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富士康郭台铭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郭台铭

人物介绍

郭台铭1950年10月8日出生于中国台湾,是台湾企业鸿海精密(下属富士康科技集团)创办人。1966年郭台铭进入台湾“中国海事专科学校”学习,靠半工半读完成学业。服完兵役后,郭台铭在复兴航运公司当业务员。1971年,台湾“中国海专”毕业,进入当时台湾前三大船务公司复兴航运工作;当年进入台湾复兴航运公司工作。1985年,成立美国分公司,创立FOXCONN(富士康)自有品牌。   2016年4月2日,郭台铭与夏普公司正式签订收购协议,富士康将收购夏普公司66%的股份。2018年2月郭台铭参投全球首个数字货币商业银行。2018年9月,郭台铭入选“世界最具影响力十大华商人物”。

1950年10月8日,出生于中国台湾台北县板桥市,祖籍山西晋城;

1966年,进入中国台湾地区“中国海事专科学校”学习,靠半工半读完成学业;

1971年,毕业进入当时中国台湾前三大船务公司复兴航运工作;

1974年,出资10万新台币,在中国台湾台北市成立鸿海塑料企业有限公司,生产黑白电视机的旋钮;

1982年,公司更名为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资本额1600万元;

1985年,成立鸿海美国分公司,开始进入中国台湾以外市场,创立FOXCONN(富士康)自有品牌;

1988年,在深圳成立广东深圳富士康精密组件厂,生产电脑周边接插件;

1991年,鸿海集团在台交所上市;

2000年,富士康开始代工苹果iMac计算机;

2001年,苹果iPod由富士康代工,获得市场好评;

2002年,鸿海集团营业收入突破3450亿元(台币),高居中国台湾民营制造业第一;

2007年,富士康生产第一代iPhone;

2008年,宣布将捐出个人9成约400多亿人民币财产用于公益;

2009年7月,在美国涉嫌38亿美元逃税被美国国税局控告,赔偿90万美元;

2019年4月17日,宣布参加2020年中国台湾地区领导人国民党党内初选;

2019年6月21日,在鸿海集团股东会开场致词中表示,将淡出鸿海经营,日常营运将交由经营委员会9人小组,正式卸任鸿海董事长。 郭台铭,出生于1950年,是家中长子。由于家境贫寒,1966年郭台铭进入台湾“中国海事专科学校”学习,靠半工半读完成学业。服完兵役后,郭台铭在复兴航运公司当业务员。[1]

人物传奇故事经历

1974年,24岁的郭台铭用母亲筹集的十万元新台币,与朋友合伙创办了“鸿海塑胶企业有限公司”,生产塑料制品。公司后因经营不善而陷入困顿,朋友撤股后郭台铭实现独资。当时黑白电视机刚刚在台湾地区兴起,公司就转为生产黑白电视机按钮,逐渐有了起色。1975年,公司更名为“鸿海工业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电视机高压阳极帽组件。

1977年,公司开始扭亏为盈,郭台铭立即从日本购买设备建立模具厂,为日后发展奠定基础。其后他又陆续投资建立了电镀部门与冲压厂。

但此后家电业势头渐衰,鸿海的生意也大受打击。经过市场调查,郭台铭了解到电子游戏机及计算机是未来的成长主流,计算机连接器很有市场需求。鸿海开始从“制造导向”时代,走向“市场导向”时代。

20世纪80年代,世界进入个人电脑时代,郭台铭靠所掌握的成熟模具技术,以连接器、机壳等产品为重心,力行“量大、低价”的竞争策略,迅速占领市场。1982年公司再度更名为“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郭继续投资1600万元进入计算机线缆装配领域。

郭台铭说自己生涯最重要的转折点是:“我30岁的生日是在日本松下过的。我去跟他们谈合作。那天,日本人把我灌醉。第二天醒来,我躺在床上想,日本有这么好的零组件供应,是因为日本有很好的母体工业,带动日本零组件的发展。而我那时在台湾地区做零件,但台湾地区却没有母体工业,且台湾厂商也没有扶植台湾零组件厂的打算。于是,我就下定决心不跟台湾厂商做生意,要与国外大厂做生意。”

郭台铭认为,把制造的一端外包给最有效率的电子专业制造服务,掌握产业分工的新趋势,帮助大厂在全球出货。

1985年,郭台铭在美国成立分公司,开始在台湾之外开拓市场,并创出“Foxconn”品牌,作为鸿海旗下代工品牌,承接台湾以外的代工订单。同年,公司首度入榜台湾制造业1000大公司。1991年,鸿海在台湾上市。此后,郭台铭以富士康为平台,历经数十年经营,构建起庞大而神秘的“代工王国”。

与全球品牌一起赛跑

1988年,郭台铭赴深圳考察投资环境,并在深圳宝安区建立了中国大陆的第一个生产基地——深圳海洋精密电脑接插件厂。1993年,鸿海继续扩张深圳生产基地,并在苏州昆山建厂。1996年,开始建设深圳龙华科技园。

1995年,鸿海公司营业额突破新台币100亿元,名列台湾制造业1000大企业第65位。许多世界级PC大厂成为集团重要客户。

2000年,郭台铭首次提出要将“长期、稳定、发展、科技、国际”作为集团的未来定位和发展方向。2001年, 鸿海成为台湾民营制造业第一名的企业。2002年,鸿海精密跃居中国内地企业出口200强榜首,此后多年保持出口第一的位置。

2004年,鸿海成为全球第一大3C(计算机、通讯、消费性电子)代工厂。2005年,鸿海首度跻身《财富》全球500强,居第371位,并成为全球第一大手机代工厂。

郭台铭在富士康的发展历程中逐步确立了“扎根中国,运筹全球”的发展战略。位于深圳市宝安区龙华的占地约1平方英里的龙华科技园区,被视为其企业帝国的核心,有员工27万人。在几十座厂房中,苹果公司的iPod和iPhone、惠普公司的个人电脑、摩托罗拉的移动电话被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在龙华基地,职工宿舍、消防队、医院、游泳池、餐馆、银行、杂货店和网吧一应俱全,10处大型员工食堂每天提供15万份以上的午餐,用工高峰时每天招聘的新员工多达3000人。

郭台铭称鸿海是“四流人才、三流管理、二流设备、一流客户”,他要做的首先是选客户。

作为电子制造业的“隐形冠军”,鸿海的客户几乎囊括IT产业所有著名品牌。这家亚洲科技巨头提供智能手机和显示面板等各种产品的组装服务,客户包括苹果(Apple)、思科(Cisco)、戴尔(Dell)以及索尼(Sony)。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当属苹果公司。

鸿海一进入个人电脑领域,就把客户锁定为戴尔、康柏等国际一流大厂。为了拿到康柏公司的订单,郭台铭在康柏总部旁投资建了一个成型机厂,康柏只要有新设计,当天就能看到模型,最终获得了康柏的长期订单。

凭借大产能、低成本、高技术的竞争力,郭台铭陆续从LG集团抢走苹果订单,成为思科全球最大的网络设备供应商,拿下索尼Play Station游戏机订单,英特尔奔腾四连接器订单。不可思议的是,2003年,鸿海还同时拿下诺基亚和摩托罗拉的订单。

1998年,库克开始担任苹果公司的运营主管,库克发现当时苹果公司成本控制得并不好,开始考虑雇用外部制造商。2000年,鸿海接手生产iMac,因为鸿海在大陆投资兴办的富士康当时已经拥有了很高的国际声誉。心急火燎的苹果公司来到中国,询问一直为苹果生产成型部件的富士康是否能制作基本的金属板,富士康则表示会研究产品,保证满足所有规格。于是,Mac mini开始在富士康生产,iPod mini和其他产品也紧随其后。富士康在苹果产品的制造环节取得了不可或缺的地位。现在,富士康有多达50万的员工手工组装iPhone和iPad。

为巩固与这些大厂商的关系,郭台铭为鸿海制定的策略是——专注制造而不去打造自主品牌,也因此,全球最挑剔的企业都放心地将生产订单交给了鸿海。

双面郭台铭

郭台铭祖籍山西,他很喜欢同是山西人的关公。关公非常讲义气,郭台铭觉得信任从某些角度来讲,也是义气。郭台铭最敬佩景仰的企业家是王永庆。有一次郭台铭带着儿子去见王永庆,王永庆只送他儿子两个字:“信用”,就是扎扎实实做事,讲得出来就要做到,不要好逸恶劳。

郭台铭是个利用一切时间工作的搏命三郎,生活上也没啥特别讲究。 郭经常对人说,他应该是第一个上班、最后一个下班的人,他每天的工作时间至少是11个小时。 即使晚上下飞机,他也会马上赶到公司,加班到三更半夜。

郭台铭和他的富士康,在管理风格上,有着明显的日式特点,即:治厂如治军,重视纪律,讲究细节。 业界盛传,郭台铭喜欢用没有退路的人。在他看来,一个人没有了退路,就会卖命似地全力以赴。

2010年,富士康“跳楼”时间一度让郭台铭成为众矢之的。但郭台铭说他的字典里没有“管理”这两个字。他认为,有责任的人是不用管理的,没责任的人管理也没用。郭台铭也不认为有竞争对手。他说,有些公司以购并增加营业额,但是鸿海的购并是以技术互补为主,不是为了营业额。郭台铭认为,鸿海的“对手”只是代工组装,没有垂直整合的能力,但鸿海有全球的供应链。郭台铭认为,成功有三部曲,第一是有好的策略,第二是一定要有决心,第三是方法可以改变。

郭台铭非常节俭。他说,父亲是公务人员,给他很好的身教,教他安贫乐道。她最快乐的事,就是妈妈亲自下碗面给他吃。他是山西人,吃碗面、水饺、包子,就很舒服,一点都不觉得不好。他希望鸿海给社会的印象是苦干实干、按部就班、诚诚实实、正派经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虽然辛苦一点,但是很踏实。

郭台铭的危机感

在郭台铭自己看来,他并不认为自己是成功的。“一个人如果认为自己很成功,已经到了顶峰的时候,那么明天起床,人是往下走不是往上走;明天你出发的第一步,是在走下坡路。”

2008年在鸿海系遇到金融危机和经济下行的挑战之后,郭台铭再次返身,从计划退休的计划中二度出山,再次以每天工作15小时的勤奋、58岁的高龄继续为鸿海站岗。

2013年,苹果拉入台湾另一大代工厂和硕(Pegatron)生产iPhone,两家代工厂商因此发生了竞争。近年来,苹果产品的销售增长出现趋缓的势头,这也促使郭台铭决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从单一的制造业企业向研发和制造兼有的复合型企业转变。

近一两年来,郭台铭跟他的鸿海略显被动。2016年增长乏力,以致出现上市19年以来首度负增长,比2009年遭遇金融危机冲击后还略显难堪。这背后,是它的代工版图面临巨大的结构调整。

2016年,郭台铭收购了日本老牌电子企业夏普(Sharp),从此这家百年日企正式归入他麾下。随后,郭台铭展开了一系列行动,并将此视为获得先进技术并走向全球的契机。

虽然是制造业的“代工大王”,但郭台铭对互联网、对新技术所带来的产业机会,一直保持高度关注,郭台铭还有新的梦想。“在E-commerce、云端、移动互联网。每个都是富士康的强项,我们只是没有品牌而已。”

这几年,郭台铭宣布投入1000万美元设立上海安心购,重启IT渠道扩张计划,并通过旗下广宇转投资赛博数码布局内地零售渠道市场,另外,郭台铭还投资了1亿元台币与讯联共同成立康联生医科技公司,延伸到了医疗与健康科学领域。

包括去年收购的夏普,郭台铭也表示将锁定夏普在生命科学领域深耕数十年的人才、技术、设备、专利,拓展生命科学、健康环境、影像医学三大面向。

这是郭台铭主掌的变革动向,就是朝行业互联网、物联网迈进。而它选择的健康医疗,既是国计民生无法脱离的刚性部分,也是现实产业中利润非常高的领域。

对鸿海来说,这一步不但跳出了面板产业局限于家电与手机等狭隘用途,开始走向更广泛的无所不在的显示时代,朝工业互联网领域迈进,更是意味着它基于制造业的平台化战略得以深化。

这能让它走出过度侧重PC、手机及其他消费类电子代工的风险。要知道,苹果虽依旧是全球最赚钱的企业,但手机出货整体增长乏力,尤其核心重镇大中华区开始明显萎缩。

应该说,郭台铭的危机感应该是非常强烈的。最近三年,郭台铭频繁出现在许多物联网、云计算的重点行业会议上。“现在我们认为时机成熟了。过去网络在中国是机会主义者的天堂,将来应该是实力主义者的机会。下一波真正走向剧烈的竞争,谁能胜出,其实还未定。”郭台铭说。

从制造电视机零件的中小企业起家,到七千亿台币营收的全球化制造业帝国,从电脑配件到手机等硬件,郭台铭治下的鸿海系几乎纵贯全球IT制造的全产业链,已经成为台湾科技业的窗口。郭台铭心中没有“品牌梦”,鸿海却能和全球知名品牌一起赛跑。

2016年鸿海经历了IPO后历史上第一个衰退年,2017年将是鸿海发展史上的关键枢纽。过去,鸿海基于制造业建立起来的商业帝国,已经具备强大的平台汇聚能力,如今已经67岁的郭台铭还将继续带领鸿海迎接更大的挑战,参与到未来更激烈的竞争中去,相信郭台铭和他的鸿海有实力实现它的新愿景。[2]

凭借鸿海集团的巨大成功,在2019年3月福布斯发布的富豪榜上,郭台铭也以63亿美元的身价排名第257位,位列台湾地区第一,再次成为台湾地区首富。

告别鸿海后,郭台铭将重新上路:他于今年4月宣布参选2020中国台湾地区领导人国民党党内初选。从鸿海退位也是无奈之举。

所以,在郭台铭今日温情脉脉的离职感言中,也充满了为初选造势的味道:“我第一个20年,是为了钱、为了家人;第二个20年是为理想,我懂经济,和世界企业家交朋友;现在这个20年,我要转换跑道,不再为自己,而是为(中国台湾地区)人民。”

鸿海抑或富士康一直被认为是全球制造业最重要的一环,郭台铭则被称“全球最大工厂的厂长”,亨利·福特曾有名言“没有人能管理100万人”,而富士康帐下有120万员工。如今,老“厂长”辞任,继任者最大的任务就是带着鸿海向“工业互联网”转型,撕去“代工王者”的标签。

董事长与鸿海的转型

6月21日鸿海集团股东会刚一开始,郭台铭在致辞中就决定脱身,他表示今天因为有其他要事要请假,因此不会亲自主持股东会,等股东会结束后会回来发表感言。

对郭台铭而言,眼下参与的选战至关重要,即将退位的他不便回答关于公司经营的具体问题,更何况,眼下在鸿海集团以及富士康的处境并不十分乐观。

2016年6月时,面对股东时郭台铭曾信心满满地保证,“股价不到200元(新台币),绝不会退休”。但三年过后,期间虽有起伏,但在台交所上市的鸿海股价,在6月21日的收盘价仅为76.8元新台币,距离200元新台币的目标甚远。

有股东对鸿海的股价水平提出质疑,对此,鸿海副总裁兼FG次集团总经理、亚太电信董事长吕芳铭回应称“经营团队来看,我们是被低估,我们也是很委屈的”,“股价低估了,没有反映我们真正的价值”。

在过去多年间,鸿海和富士康都被认为是代工厂的代名词。郭台铭和他的团队一直在尝试撕去这一标签,减少公司对苹果和其他智能手机等组装业务的依赖,带领鸿海向高科技全面转型。

2018年6月的股东会上,因为营收仅增长8%,未达到向股东承诺的10%,郭台铭就曾当众鞠躬致歉。不过他随即强调,对于鸿海未来的发展百分百有信心,鸿海已经开始向“工业互联网”转型,“未来5年对公司转型非常重要,保证5年内绝对不会退休”。

不过,从新当选的董事候选人名单不难发现,鸿海仍在加速转型的路上:新董事长刘扬伟在鸿海内部主要负责芯片业务,5G、电动汽车(EV)以及工业物联网(IAI)等业务。

在展望未来面对的挑战时,刘扬伟阐释鸿海将会向云(云计算)、移(移动)、物(物联网)、大(大数据)、智(人工智能)、网(工业互联网),此外再加上机器人。

相关资料

相关视频

郭台铭全力支持华为!富士康这一举动,让美猝不及防!

富士康董事长郭台铭和员工讲的三段话,透露了老板与员工的真正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