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宋琳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宋琳( 1959年 - )出生于福建厦门。是第三代诗歌运动的代表人物。[1]

1983年,毕业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任教。上海华东师大曾经是当代先锋诗歌的圣地之一,宋琳是这一诗歌群体的精神领袖。

1991年,移居法国,曾就读于巴黎第七大学远东系,先后在新加坡、阿根廷居留。

2003年,以来受聘于中国几所大学执教。目前专事写作与绘画。

城市的记录者

强烈的吸引,令人惊恐不安

我在不同洲际的大城市生活了三十多年,城市对于我既有强烈的吸引,又令我惊恐不安。 — 宋琳

宋琳的许多诗作,如《外滩之吻》《公园里的椅子》《时装杂志》《秋天的散步》中,让人读出城市中惊恐和奇幻并存的意境。

宋琳解说:《外滩之吻》写的是上海,另三首写的是巴黎。他在不同洲际的大城市生活了三十多年,城市对于我既有强烈的吸引,又令我惊恐不安。《外滩之吻》中的上海记忆中有著个人生活的恐惧经验,也折射出那座城市的历史。

他说是从海外归来者的角度观看,往昔与现在交叠,细心的读者或许不难找到情绪变化的线索。《公园里的椅子》等三首处理的是域外的城市景观,主题是客愁中的孤独和故国之思,更多冥想的色彩。

宋琳对城市诗的注解

“城市诗”是表达城市的现实生活,展示出当代人们的精神追求。

宋琳:城市诗起源于现代主义,波德莱尔的《恶之花》和《巴黎的忧郁》可以说是最早的城市诗,其典型特征是先锋性姿态、风格的颓废以及新观念与新感觉的混杂。

诗歌是我母语的容器

有一个德国诗人曾说,在异乡我们沦落为一个符号,一个没有意义的符号。

宋琳:这个感受我也一样非常强烈。那么对我来讲有意义的就是诗歌,诗歌是我母语的容器,我可以经常打开这个容器,通过诗歌,我可以回归我的母语和写作。[2]

诗歌的神奇之处

1990年,宋琳出国后更深入了内心的奇妙图景,也始终保持著超拔的精神向度。

他说:“当痛苦被书写,原先难以忍受的痛苦变得可以忍受了,这或许就是诗歌的神奇之处。”[3]

宋琳说:“诗歌和读者总是在相互寻找;与诗歌相遇的那一刻,读者的目光被汉语的闪电所照亮,体验到个体生命存在的神秘和意义。”

经典语录

苏历铭说宋琳

交响乐中一般有四个乐章,每章速度各异,而尤以慢板乐章最为动人,宋琳是中国诗歌动人的慢板,他的诗和他的人,一直都在放慢速度,或节制速度,在艺术和现实中保持一种平衡。

毛尖说宋琳

宋琳在校园里走,就像绕口令说的:走一步,扭一扭,见一棵柳树,搂一搂; 走两步,扭两扭,见两棵柳树,搂两搂……这样一路走,一路搂(其实宋琳是羞涩的,一般是别人搂他),岁月风流,万般皆空。诗人有市,校园不死。— 毛尖  [4]

诗作

宋琳在〈空白〉一诗中写出了炫目的诗句:

〈空白〉

午夜的另一面是墙壁突破

你可以继续赶路我把手枕在头下

身体便缓慢飘过

所有去过的地方

城市的停尸房里有我的熟人

卓约若处子

可怜的脚涂满了泥巴手松开一片死光[5]

旭日旅店

一场秋雨把我们困在旅店里

不见旭日,不见旭日

窗外是澹泊的远山。枫林正晚

向隅的简易行囊被雨意尽情涂抹

我们的情绪被渲染,被渍化

又被另一场更大的秋雨

写进山水画境

我们是徒步进山去的

三个黑脸膛的矿工也被困在旅店里了

他们要赶回山那边的竹箦煤矿

他们揉搓著大手诅咒倒霉的天气

诅咒断绝交通的道路

他们的年龄和身高都与我们相仿

但对这场秋雨的率真

却与我们含蓄的嗟叹全然不同

(所不同的是否还有

对某一种距离的理解

对偶然夜宿一处的感遇呢

如同旅店之于远山

一场秋雨之于另一场秋雨)

那一夜我们不约而同想起了梵高

他去过比利时北部的某一座矿山   1985 [6]

著作

诗集

《城市人》

(合集,学林出版社,1987年)。

《门厅》(北岳文艺出版社,2000年)。

《断片与骊歌》(法国MEET出版社,2006年)。

《城墙与落日》(法国巴黎Caractères出版社,2007年)。

《雪夜访戴》(作家出版社,2015年)。

《告诉云彩》(台湾秀威资讯,2015年)。

随笔集

《对移动冰川的不断接近》(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4年)。

《俄尔甫斯回头》(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

编有诗选

《空白练习曲》(合作,牛津大学出版社,2002年)。

《今天》文学杂志的诗歌编辑。

《读诗》编委。

《当代国际诗坛》编委。

获奖

鹿特丹国际诗歌节奖。

《上海文学》奖。

东荡子诗歌奖。

2016年度十大好诗奖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