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时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定时是一个科技名词。
汉字(拼音:hàn zì,注音符号:ㄏㄢˋ ㄗˋ),又称中文[1]、中国字、方块字,是汉语的记录符号,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在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除极个别汉字外(如瓩、兛、兣、呎、嗧等),都是一个汉字一个音节。 需要注意的是,日本、韩国、朝鲜、越南等国在历史上都深受汉文化的影响,甚至其语文都存在借用汉语言文字的现象[2]。
名词解释
定时是生物调节自身生命活动使之按照一定的时序起动、进行和终止的过程。植物的开花与蜜蜂的采蜜同步;而某些小型无脊椎动物的交配时间异常短暂,交配双方必须准时到达同一地点;因此准确的定时能力是生物世界得以进化到规模的一个必要条件。一切生物都表现出一种生物周期性或叫生物节律现象,它们的生命活动常按日周期和年周期而呈现节律起伏变化。这样的变化对应天体运动和外界光、温、水等变化。生物活动与自然环境配合,这才有利于它们的生存。也正因为各种生物都同样地随自然节律而变,这也就保证了生物间交互作用的时间配合。
定时因子
也称同步化因子,即生物据以定时使其周期与自然周期同步化的环境因子。在几种自然周期中,光照常是最主要的定时因子。这是因为日地相对运动最为稳定、准确,且一般生物均有感光机制。不仅外界的光暗变化代表了昼夜节律,每日光照时间长度的变化还反映了季节变化,尤其是在高纬度地区。人工改变光照时间可以诱发植物的发芽、开花以及动物的变态、冬眠、迁徒和生殖等活动。多种月周期似平与夜间月亮光照有关,例如矾沙蚕和萤的群集交配和灵长类的月经周期。用人工光照做实验时,光照的时刻也影响实验结果,在接近生物的活动周期开始时予以光照,常可提前其周期;接近周期终结时予以光照,一般可延长周期。但一般说,外界定时因子主要是起“移相”作用(使周期提前或错后),对周期长短的影响较小。
有人提出,潮水的冲击力量和潮间带的定期干湿更迭是潮汐周期的定时因子。大小潮周期则可能是由昼夜周期和潮汐周期两者间的“差拍”所造成的。此外,环境的温度变化,甚至同类鸟的鸣声都可能成为定时因子。
遗传与发育
生物钟是建立在遗传基础上的。最初曾有人认为,生物周期是在发育之初的敏感期中通过环境影响获得的,是一种铭印现象(见行为)。但后来的实验否定了这个想法。例如,有人在不同的光暗周期条件下孵化3组蜥蜴,孵出后置于恒先条件下,3组却都呈现正常昼夜节律。再如,长期选育出来的两种具有不同近日周期(叶运动)的豆科植物,其杂交子代的日周期介于双亲日周期之间。还曾培育出两种果蝇突变型,分别具有19和29小时的日周期,据分析可能来自X染色体上同一基因的突变。
以上是典型情况。事实上,既有象马铃薯代谢率那样准确的生物周期,基本不受外界影响;也有在隔离条件下仍不断波动的非周期现象,如某些生物的代谢率或身体活动状态的变化。有人提出,类似的生物非周期性波动与背景辐射、地磁以及宇宙射线有关。
对于典型的生物周期现象来讲,生物钟是遗传的,其周期的长短及其与自然周期的一致可能是漫长进化史上遗传突变与自然选择的产物。但生物钟的时相能与具体环境相配合,则是外界定时因子同步化作用的结果。
参考文献
- ↑ 中文为何越来越受欢迎?,搜狐,2021-12-30
- ↑ 中国能屹立几千年不倒的精髓是什么?汉文化的诞生和传承是关键,搜狐,2022-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