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头尾灯鱼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头尾灯鱼属脂鲤科,原产南美洲巴西亚马逊河流域,学名Hemigrammusocellifer。头尾灯鱼鱼体呈侧扁棒槌形,尾鳍叉形,体长4—5厘米,背鳍尖形,位于背部中间,臀鳍浅黄褐色,鱼体侧中有条深蓝色纵向条纹,头尾灯鱼的最大特点是,眼睛虹膜上半部及尾柄末端上半部都是可折射光线的金黄色,在水中游动时头尾两处便会闪闪烁烁如同两盏小灯,故而取头尾灯之名。[1]

头尾灯鱼温和,宜与同科种其它小型鱼混养,喜群居,食动物性饵料,喜弱酸性老水,饲养温度22℃一24℃。

分布范围

分布于南美洲的圭亚那和亚马逊河流域。属脂鲤科。原产地为圭亚那。喜欢在水的上层游动,且喜欢群集游动。

生活习性

在漆黑的海洋深处,时常出现游动的点点“灯火”,给宁静的海底世界带来了生命的气息。在发出灯火的许多鱼类中,灯笼。性情温和,身体娇小,喜群聚游动,可与其他品种鱼混养。饲养水温22~26℃,对水质要求不严。饵料以小型活食为主。喜在水族箱中层活动、觅食。

形态特征

灯笼鱼头大尾细,身体圆尾巴细,体表被有银灰色的薄鳞在头部的前边,眼的附近,身体侧线下方和尾柄上,有排列成行或成群的圆形发光器。不同种类的灯笼鱼,它的发光器的数目及排列位置也不同。发光器发出红、蓝、紫等各种颜色,远远望去,荧光闪闪,五彩缤纷,犹如节日辉煌的彩灯。有的灯笼鱼的尾部有一个发光的追逐器,很像汽车的尾灯,有的头部还有一个特大的发光球,很像我国古代的灯笼。在漆黑的海洋深处,时常出现游动的点点光亮。在发出亮光的许多鱼类中,灯笼鱼就是其中的一种。

灯笼鱼的发光器是由一群皮肤腺细胞特化而成为发光细胞的。这种细胞能分泌出一种含有磷的腺液,它在腺细胞内可以被血液中的氧气所氧化,而氧化反应中放出的一种荧光,就是灯笼鱼发出的光。全世界约有灯笼鱼上百种,它们一般都生活在深海。它的发光是对黑暗深海环境的一种生存适应。在黑暗的深海里,它们发出的光可用来诱捕食饵,迷惑敌人,引诱异性,以利于集群生活。

灯笼鱼亚目的1科,因体上有能发出晶莹夺目光泽的小圆形发光器、形似灯笼而得名。本科鱼类通称灯笼鱼。有30余属230多种,从北极至南极所有大洋均有分布,通常生活在温暖海域的表层及次深层;中国约有15属60多种。体长形,侧扁,腹部圆。头大,吻短且圆钝。上颌骨细长。口大,口裂长,口角可达眼后缘的远后方。两颌具有弱齿。体被较大的圆鳞或栉鳞,容易脱落。侧线完整。背鳍约位于体中部;脂鳍小;通常臀鳍比背鳍长,起点约在背鳍末端的后下方;胸鳍细长;腹鳍短,腹位;尾鳍深叉形,尾鳍的上下具有柔软或坚硬的副鳍条。

中国常见种有灯笼鱼属中的芒光灯笼鱼,体被栉鳞,臀鳍上方发光器3个,排列略成一直线,体侧后部发光器位于脂鳍基的下方。金焰灯笼鱼(见图[金焰灯笼鱼]),体被圆鳞,鳃盖上方有锯齿状的突起,体侧后部的发光器在脂鳍的前下方。以上两种鱼类一般体长不超过100毫米,在中国分布于东海、南海。底灯鱼属中的七星底灯鱼在中国是东海沿岸常见的小型鱼类,体长20~40毫米。栖息于水深15~40米海区,摄食浮游硅藻和甲壳类。秋冬季为渔汛的旺期。

新灯笼鱼科是鱼纲辐鳍亚纲灯笼鱼目的其中一科。

地理分布: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深度分布:深海底栖

特征

体侧扁,上颚骨细长且由三块软骨组合而成,不具眼下骨。臀鳍起点远离背鳍。部分种类具有发光器。大多为圆鳞而Solivomer此属为栉鳞,而Scopelengys此属不具鳔,其他皆有鳔。脊椎骨数29-35节最大可至30cm。

分类

全世界共有3属6种,而台湾地区现今共发现1属3种。此科的鱼与灯笼鱼科的鱼极为相似,两者大多都具有发光器,而此科的鱼较大且体色偏红,可与灯笼鱼科作一区别。

·新灯鱼属(Neoscopelus)

大鳞新灯笼鱼(Neoscopelusmacrolepidotus):又称大鳞新灯鱼。

短鳍新灯笼鱼(Neoscopelusmicrochir):又称短鳍新灯鱼。

多孔新灯笼鱼(Neoscopelusporosus):又称多孔新灯鱼。

·拟灯笼鱼属(Scopelengys)

拟灯笼鱼(Scopelengystristis)

·软犁灯鱼属(Solivomer)

软犁灯鱼(Solivomerarenidens)

生长繁殖

常见的脂鲤科鱼类繁殖有灯鱼类,包括红绿灯、柠檬灯、黑莲灯等;旗鱼类,包括玫瑰扯旗、玻璃扯旗、刚果扯旗等以及黑裙鱼、红裙鱼、银鳍等等。

亲鱼性成熟年龄为9个月。雄鱼体色较深,臀鳍中部有透明的横条,雌鱼则没有;雌鱼体比雄鱼宽而肥大,腹部浑圆。繁殖水温24~25℃,水质中性软水。在30厘米×25厘米×25厘米的鱼缸底部铺放头发丝草,傍晚时放入亲鱼一对,第二天黎明就可产卵。产卵结束后将亲鱼捞出,第二天傍晚就能看到孵化出的仔鱼,三四天后仔鱼游动觅食,25天后仔鱼即发育为幼鱼。雌鱼每次产卵200~300粒,产卵间隔时间10天。

生殖特点

在亲鱼培育的同时,要准备好繁殖用水族箱。如果发现雄鱼在饲养水族箱中经常将各鳍舒展开向雌鱼献媚做挑逗动作,并且不断追逐雌鱼,雌鱼的生殖乳突呈现外突下垂,这便是最好的繁殖时机,此时应将亲鱼移入繁殖用水族箱内。能否掌握好时机是繁殖成败的关键。卵子不成熟,无法排卵;时机错过,会将卵子排在饲养箱中,结果不是被其他鱼吞食,就是长满白色水霉;即使少数孵化为仔鱼,也难逃脱被吞食的命运。

本科鱼属于体外受精,卵沉于水底,具有粘性。要求有特定的产卵条件及环境,产卵时必须有雄鱼相伴,初产卵子,微小透明,24小时受精卵孵化为仔鱼,刚孵出的仔鱼极小,是较难繁殖的鱼种。

雌雄鉴别

脂鲤科鱼种类较多,有些品种雌雄较容易分辨,例如:黑裙鱼的雄鱼各鳍较长,帝王灯、彩虹灯雌雄之间体色、鳍长有明显的差别。大部分品种外观差异很小,须细致的观察,根据雌雄鱼体型和行为等的细微差异,来提高判断的准确性。

一般讲,雌鱼比雄鱼体型稍大,腹部稍厚,显得有点肥;雄鱼较有领土意识,好与同性同伴互相争斗,喜欢在雌鱼面前献媚。繁殖期临近时,大部分品种的雌雄较容易区别。雌鱼腹部会明显地膨胀,生殖乳突也会比平时更为突出;雄鱼体色深艳,体型明显瘦长。  

鉴于以上因素,在培育亲鱼时,雌雄须有足够的尾数,一般雌雄均不少于10尾,以免造成雌雄鱼搭配不均衡。

产卵受精

脂鲤科鱼的繁殖水族箱根据鱼种大小而定,一般使用30一45厘米长的水族箱即可。准备移入亲鱼的前4一5天,调配好弱酸性繁殖用水。水温调整到高于饲养水温1℃一2℃,最好不要使用照明设备。

脂鲤科鱼的排卵方式可分两类:一是雌鱼在短时间之内一次性将卵排完,二是雌鱼在数天内将卵分数次排完。由于不同的排卵方式,产床的布置亦有所不同。 一次性排卵的脂鲤科鱼,可以不铺设底石,有些品种喜吞食鱼卵,最好铺些较粗的砂石。产卵床的材料最好使用生长良好的爪哇莫丝,如果没有可用棕衣代用,只是棕衣必须充分用水煮后,去除异味才可使用。

多次产卵的脂鲤科鱼的产床,则用平时饲养时的布置方式,铺一些较粗的底砂,再多放一些鹿角苔、莫丝之类的水草,就可以准备将配对好的亲鱼移进来了。一切准备就绪后,便可将配对好的亲鱼移入繁殖箱。早晨先放入雄鱼让它适应环境,中午以后再放入雌鱼,通常1尾雌鱼可配对2尾强壮的雄鱼,使雄鱼有所竞争,争先射精,提高受精率。 交配时机掌握良好的话,在隔天上午或傍晚雌鱼就开始排卵,若经3一4天仍未见排卵,可以试着改变水质、水温、光照的条件,以刺激雌鱼排卵;或者将雌雄鱼隔离一段时间,等它们再相遇后就会马上排卵,并反复交配,直至将鱼卵全部排完为止。 交配行为是在雌雄鱼相互依偎,急剧震动的一瞬间完成,有些雄鱼的背鳍、尾鳍完全舒展开,就像怀抱雌鱼一样,等雌鱼产完卵后再进行射精。产下的鱼卵会粘附在准备好的产卵床上。由于种类不同,有些鱼有吃卵行为。因此,产卵完毕后,就必须将亲鱼单独饲养。对于多次排卵的品种,亲鱼必须留在繁殖箱内,等到卵粒积累到一定数量时,亲鱼才可移出。这期间有的品种会持续3一5天,亲鱼还在繁殖期间,一些仔鱼可能已孵化出来,为了防止亲鱼吞食受精卵或仔鱼,务必将亲鱼喂饱。

孵化养护

在正常水温条件下,受精卵经24一48小时孵化为仔鱼。刚孵化的仔鱼非常小,藏于卵囊中就像穿了线的针头,尾巴与卵囊相连,初时横躺于箱底好像死了一样,若轻敲水族箱,它们便会有反应;不久,它们开始会摆动,3一4天后,眼睛、开始产生色素,卵黄囊也完全吸收,就开始游动了。在受精卵孵化期间,未受精卵及死卵须用吸管清除。鱼卵孵化后,繁殖箱内的水会变得非常污浊,必须换上饲养箱的水,否则会因水质恶化而发生仔鱼大批暴死。当仔鱼开始游动后,就必须开始喂饵。这个时期的饵料可用轮虫、丰年虫幼体及稚鱼专用人工饵料。每天至少喂2次以上,以少喂多餐为原则,大约2个月后,品种的特征就逐渐表现出来。

人工养育

选择

亲鱼品质的优劣,是繁殖成败的关键。脂鲤科鱼中有些雄鱼没有释精能力,同时有些雌鱼也不会排卵,所以一般不要直接购买成鱼做亲鱼。最好1次购买10条以上的幼鱼或3一4月龄的青年鱼,自己培养。一方面可避免亲鱼对新环境不适应而产生繁殖障碍;另一方面,有些品种即使在繁殖前期性别差异仍不明显,鱼的尾数较多,雌雄搭配的几率较高。

选择亲鱼时,要特别注意鱼的体型,例如:玫瑰扯旗、红绿灯鱼等经常见到脊椎骨呈“八”字形弯曲的个体,这种鱼决不能选做亲鱼,容易导致产生畸型后代。

培育

脂鲤科鱼大多喜欢弱酸性软水(pH值5一6.5,5°dH),如果使用pH值和硬度较高的水饲养亲鱼,有时会根本无法繁殖。亲鱼培育宜用裸缸,可用水质调整剂调整pH值和硬度,但对水草生长有抑制作用。

亲鱼的合理喂养是培育的关键。饵料的投喂以八分饱为宜,饵料不足会导致发育不良,投喂过多又会导致体脂肪过多,都会影响亲鱼的正常发情和产卵、排精。饵料的种类要多样化,尤其是脂鲤科鱼中喜食水草的种类,可为其多投喂些富含植物纤维的人工饵料。

1.水质:头尾灯鱼对温度的要求很宽泛,一般水温控制在15℃-30℃之内都可以存活,水温处于22℃-25℃时最适宜其生长,不要让水长期低温,否则鱼容易褪色生病;对水的酸碱度要求为弱酸性,PH值为6.8-7.2;硬度6左右。要保持水流的循环,定期清除水中的毒素,为头尾灯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2.容器:头尾灯对环境要求不高,容器的大小一般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但是头尾灯是群游,所以建议不要用小缸来养殖。可以在缸底铺底沙来过滤水质,保持水质的清澈度。头尾灯喜欢水草丰富的环境,所以可以种一些阴性的水草。每周大约换一指宽的水,换水的时候用软管通过虹吸来清除缸底的污物。如使用自来水,要先把自来水放置一天以上,去掉其中的氯气方可使用。

3.喂食:头尾灯不挑食,活食、人工颗粒饲料都可以,比较适宜喂食活食。头尾灯进食很快,一般在1分钟内吃完为宜;胃口不大,一天可喂食两次。一般能挨饿20天左右,但是最好不要长期让鱼饿肚子,否则鱼会生病或者畸形。喂食之后水面会产生油膜,用吸水纸在水面上拖动就可以清除。

参考来源

  1. 头尾灯造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