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奥洛穆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奥洛穆茨
圖片來自捷克网图片

奥洛穆茨市位于捷克摩拉维亚中部,摩拉瓦河河畔,为捷克第六大城市,奥洛穆茨州首府。该城市在历史上曾为摩拉维亚的首府,当前为奥洛穆克州的行政中心,捷克著名的大学城。

奥洛穆茨是捷克共和国的第六大城市,历史上曾为摩拉维亚国的首府。相传奥洛穆茨是由罗马帝国凯撒大帝所建,至今奥洛穆茨广场还有凯撒大帝威风凛凛的骑马雕像。1235年,蒙古人发起了对欧洲的入侵。1241年5月初,他们进入摩拉维亚,开始围攻奥洛穆茨。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之子,蒙古名将拜答尔在攻城战中被守将思泰伦贝尔奇袭击杀。年纪轻轻却有赫赫战功的拜答尔,本来可以在接下来攻宋、大理诸国的战争中大干一场,却无可奈何花落去地葬身此地。被击败后的蒙古人随后入侵并击败了匈牙利。[1]

建制沿革

奥洛穆茨市在中世纪时作为大摩拉维亚公国中心,是捷克王国的第三大城市,后成为当地首府至1641年,瑞典人开始长达8年的占据为止。18世纪中期,这座城市兴建了大量的军事设施和要塞,这些设施直至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时期任被使用。至2013年,捷克武装部队的司令部一直驻扎在该市,使得该市成为捷克国防的重要中心。

摩拉维亚最古老,捷克第二古老的帕纳茨基大学(英语:Palacký University; 捷克语: Univerzita Palackého v Olomouci),以及作为摩拉维亚地区最古老的持续运营的中学,斯拉夫尼卡文法学校都坐落在这里,这都强调了奥洛穆茨市作为教育中心的重要地位。

由于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奥洛穆茨市也是举办国际会议和节日的热门地区,国际学术纪录片电影节(AFO)在此已有50年的历史,以及一个园艺节FloraOlomouc,每年也吸引80000人次的参观。

奥洛穆茨市以其历史古迹闻名,圣三一柱自2000年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其历史核心城市纪念保护区,是捷克共和国第二重要的城市保护区,仅次于布拉格。

城市徽章

该市使用的城市徽章延续自13世纪摩拉维亚方格鹰纹章,将鹰舌由金色改为红色。1558年后,大写字母SPQR被写在徽章四角,意为罗马拉丁语中:Senatus Populus Que Olomucensis(参议院和奥洛穆茨人民);1758年玛丽亚·特蕾莎女皇对徽章进行了改造,在老鹰胸口加上了缎带和金链,但这一改动于1918年被删除。后几经变动,于2008年,确认了红白方格莫拉维亚鹰的标识,该徽章由艺术家Jan KOLAR创作。

历史沿革

旧石器时代(公元前40000—10000年) 在城市中发现了石器;

新时期时代(公元前6000年) 有定居者,发现了原始瓷;

1世纪,马克曼尼战争时期(166-180年)在olomouc neředín地区,发现了罗马营地遗址,这是迄今发现的罗马人在多瑙河以北的中欧地区所到达最北的地方;

6世纪, 斯拉夫人迁徙至此,并建立了第一个农耕部落,这也是斯拉夫人在捷克最早的居住地;

7世纪末, 在距城市历史中心以南1.5公里处建立起了一个斯拉夫人的防御堡垒,这是捷克共和国最古老的堡垒;

9世纪初,大摩拉维亚公国在彼得斯基山建立了军事堡垒和城堡;

10世纪中叶, 在普热美斯王朝波莱斯拉夫一世(Přemyslid Boleslav I)治下,奥洛穆茨市成为了雷根斯堡-基辅商贸路线上的重要中转站;

1019年, 莫拉维亚与普热美斯王朝波希米亚合并,奥洛穆茨也成为这一时期摩拉维亚地区的权力中心,当时的波希米亚王子布热提斯拉夫(Přemyslid Břetislav)接受亲命,居住于此;

1021年,布热提斯拉夫(Přemyslid Břetislav)绑架了巴伐利亚贵族伊特卡(Jitka)的女儿,并同她一起居住在奥洛穆茨城堡中;

1061年, 奥洛穆茨的教区被恢复;

1201年,普热美斯王朝在奥洛穆茨的嫡支消亡,摩拉维亚地区这这之后就一直由Margraves管辖;

1239-1248年,王令下的城市区位确定(上城广场和下城广场);

1306年,普热美斯王朝瓦茨拉夫三世在奥洛穆茨王宫(今主教行宫)被暗杀,这一事件标志着普热美斯王朝的灭亡;

1314年, 捷克国王约翰(král Jan)将奥洛穆茨授名为摩拉维亚的第一个城市;

1422年, 卢森堡国王西吉斯蒙德允许奥洛穆茨铸造自己的货币,这也是摩拉维亚地区现存最古老的硬币;

1573年, 摩拉维亚第一所大学在这里建立(奥洛穆茨帕纳茨基大学的前身);

1642-1650年, 三十年战争中,在托尔斯特森将军(L.Torstenson)的领导下,瑞典军队占领了这座城市;

1716-1754年, 圣三一柱被建起,建造历时38年,有多位艺术家在建造中途去世;

1741-1742年,普鲁士军占领了这座城市;

1746年,在奥洛穆茨建立起了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第一个学术社团,以及第一部科学杂志;

1758年, 为抵御第二次普鲁士侵略,奥洛穆茨市成功解除围攻,这一战绩获得了女王特蕾莎的嘉奖;

1767年, 莫扎特在奥洛穆茨期间创作了F大调第六交响曲;

1841年,第一辆火车由维也纳抵达奥洛穆茨,4年后,奥洛穆茨和布拉格之间的铁路通车;

1929-1945年, 纳粹德国占领了包括奥洛穆茨在内的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保护地,并在这里逮捕了800多名犹太人,1942年6月至1945年3月,共有3498名犹太人被转移至达濠及东欧;

1946年,以帕拉茨基(palacky)的名义重建和扩大大学,新增8个系,以具当今规模;

1995年,教皇若望保禄二世来访;

1997年,奥洛穆茨遭遇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灾难性洪水。

奥洛穆茨市是摩拉瓦河流域的最大城市,它坐落在摩拉维亚峡谷中的河漫滩上,在城市东部,摩拉瓦河同比斯特日采溪bystrřce合流,在南侧与弥林溪mlýnský合流。城市南北平坦,东西有较高的地势,从而将奥洛穆茨围成一个由西北向东南方向的细长凹陷。城市中心(北纬49度35分,东经17度15分),平均海拔219米。

气候

该市年均降雨量在600-1200mm之间,一月平均温度-1度至-4度,偶有降至-15度。7月平均气温为19度,但也有35度左右的高温天气。

人口

在1237年,在奥洛穆茨地区及郊区的人口有16300人。1622年,由于鼠疫疫情,有14000人死亡。在瑞典占领此地前,奥洛穆茨有30000居民,是摩拉维亚地区最大的城市,在1650年瑞典人离开口,仅剩下1675名居民。1735年又爆发了一场瘟疫,仅幸存了1500名居民。

1900年至1910年,奥洛穆茨人口达到22245人,其中约有12000个德国人,到1920年,该市人口增至57206人,其中就有近40000捷克人。

奥洛穆茨在1978年正式成为一座城市,最大人口达到107399人,至2016年,再度到达大城市的范畴,广义的奥洛穆茨市聚居区内,生活着约450000名居民,占整个州人口的71%。

行政区划

奥洛穆茨是一个区域性城市,也是一个拥有扩大权力的直辖市。奥洛穆茨区包含95个城市,区内城市由地区管理局和各部门管理,奥洛穆茨市的管理由本市执行。

该市也是重要的宗教中心,由奥洛穆茨大主教管辖,由1063年确认的原始教区至1777年升格至主教区。捷克斯洛伐克成立后,捷克斯洛伐克胡斯教教区也在这里成立。

奥洛穆茨也是一座传统的军事城市,自2003年开始,捷克共和国陆军联合部队总部就设在奥洛穆茨,宪兵部队的总部也设在这里。

在司法划分上,奥洛穆茨高等法院以及高级检察办公室对摩拉维亚和西里西亚整个地区都具有管辖权。但尽管奥洛穆茨属于自治城市,它并没有自己的独立地区法院,只能使用奥斯特拉发地区法院在奥洛穆茨的分支机构,和奥斯特拉发地方检察办公室。

旅游景点

奥洛穆茨市拥有几个大型广场,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当属上城广场,广场上最引人注目的建筑为奥洛穆茨市圣三柱,是一处壮丽的巴洛克纪念物,1716–1754年兴建,高35米,是捷克最大的巴洛克雕塑群像,在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称赞其为“中欧巴洛克艺术高峰时期最优秀例子之一”。圣瓦茨拉夫主教座堂为该城市最杰出的宗教建筑,哥特式建筑风格,其钟楼高100.65米,为捷克第四高建筑物。圣穆理思教堂为奥洛穆茨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已被政府指定为国家文化地标,拥有中欧地区最大的管风琴。

奥洛穆茨上城广场的圣三柱在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称赞其为“中欧巴洛克艺术高峰时期最优秀例子之一”。

著名建筑有大主教博物馆、奥洛穆茨艺术博物馆、地方博物馆、老爷车博物馆、奥洛穆茨航空博物馆、铁路博物馆、赫拉底斯克修道院、圣弥额尔教堂、奥洛穆茨东正教堂等。

地方特产

洛什基采(Loštice)的奥洛穆茨原产奶酪,辛辣奶酪的一种,有刺激性气味。

这种奶酪最早出现是早在15世纪。它是从酸凝乳中提炼出,分两步的成熟化全过程都是自然形成的。不可复制的自然条件,哈纳(Hána)地区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这种奶酪的独特味道。

友好城市

中国,昆明

其他(略)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