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山中來函(徐志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山中來函》中國現代作家徐志摩創作的一篇散文。

作品原文

山中來函

劍三:我還活着。但是至少是一個「出家人」。我住在我們鎮上的一個山里,這裡有一個新造的祠堂,叫做「三不朽」,這名字肉麻得凶,其實只是一個鄉賢祠的變名,我就寄宿在這裡。你不要見笑徐志摩活着就進了祠堂,而且是三不朽!這地方倒不壞,我現在坐着寫字的窗口,正對着山景,燒剩的廟,精光的樹,常青的樹,石牌坊戲台,怪形的石錯落在樹木間,山頂上的寶塔,塔頂上徘徊着的「餓老鷹」有時賣弄着他們穿天響的怪叫,累累的墳堆、享亭、白木的與包着蘆席的棺材——都在嫩色的朝陽里浸着。隔壁是祠堂的大廳,供着歷代的忠臣、孝子、清客、書生、大官、富翁、棋國手(陳子仙)、數學家(李善蘭壬叔)以及我自己的祖宗,他們為什麼「不朽」,我始終沒有懂:再隔壁是節孝祠,多是些跳井的投河的上吊的吞金的服鹽滷的也許吃生鴉片吃火柴頭的烈女烈婦以及無數咬緊牙關的「望門寡」,抱牌位做親的,教子成名的,節婦孝婦,都是犧牲了生前的生命來換死後的冷豬頭肉,也還不很靠得住的;再隔壁是東寺,外邊牆壁已是半爛,殿上神像只剩了泥灰。前窗望出去是一條小河的盡頭,一條藤蘿滿攀着磊石的石橋,一條狹堤,過堤一潭清水,不知是血污還是蓄荷池(土音同),一個鬼客棧(厝所)

一片荒場也是墓墟累累的,再望去是硤石鎮的房屋了,這裡時常過路的是:香客,挑菜擔的鄉下人,青布包頭的婦人,背着黃葉簍子的童子,戴黑布風帽手提燈籠的和尚,方巾的道士,寄宿在戲台下與我們守望相助的丐翁,牧羊的童子與他的可愛的白山羊,到山上去尋柴,掘樹根,或掠乾草的,送羹飯與叫姓的(現在眼前就是,真妙,前面一個男子手裡拿着一束稻柴,口裡喊着病人的名字叫他到「屋裡來」,後面跟着一個着紅棉襖綠背心的老婦人,撐着一把雨傘,低聲的答應着那男子的叫喚)。晚上只聽見各種的聲響:塔院裡的鐘聲,林子裡的風響,寺角上的鈴聲,遠外小兒啼聲、狗吠聲、梟鳥的咒詛聲,石路上行人的腳步聲——點綴這山腳下深夜的沉靜,管祠堂人的房子裡,不時還鬧鬼,差不多每天有鬼話聽!

這是我的寓處。世界,熱鬧的世界,離我遠得很:北京的灰砂也吹不到我這裡來——博生真鄙吝,連一份《晨報》附張都捨不得寄給我;朋友的資訊更是杳然了。今天我偶爾高興,寫成了三段《東山小曲》,現在寄給你,也許可以補補空白。

我唯一的希望只是一場大雪。

志摩問安一月二十日

(原刊1924年3月11日《晨報副刊。文學旬刊》) [1]

作者簡介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出生於浙江海寧市,現代詩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學英國時改名志摩。曾經用過的筆名:南湖、詩哲、海谷、谷、大兵、雲中鶴、仙鶴、刪我、心手、黃狗、諤諤等。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詩人,新月詩社成員。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