高洁自清!

放声高歌,望着嵩岳那圣洁之地,你们的志趣情怀实让人倾慕钦敬!

作品简析

​《山人劝酒》是乐府旧题,郭茂倩乐府诗集》编此诗入《奉曲歌辞》。诗咏商山四皓健拔如苍松,落拓不羁,仙风道骨,青春不老,春风和煦向他送暖,蝴蝶翩翩为之起舞。作品着重称颂四皓"各守麋鹿志。耻随龙虎争"的高洁之志。尤其赞誉其以隐士的身份出山辅佐太子,安定了汉朝储皇之位。

尔后功成身退,复归商山,毫不系情于官禄爵们,其高风亮节直可追步上古高士巢父、许由。这正符合李白一向所追求的"功成拂衣去,归入武陵园"的理想,所以在本篇对四皓表达了极高的敬慕之情。这和李白其他诗篇颂扬"千古高风"的鲁仲连、安期生等功成身退的名士一样,不过是以咏叹古人来抒写诗人自己的襟抱而已。其他评家以为本篇借四皓佐太子事来影射玄宗朝时事,就未免失之穿凿了。

全诗可分为三段。"龙虎争"以上为第一段。写商山四皓的仪表风度及节操。"羽翼成"以上为第二段。写商山四皓力回高祖心意,稳固刘盈太子地位的成就。最后六句为第三段。用形象赞颂商山四皓归来的豪壮气概。情==若白云,气若嵩岳,楷模巢、由,举觞浩歌。此诗表达"功成身退"的志向,亦是诗人李白一生的追求。 ==名家点评 清·爱新觉罗弘历:"泛咏四皓,便是无情之文。故注家以为感时事刺卢鸿辈,不为无见。白居易《四皓庙》云:'如彼旱天云,一雨百谷滋。泽则在天下,云复归希夷。'可谓蕴藉有味矣。白诗却只有五字曰:'泛若云无情。'尤为深妙。知古人每相本也。"(《唐宋诗醇》)

清·王琦:"此诗大意美四皓,当暴秦之际,能避世隐居,及汉有天下,虽一出而辅佐太子,乃功成身退,曾不系情爵位,真可以希风巢、许者矣。箕山、颍水是二子洗耳盘桓之地,俱在嵩山,故望之而慨焉生慕,巢、由如在,意气可以相倾,此正尚友古人之意。初无讥评独清之说,明皇一证,其见左矣。"(《李太白文集注》卷之四) [2]

作者简介

李白[3](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李白出生。字太白。其生地尚无确说。但一般认为唐剑南道绵州(巴西郡)昌隆(后避玄宗讳改为昌明)为其故乡。其家世、家族皆不详。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按照这个说法李白与李唐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辈族弟。亦有说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据《旧唐书》记载,李白之父李客为任城尉。

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4]

李白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很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且同臻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5]

视频

李白:不朽的诗人

大诗人李白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