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安东宁·利奥波德·德沃夏克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安东宁·利奥波德·德沃夏克(捷克语:AntonínLeopoldDvo?ák,1841年9月8日-1904年5月1日),又译德伏扎克、德弗乍克;生于布拉格拉霍奇夫斯,早年入布拉格音乐学校,毕业后进行音乐创作,1890年受聘布拉格音乐学院教授;他受到祖国民族复兴、发展民族文化的思潮影响,接触了西欧古典乐派、浪漫乐派的作品;1892—1895年春应邀在美国纽约音乐学院教学并任院长,回国任布拉格音乐学院院长,1904年去世;他是十九世纪重要的作曲家之一,捷克民族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主要作品有斯拉夫舞曲、第8、第9“自新大陆”交响曲、大提琴协奏曲等。

人物生平

捷克著名作曲家安东宁·利奥波德·德沃夏克于1841年9月8日生于布拉格附近沃尔塔瓦河畔的尼拉霍基维斯村一个兼做屠夫的小客栈老板家中。

德沃夏克自幼开始学小提琴,对捷克民歌和民间舞曲特别感兴趣,他在教堂唱诗班和客店节日的表演,常为听者所赞赏。

1857年起进布拉格管风琴学校学习两年,毕业后先后在布拉格的一个乐队和“临时剧院”的乐队工作,一直到1871年。在乐队的工作,使德沃夏克有机会接触斯美塔那的早期歌剧,包括《勃兰登堡人在捷克》 和《被出卖的新娘》等,还有幸观赏到柏辽兹、瓦格纳和李斯特等名家的演出,熟知了大量古典乐派和浪漫乐派的作品,积累了丰富的学识。

六十年代,德沃夏克己经开始尝试作曲,写出范围广泛的各类作品,包括交响曲、弥撒乐、歌剧、声乐套曲和室内乐曲,但是由于没有上演,基本上不为人所知。

1871年,德沃夏克辞去剧院乐队的工作,婚后以教课为生,此外还兼任布拉格一所教堂的风琴师职务,但主要时间则用以创作。

七十年代,他的两部作品——爱国主义颂诗大合唱《 白山的子孙》和乐套曲《摩拉维亚二重唱》,是他进入创作成熟时期和成为民族艺术家的重要标志;自此之后,他的一些作品,如《 第三交响曲》等都相继获得演出。

1875年,由于申请奥地利政府发放的“清寒天才青年艺术家”国家补助金,他附送的作品为当时参加补助金评议委员会的德国音乐大师勃拉姆斯所赏识,就此,这两位志同道合的音乐家终生保持深厚的崇高友谊。勃拉姆斯热情地关心德沃夏克的成长,具体帮助他提高作曲技巧,推荐他的作品给出版商出版,使他得以开始名扬国外;德沃夏克后来把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 改编为管弦乐曲,还把自己的《d小调弦乐四重奏》题献给他——人们认为勃拉姆斯在德沃夏克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有如舒曼在勃拉姆斯的创作生活中的地位一般。1878年,德沃夏克在布拉格举行他的作品演奏会,生平第一次担任乐队指挥,又为他的艺术活动打开了一个新的天地。

德沃夏克的主要创作,除上述几部作品和七十年代末写的第一套《斯拉夫舞曲》、三首《斯拉夫狂想曲》和《圣母衰悼曲》外,大都在八十年代间世,其中包括《第六交响曲》 到《第八交响曲》、《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歌剧《德米特里》和《雅各宾党人》 、《胡斯序曲》和第二套《 斯拉夫舞曲》等。

八十年代也是德沃夏克在国内外获得巨大声誉的年代,他五次赴英演奏旅行(九十年代又去四次),所获得的辉煌成功,可以同亨德尔、海顿和门德尔松先后在英国得到的荣誉相比美。他在英国指挥自己的作品,首演神剧《圣柳德米拉》、清唱剧《鬼的新娘》和《第七交响曲》——他的《d小调第七交响曲》是专为同他关系特别密切的伦敦爱乐乐团而写的,至于他的一部首先由英国出版社出版的《G大调第八交响曲》,甚至被题名为“英吉利交响曲”。为了表达对德沃夏克的最高敬意,英国剑桥大学在1891年授予他音乐博士的荣誉学位——十九世纪末,柴科夫斯基和格里格也获得同样的礼遇。

1888年,德沃夏克同柴科夫斯基的结识,也是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由于柴科夫斯基的邀请,德沃夏克曾到莫斯科和彼得堡演奏自己的作品,同样获得很大的成功。九十年代初,德沃夏克又多次在伦敦、柏林、布达佩斯、纽约以及欧美其他城市旅行,指挥演奏自己的作品。

1892年秋,德沃夏克接受美国的优惠邀请,暂时离开他从1890年开始担任的布拉格音乐学院教授职务,就任纽约音乐学院院长;侨居美国期间,他写出举世闻名的第九交响曲《新世界》和《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 等重要作品。

1894年春末,德沃夏克回到波希米亚,回到自己的家园和时刻关怀着他的捷克人民中间。他继续在布拉格音乐学院的教课工作,1901年还被往命为音乐学院院长,他塔养出五十多位香乐家,其中包括着名的作曲家诺伐克(V. Nofvak , 1870—1949)、苏克(J.Suk , 1574 一1035 )和保加利亚的克里斯多天(Xpuctob ,1875—1941) 等。德沃夏克回国后新写的作品有四首交响诗和三部歌剧,其中《水仙女》在1901年首演后受到的长久而广泛的欢迎,并不下于斯美塔那的《被出卖的新娘》。

1901年当德沃夏克过六十岁生日时,在布拉格、伦敦和维也纳,都为他举行庆祝活动,但是,正是在这个时期,德沃夏克的肾脏等器官却开始患了不治之症,到1904年5月1日终因脑溢血在布拉格突然辞世。

主要作品

(1)交响曲九部,从第一部至第九部的正确编号分别为c小调、bB大凋、bE大凋、d小调、F大调、D大调、d小调、G大调,e小调。

(2)歌剧:《国王与矿工》、《顽固的农民》、《万达》、《农民无赖》、《德米特里》、《雅各宾党人》、《魔鬼与凯特》、《水仙女》、《阿尔米达》等12部。其中《水仙女》在1901年首演后受到长久而广泛的欢迎,不亚于斯美塔那的《被出卖的新娘》。

(3)合唱曲:《赞歌》、《圣母悼歌》、《幽灵的新娘》、《圣柳德米拉》、《D大调弥撒曲》、《安魂弥撒曲》,《感恩赞美诗》等。

(4)管弦乐曲:除上面9部交响曲外,尚有《交响变奏曲》,序曲6首(包括《狂欢节》),交响诗5首(包括《水妖》、《午时女巫》、《金纺车》、《野鸽》),《斯拉夫狂想曲》3首,大提琴协奏曲3首,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序曲3首(《在自然的王国里》、《狂欢节》、《奥赛罗》,合称为“自然、生命和爱情三部曲”)。

(5)室内乐:钢琴三重奏4首(最后一首是《杜姆卡三重奏》),弦乐三重奏1首,钢琴四重奏两首,弦乐四重奏13首,钢琴五重奏1首,弦乐五重奏两首,弦乐六重奏一首。

此外,尚有歌曲、二重唱、钢琴曲和钢琴二重奏多首。

作品赏析

第八交响曲

第八交响曲作于 1889年夏秋之间、当作者在他的维索卡乡间别墅时写出。在德沃夏克所有交响曲中,这一部的内容同他个人牵涉最多,也最独特。在这里,象《第七交响曲》中那般集中的激烈冲击和感伤的悬念,可说是荡然无存,它所反映的完全是平静的心境以及欢乐与自傲的感觉,同作者的特定心境和体验息息相关;听赏这样一部作品,仿佛可以分享作者在同大自然的交往中所获得的新鲜、明朗而愉悦的感受似的。作者在这里毫不陷讳同鼓舞和哺育着他的捷克民间音乐素村的直接联系,整部作品饱含对祖国大地及其人民和艺术的热爱之情,就象是从波希米亚的原野和捷克民间直接产生出来似的。  

《第八交响曲》采用四乐章的传统结构,但其中却有某些不同一般的特点,正如作者所说,他将在所袭用的形式中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念。换句话说,这部交响曲的各个乐章,虽以常见的奏鸣曲形式、三段体或回旋曲形式为基础,但在细节上却有很重要而有趣的偏离。先讲第一乐章。这里的引子是一个独立的主题,它分别在呈示部、发展部和再现部之前叠次出现,从而丰富了乐章所采用的奏鸣曲形式;这引子主题具有史诗般宏伟的气质,又接近于庄严的圣咏,它的存在(还有最后乐章的引子)使原来象田园诗般的音乐兼备了英勇的戏剧性,因此有人据此时而把这部作品喻为“英雄”交响曲。

第九交响曲

1892年, 美国纽约国家音乐学院聘请德沃夏克出任该院的院长,德沃夏克则应邀赴美。这部《第九交响曲》即是德沃夏克在美国停留的将近三年期间内,大约在1893年五月完成的作品。这部交响乐实际上是作者对于美国所在的“新大陆”所产生的印象的体现,曲中虽然有类似“黑人灵歌”与美洲“印第安民谣”的旋律出现,但德沃夏克并不是原封不动地将这些民谣歌曲作为主题题材,而是在自己的创作乐思中揉进这些民谣的精神而加以表现。将此交响曲命名为“自新大陆”者,正是作曲者德沃夏克本人。(也有译为“新大陆”或“新世界”交响曲)  

全曲共分为四个乐章:第一乐章 序奏,慢板,e小调,4/8拍子。 此序奏部分颇为宏大,其主题与相继的主部快板部分有极其微妙的关系,担负一种连贯全曲的特殊任务,甚至可称之为全曲精神的中心旋律。乐章的引子部分由弦乐器、定音鼓和管乐器竞相奏出强烈而热情的节奏,暗喻了美国那种紧张、忙碌的快节奏生活 ; 乐章的主部主题 贯穿了全曲的四个乐章,其特性与居住于匈牙利和波西米亚境内的马札儿民族固有的民俗音乐具有共通的性质。这一特殊主题靠着巧妙发展,转达了不同于以往音乐世界的“新世界”的消息, 具有强烈的震撼效果。 德沃夏克当时背井离乡,乡愁蕴积,故而引用了他少年时期耳熟能详的民俗歌曲特质,以遣思乡念国的情怀。乐章中另一段优美的旋律透露出浓浓的乡愁,恰是作者这种心情的体现。  

第二乐章 最缓板,降D大调,4/4拍子,复合三段体。 这一乐章是整部交响曲中最为有名的乐章,经常被提出来单独演奏,其浓烈的乡愁之情,恰恰是德沃夏克本人身处他乡时,对祖国无限眷恋之情的体现。整个乐队的木管部分在低音区合奏出充满哀伤气氛的几个和弦之后,由英国管独奏出充满奇异美感和神妙情趣的慢板主题,弦乐以简单的和弦作为伴奏,这就是本乐章的第一主题,此部分被誉为所有交响曲中最为动人的慢板乐章。 事实上,也正因为有了这段旋律,这首交响曲才博得全世界人民的由衷喜爱。这充满无限乡愁的美丽旋律,曾被后人填上歌词,而改编成为一首名叫《恋故乡》的歌曲,并在美国广泛流传、家喻户晓。本乐章的第二主题由长笛和双簧管交替奏出, 旋律优美绝伦, 在忽高忽低的情绪中流露出了一种无言的凄凉,仍是作者思乡之情的反映。 本乐章的第三主题转为明快而活泼的旋律,具有一些捷克民间舞蹈音乐的风格。  

第三乐章 谐谑曲,从“海华沙的婚宴”中的印第安舞蹈中得到启发,舞蹈由快而慢地不停旋转。音乐有两个主题,第一主题轻快而活泼,带有跳跃的情绪;第二主题清丽、明快,富有五声音阶特色;两个主题彼此应和、模仿。 乐章的中间部分主题悠长而婉转,是典型的捷克民间音乐风格。  

第四乐章 快板,奏鸣曲式。 气势宏大而雄伟,这个总结性的乐章将前面乐章的主要主题一一再现,同时孕育出新的主题,彼此交织成一股感情的洪流,抒发了作者想象中和家人聚首时的欢乐情景。乐章的主部主题由圆号和小号共同奏出,威武而雄壮;副部主题则是柔美、抒情性旋律,由单簧管奏出。这一切经过发展之后,形成辉煌的结尾。

大提琴协奏曲

本作品作 于1895年,本曲不但是德沃夏克的代表作之一,而且也是少数几部广受世人喜爱的大提琴协奏曲杰作之一。  

德沃夏克所留下的杰出作品中,交响乐和协奏曲一类的“无标题音乐”明显多于歌剧和标题音乐,这种倾向对于他来说,越到晚年越为显著。  

如果拿他初期的钢琴协奏曲或中期的小提琴协奏曲,与这首大提琴协奏曲作一个比较,就会发现这首协奏曲不但在作曲手法上更为明确和熟练,而且在乐器法的运用,以及构成技法的自由性上,均有显著的进步,另外本曲在风格上也比以前更显示出富于表现力的个性,可以不折不扣地说,德沃夏克先天所具有的丰富的旋律性创意和后天对古典音乐造型的探索,终于在这部作品中结成了丰硕的果实。  

第一乐章 快板、b小调、四四拍、采取严格的奏鸣曲形式。在写作上充满巧思,呈示部竖笛率先奏出第一主题,第二主题则由法国号优美的吹出。而发展部主要将第一主题予以变形发展,包括转调、变换表情、震音、花奏等等手法,再现部则以第二主题为出发,一直到最后管弦总奏才在现第一主题;第二乐章不 太慢的慢板、G大调、三四拍、三段体。此乐章音乐充满波西米亚的伤感,也有人称它乡愁之歌。第一段的主题由木管伴奏下,竖笛之后是大提琴奏出。中段的主题来自德沃夏克的歌曲《独自一人》,而当三支法国号吹出优美和弦时,音乐进入第三段。此乐章充分发挥大提琴唱歌的本性,以及作曲者抒情的天分;第三乐章 中庸的快板、b小调、二四拍、回旋曲式。此乐章充满黑人灵歌旋律与波西米亚舞蹈节奏,因此音乐欢愉快速相当考验乐团整体表现,因为不仅主奏者吃重连乐团的速度感与气势都要够。无论第一主题或是第二主题都相当具有乡土性,诠释者略微粗俗的演出反而更为贴切。

作品评价

德沃夏克的 创作浸染着深刻的捷克民间色彩,在主题与结构方面同捷克民间音乐的神韵和特点保有密切的取系。他的作品反映了作者的爱国热诚和为复兴祖国民族文化所做的且大努力:他的一些大型作品以人民的斗争和对先烈的赞颂为主题,还有许多作品再现了捷克大自然和民间日常生活画面,另一些作品则采用捷克古代的历史和美丽的神话为题材。

德沃夏克同斯美塔那一样,都认为用音乐来赞颂自己的祖国和巩固人民对更加美好的未来的信念,是他们自己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只是在对待民间音乐素材方面,斯美塔那所瞩目的只偏重于捷克,而德沃夏克不但注意到捷克的民间音乐,他也转向摩拉维严和斯洛伐克,他似乎更加重视斯拉夫各民族间的相互联系。

例如,在他那举世闻名的《斯拉夫舞曲》中,斯洛伐克的奥德捷梅克、波兰的玛祖卡和波罗涅兹、南斯拉夫的科罗、乌克兰的屯卡,就同波尔卡、索塞卡、斯科契那,孚利安特以及其他捷克舞曲兼收并蓄。[1]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