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宁海平调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宁海平调

中文名称;宁海平调

批准时间;2006年5月20日

非遗级别;国家级

申报地区;浙江宁海

遗产类别;传统戏剧

遗产编号;Ⅳ-9

宁海平调,是浙江省宁海地方传统戏剧,是宁海县优秀文化艺术遗产,它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宁海平调起源于明末清初,流行于宁波附近,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宁海平调属于新昌调腔的分支,具有声调高亢而婉约,一唱众帮,锣鼓助节,不托管弦的特点,其帮腔有混帮、清帮、全句帮、片断帮、一字帮等多种形式。[1]

2006年5月20日,宁海平调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Ⅳ-9。

叶全民;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历史渊源

据明崇祯《宁海县志》载:"正月演剧,敬祖迎神。乡间十二起,城里十四起,至十八日乃止。"有专家考证,约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明代四大声腔之一的余姚腔流入宁海,和当地的民间曲艺、吹唱班结合,久而久之形成一种戏曲形式。该戏曲形式因用宁海地区方言念白和演唱,且所唱曲调较余姚腔平缓、委婉,遂称为"宁海平调"。

宁海平调有戏班演出的历史可上推到清乾隆至嘉庆年间。咸丰至民国时期,宁海平调的演出达到鼎盛。当时宁海县内就有平调戏班11支,著名的有"潘紫云"班及后来的"老聚元"、"新翔元"、"童聚丰"等。这些戏班足迹遍布浙东各州府。其中"潘紫云"班最有名气,坚持了50多年。因这些戏班的从艺者多为宁海本地人,故又称为"宁海本地班"。

自20世纪20年代始,宁海平调出现了衰微征兆。

1949年前后,几乎奄奄一息。

1960年,当地组建了专业团体,积极予以抢救,宁海平调得以有了自已培养的新一代,并重展往昔风采。"文化大革命"中,宁海平调遭撤消。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宁海平调专业团体又恢复,然而在之后的戏曲艺术滑坡中再度冷清。

1961年10月改称宁海平调剧团,并组织力量抢救平调传统剧目,整理出传统剧83本。在老艺人的口授下,记录了平调唱腔。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大量平调剧本、服装、道具被毁。

1969年4月,县平调剧团与越剧团同时解散大多数人员另行安排工作。接着,以原剧团留下的人员为基础,吸收社会部分人员,成立县革委会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简称文宣队),以演出歌舞为多。

1978年10月,复建宁海平调剧团。

1983年,当地政府组织的"宁海平调抢救整理小组",挖掘、整理出宁海平调传统剧目70多本,曲牌、锣鼓音乐数百首。

2005年,宁海平调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经宁海县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的重视,再次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进行抢救。[2]

文化特征

脚色行当

宁海平调的脚色行当分"三花" "五白" "六旦"即大花二花小花;老生、正生、副末、小生、外末;正旦、老旦、小旦、彩旦、刀马旦、闺门旦。旧时还有"上四柱"和"下四柱"之分。"上四柱"为小生、花旦、正生、大花;"下四柱"为小丑、二丑、正旦、外末。

唱腔

宁海平调的唱腔声调高亢而婉约,一唱众帮,不用管弦而单以锣鼓衬托。其帮腔有混帮、清帮、全句帮、片段帮、一字帮等多种形式。演出中除小丑对白外,基本使用宁海方言和"读书音"。

耍牙

"宁海耍牙"是宁海平调表演中独具的一门绝活儿,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是一种粗犷中不失细腻、野性中凸现灵动的"变口"技艺,主要分一咬、二舔、三吞、四吐等几个步骤。艺人取200公斤以上的雄性肉猪下颚骨上獠牙含在口中,以舌为主要动力,而用齿、唇、气的各种活动辅助表演。这种表演以精湛的"变口"功夫和狂放的身段配合平调的"三大一小"及【将军令】等曲牌,塑造出剧中独角龙不可一世的骄横之态,令人叹为观止。

宁海平调中的耍牙技艺独特,程序讲究,看似轻松,实则是一门苦功,每一代传人都要经历艰苦的练习过程方能掌握。新中国成立后,耍牙在传统的基础上得到改进提高,由原来的六颗耍发展成十颗耍。

吹打曲牌

宁海平调的吹打音乐,当为弥补锣鼓之不足的一种音乐。在平调唱腔不托弦管的情况下,吹打音乐尤其显得重要。宁海平调吹打曲牌的基本风格和象山港、三门湾民间吹打曲牌类同。其曲牌名称和吹打手法大同小异。

宁海平调吹打曲牌在演出中,是平调打击音乐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也就是说吹打、吹打、有吹也有打。在平调传统节目的演出中,起到了烘托整个舞台气氛的作用。例:《金莲斩蛟》独角龙出场前的前奏【三出场】、《采石矶》常遇春的"水战"场面,及《金莲斩蛟》最后金莲与独角龙比武的吹打,都用了平调吹打曲牌"滚板"和"急滚板"来模拟出"水战"中的水声效果和"斩蛟"中的激烈气氛。在平调的传统表演中,有很多场面,为了紧凑、不冷场,就用吹打曲牌来代替唱或讲白。

例:(白)命你前去打探敌营动静,情况如何?

大人容禀:【吹快风人松】半首。

又例如:当剧中人物听到自己亲人遭不测时,演员既不讲,又不唱,就是用吹打曲牌的吹奏,来表达其内心的感情。该场面一般都吹【哭相思】或是【哭批】不等。

曲牌曲调

宁海平调唱词用韵,据辨别为十三辙韵。曲牌有300多支,常用的有【点绛唇】、【新水令)、【山坡羊】、【锁南枝】、【一江风】、【风入松】、【一支花】、【江儿水】、【锦堂月】、【急三枪】等40多支。音乐结构属曲牌联缀体。其联缀方法大致有:【点绛唇】(或【新水令】)接【混江龙】;【园林好】、【江儿水】、【玉姣枝】、【五供养】、【川拨棹】等5支曲牌联接;【哭相思】、【江头金桂】(或【小桃红】)、【落山虎】、【忆多娇】等4支曲牌联接【风入松】、【急三枪】等2支曲牌循环;【红纳袄】或【锁南枝】等单支曲牌的反复使用,以及若干曲牌的任意联接等等。所联接的曲牌,多属同一宫调。

代表剧目

宁海平调传统剧有100多出。大型戏有"前十八"和"后十八"。"前十八"以家庭戏为主。它有《小金钱》、《金牛岭》、《潞安洲》、《天门阵》、《白门楼》、《御笔楼》、《百花赠剑》、《贵妃醉酒》、《陈琳救主》、《偷诗赶船》等一百多出传统剧目,其中《小金钱》百余年来与耍牙的技艺紧密结合,成为宁海平调中富于特点的代表剧目。

分布地区

宁海平调以宁海为中心,流行于象山、黄岩、温岭、临海、仙居、天台、奉化等地。

传承保护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宁海县平调艺术传承中心获得"宁海平调"保护单位资格 。

传承价值

宁海平调是浙江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属于新昌调腔的分支,其表演与耍牙的技艺紧密结合,技艺独特,程序讲究,丰富了戏曲脸部表演的形式和内容,为中国戏曲表演增添了一门独特的耍牙绝技。

传承现状

宁海平调与其他地方戏曲剧种一样处于低迷状态,耍牙绝技传承乏人。无论是整个剧种还是其中引人注目的耍牙技艺都需要尽快加以抢救和保护。

传承人物

叶全民,男,汉族,1956年10月2日生,为宁海平调中国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浙江省宁海县申报。

保护措施

1960年,宁海县组建了专业团体,积极予以抢救,宁海平调得以有了自已培养的新一代,并重展往昔风采。

2013年3月,叶全宁担任宁海平调艺术传承班耍牙指导老师,希望能在培养的5名学生中发现优秀的传承苗子,让耍牙这一舞台艺术瑰宝长盛不衰。

2014年招收首批宁海平调学员21名,在宁海县星海中学开展封闭式训练。平调艺术传承中心邀请了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有着几十年平调耍牙艺术经验的叶全民担任专业老师,又聘请了多位平调老艺人教授艺术基本功。5个月的全封闭训练后,17名学员脱颖而出,9名生角,8名旦角,赴绍兴县小百花艺术学校进行为期三年的专业训练。

2016年12月,新生代耍牙传人薛巧萍、陈海燕、史镇滔、麻致源正式拜师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叶全民,这意味着宁海传统的耍牙技艺有了新的传人。首批平调传承班的学员已经从绍兴的戏曲学校毕业。

社会影响

===重要演出

1977年《王锡桐》一剧,在宁海县及邻县共演出400多场次。

2014年6月11日晚,宁海平调参加浙江好腔调高腔遏云展演。

2017年3月20日,宁海平调越剧团在逸夫剧院上演了传统大戏《金莲斩蛟》,这也是该剧自2014年之后再次在宁波上演。

2018年7月15日,宁海平调精品折子戏《李慧娘·见判》和《金莲斩蛟》先后登台亮相香港"2018中国戏剧节"。

荣誉表彰

1980年8月,宁海平调剧团以《金莲斩蛟》片断参加省青年演员会演,叶全民蒋玲波分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

1982年9月,陈亚娟葛素娟夏永盛获得省"小百花"奖。

2013年12月21日-23日"珍稀剧种汇演"于杭州举行。宁海县平调艺术传承中心获得团体优秀演出奖,青年平调演员薛巧萍胡琼琼获得表演传承奖。

濒危状态

平调戏班,建国前均由男性扮演,独角龙更是如此。1983年,宁海平调剧团事实上被取消,演职员纷纷调离单位。再加,年迈的平调老人艺也相继谢世,前辈的独角龙表演者也无一存世。现在留下的都是1960年以后的传承人,约11个,其中5个是女性。女子传承人的出现,虽说是一种改革,但八十年代后的传承人多为小姑娘,男性小青年只有一名,还是嵊州人。这种阴盛阳衰的现象说明,宁海耍牙已到了濒危的地步。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状况不断改善,男性小青年都不想学这门既古老又辛苦的行当,很多的则被既轻松又时尚的网络、歌舞所吸引。而女青年学耍牙的,绝大多数是农村剧团的演员。这些女子传承人中,有的虽然很努力,也学得较好,有的甚至还拿过国家、省、市级奖项。但存在问题是,宁海耍牙由女子继承,违反了传统的由男性传承的古制。一个现象是,女子演得最好,总不能将性如烈火角色的性格充分表演出来,这是受生理条件制约所至。长此以往,宁海平调—耍牙的技巧质量会出现蜕化现象,独角龙的人物形象也会遂渐减弱。第二个现象是,女子师承人演艺生崖往往是短暂的,到了婚嫁年龄,大多会脱离舞台,或作家庭主妇,或择别业。另外,耍牙的技术保守和依附性也是濒临消亡的一大因素。百余年来,它只与宁海平调构成共生关系,而与独角龙的依附关系更是根深蒂固。如果平调消亡,独角龙也即消亡,耍牙演技无用武之地。再后者,即使宁海耍牙的技艺已在女子的传承人得到真传,但由于当前宁海演出单位无一是真正的平调艺术团队,也无一亨有国家拔款的待遇。资金的缺乏也是宁海平调—耍牙濒危的原因之一。宁海耍牙与平调剧种存在着历史性的共生关系,平调的综合艺术离不开耍牙,耍牙艺术也只有在这个艺术的氛围中,依附在剧情里,依附在角色的情绪中,才会展现耍牙的艺术光彩,才有生存的希望。虽然它是一门独立的技艺,但离开了舞台的综合艺术,它就一定会消亡的。由于以上的诸种原因,耍牙的保护工作常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更谈不上深入挖潜,全面打造包装了。目前,宁海耍牙已濒临消亡的境地,如让这种现状长久的持续下去,这个浙江人民喜闻乐见的演技绝活,迟早会跌入消亡的谷底。所以,抢救宁海耍牙,必须也要抢救平调剧种。

相关视频

宁海平调:抱瓶划拳

参考资料

  1. 宁海平调耍牙 , 宁海城市在线
  2. 宁海平调:古老剧种薪火相传 , 宁海新闻网 2019-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