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什么(曹卫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家是什么》是中国当代作家曹卫江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家是什么
家不仅仅是小时候简单理解的吃饭睡觉的地方,家是心灵停泊的港湾,是一个人情感的寄托与归宿。还有人这样解释过家的含义:有爱的地方才叫家,细品极有深意!
每个人对家的理解认识层次不尽相同。一个人对家的认识是随着阅历、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变得准确的。
小时候把有父母居住的窑就当作家。那时可以在炕上爬上跳下,在家里翻箱倒柜,吃喝拉撒、胡写乱画,一切不受限制。在外面和小伙伴打架,被人追打时,只要跑回家,就倍觉安全。啊!家的感觉就是随便,自由自在和有父母呵护的安全舒适的地方。
长大后,为了追寻自己的梦,就渐渐地离开了家,一人在外闯荡,倍受游离之苦。后来在城里找到了工作,虽吃住皆有定所,但哪不叫家,而称为宿舍,还是难逃孤独之惆怅。尤其放假或逢年过节,人家张灯结彩、欢声笑语,自己走在街上,觉得偌大的城市竟无立锥之地,仿佛自己在这个城市就是多余之人,孤独苦闷之情油然而生。赶快回老家,到家后一切烦恼忧愁立时就云雾散去。再后来结婚生子,住在家属院,按说应有家的感觉了,但仍觉寄人篱下,过着没有多少尊严的日子,倍感难受,直到自己买下单元楼,才总算重新找到了家的感觉,结束了十几年的流浪生涯。疲惫之心才算安歇下来。啊,家的感觉就是有属于自己的固定生活空间。
一次回家探视,走进我在此长大,生活多年的窑洞,但见窑里土炕锅灶依旧,可惜父亲已经去世,母亲到城里为读书的侄儿侄女做饭,弟、妹们都出门在外,只留下空荡荡的一孔窑洞,没有了一点家的温暖感觉。抚今追昔,感叹人生沧桑,世事变幻,回忆当年父亲对自己的恩德,桩桩件件历历在目,如今却是人去窑空。触景生情,不由一股凄惨悲凉的感觉象触电一样刹时从头顶传遍全身,一时悲从心来,不禁潸然泪下。也正在此时我豁然顿悟,哦!原来家不只是人休养生息的地方,家的更重要内涵是家庭中成员间哪种血浓于水的亲情、哪种互相关爱的温馨。
我们不能只去享受家带来的温暖,更要在建设家庭、改善生活条件的同时去创造那种温馨祥和、互相关爱的氛围,善待每一位家人,共享幸福人生。啊,家的感觉不仅是居所、关爱、亲情,更是一种责任。
这是我在不同时期对家是什么的感悟与认识的变化。
大千世界,人生百态,各自对家更是认识不同,态度迥异,效果有别。有的人顾大家轻小家,有的为小家而害大家,有的恋家爱家不损公家,有的弃家抛家另建家,有的被家所拖累,有的因家享荣华,有的虽然清贫固守家,有的守不住自己家,有的勾心斗角为当家,有的打家劫舍扰民辱家等等。这些认识、态度的差异完全取决于个人的道德修养、价值取向、人生世界观等诸多因素的不同,因而不可强求一致,也实在难以统一。
家犹如饥饿者的美餐,恰似受冻者的篝火,家是疲劳者养精蓄锐之所,又是航海者躲避狂涛巨浪的港湾,飞行者起飞降落的基地,是远足者配济养份的补给站,是扶平创伤的温柔之手,是出门人对父母家人的牵挂,是晚辈对长辈的一份恭敬,是悲天悯人向善积德之泉源,是慈母召唤远方游子的声声呐喊,是人保留自尊与荣誉的最后一方领地,是人须臾不可或缺的身心寄托。只要有家在,人就会有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力量源泉。
家是社会的最小细胞。如果家人之间不能相互包容团结协作,不是相互关爱体贴,上无贤能下不行孝,为家财争来斗去,培养不起良好的家风,家人整日不务正业赌博涉毒习打斗嘴离心离德分居离婚,家不和造穷,这样定会家败人萎靡门厅更衰落,甚至给国家社会造成不安定因素;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尽一份自己应尽的责任,建立和谐稳定上贤下孝积善成德团结友爱互助关心谦让包容的良好氛围和家庭风气,只有这样家庭才能和顺美满兴旺发达蒸蒸日上,也才能够保证社会的稳定繁荣,国家的长治久安。[1]
作者简介
曹卫江,男,1958年生,从事过小学教学工作,现已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