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网络的图片

寄,读作jì,汉字一级字 ,最早见于战国文字,本义是托付,委托;引申有依附、客居、放置、寓托、借、赠与等义。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寄

拼音; jì

注音; ㄐㄧˋ

部首; 宀

总笔画; 11

统一码; 基本区 U+5BC4

字形分析; 上下结构

郑码; wdaj

五笔; pdsk

仓颉; jkmr

四角; 30621

平水韵; 四寘

字级; 一级字

寄,形声字。从宀,奇声。始见于战国文字。战国文字作"图A",由"宀"、"奇"二字构成。从宀,示寄托之处所。从奇,声符,注明音读。所从"奇",上体"大"变作"图B"。篆文承之,所从奇,上体作"图C"。隶书承自战国文字,所从奇,上体作"图D"。

楷书承自篆文而定体。在六书中属于形声。本义是托付,委托。《说文》:"寄,托也。"《论语·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引申有依附、客居、放置、寓托、借、赠与等意义。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托也。从宀,奇声。居义切。

说文解字注 (寄)托也。字从奇,奇,异也。一日,不耦也。言部曰:"托、寄也。"方言曰:糊、托、庇、寓、媵、寄也。从宀,奇声。居义切。古音在十七部。

康熙字典 《唐韵》《集韵》《韵会》居义切。《正韵》吉器切,并音记。《说文》:托也。《增韵》:寓也。《周语》:国无寄寓。注:不为庐舍以寄羁旅之客也。

又《齐语》:管子曰:作内政而寄军令焉。

又《广韵》:附也。《增韵》:传也。《礼·王制》:东方曰寄。注:东方通言之官,谓传寄东方之言也。

又郊遂寄棘,屏退不率敎者于远方曰寄。

又《史记·酷吏传》:请寄无所听。注:请寄,犹嘱托也。

又寄生,草名。

又寄居,小蟹名。[1]

参考文献

  1. , 360国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