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欲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寡欲是一个中华思想文化术语。
汉字(拼音:hàn zì,注音符号:ㄏㄢˋ ㄗˋ),又称中文[1]、中国字、方块字,是汉语的记录符号,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在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除极个别汉字外(如瓩、兛、兣、呎、嗧等),都是一个汉字一个音节。 需要注意的是,日本、韩国、朝鲜、越南等国在历史上都深受汉文化的影响,甚至其语文都存在借用汉语言文字的现象[2]。
名词解释
减少对外物的过度欲求。“欲”主要指人为外物所感而产生的欲求。人容易陷入对外物的过度追求中,从而造成对自身生命的伤害,同时也会带来人与人之间的纷争与社会秩序的混乱。因此儒家和道家都主张“寡欲”。儒家认为,应通过道德的培养来节制欲望,同时,“寡欲”也是确立内在德性的重要手段。道家则强调,“寡欲”有助于人们回归“自然 ”的状态。
引例1
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 (《孟子•尽心下》) (孟子说:“修养心性没有比寡欲更好的方式了。一个人如果寡欲,其善性即使有所缺失,缺失也会较少;一个人如果多欲,其善性即使有所保存,保存的也会较少。”)
引例2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xiàn)素抱朴,少私寡欲。 (《老子·十九章》) (抛弃圣明与智慧,民众可以得到百倍的好处;抛弃仁义道德,民众恢复自然的孝慈;抛弃巧诈和货利,盗贼就会消失。圣智、仁义、巧利都是不必要的文饰,不足以治理天下,因此要使民众有所归属,保持素朴,减少私欲。)
参考文献
- ↑ 中文为何越来越受欢迎?,搜狐,2021-12-30
- ↑ 中国能屹立几千年不倒的精髓是什么?汉文化的诞生和传承是关键,搜狐,2022-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