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太白贝母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太白贝母

中文名称:太白贝母

拉丁学名:Fritillaria Taipaiensis P.Y.Li

别称:太贝

界:植物界

门纲:被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

亚纲:百合亚纲

目科:百合目、百合科

属:贝母属

分布区域:中国陕西、甘肃、四川等地。

太白贝母是贝母属多年生草本,高30~50cm。花黄绿色,无方格斑,花被片先端边缘有紫色斑带,叶关苞片不卷曲。鳞茎扁卵圆形或圆锥形,直径0.6~1.2cm,高4~8mm。表面白色,较光滑。外层两枚鳞叶近等大,顶端开裂,底部平整。味苦。

形态

植株长30-40厘米。鳞茎由2枚鳞片组成,直径1-1.5厘米。

叶通常对生,有时中部兼有3-4枚轮生或散生的,条形至条状披针形,长5-10厘米,宽3-7(-12)毫米,先端通常不卷曲,有时稍弯曲。

花单朵绿黄色,无方格斑,通常仅在花被片先端近两侧边缘有紫色斑带;每花有3枚叶状苞片,苞片先端有时稍弯曲,但决不卷曲;花被片长3-4厘米,外三片狭倒卵状矩圆形,宽9-12毫米,先端浑圆;内三片近匙形,上部宽12-17毫米,基部宽3-5毫米,先端骤凸而钝,蜜腺窝几不凸出或稍凸出;花药近基着,花丝通常具小乳突;花柱分裂部分长3-4毫米。

蒴果长1.8-2.5厘米,棱上只有宽0.5-2毫米的狭翅。花期5-6月,果期6-7月。[1]

生长环境

喜阴凉湿润气候,耐寒、怕炎热、怕干旱、怕污水。以土质结构疏松、透水性良好、含腐殖质高的黑沙土上生长最好。适宜的生长温度为5~24℃。一般生长在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富含腐殖质的山坡草地和山脊。

分布地域

分布于中国陕西(秦岭及其以南地区)、甘肃(东南部)、四川(东北部)和湖北(西北部)。生于海拔2400-3150米的山坡草丛中或水边。

药用价值

太白贝母 ,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产地范围为陕西省宝鸡市太白县咀头镇现辖行政区域。

性味:苦甘,微寒。

功能:主治润肺,化痰,止咳。治肺热咳嗽,支气管炎,咳痰不利。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

复方治支气管炎:太白贝母、桔梗各三钱,甘草二钱。水煎服。

摘录《中药大辞典[2]

产地介绍

太白县位于陕西省西部,宝鸡市东南,因秦岭主峰太白山在境内而得名。总面积278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8万亩。全县辖5乡5镇,89个行政村,总人口5.19万。县城驻地咀头镇,海拔2500米,东距西安市210公里,北距宝鸡65公里,距西宝高速公路45公里。[3]

繁殖方法

鳞茎繁殖

7-9月间收获时,选择无创伤病斑的鳞茎作种,用条栽法,按行距20厘米开沟,株距3-4厘米,栽后覆土5-6厘米。或在栽时分瓣,斜栽于穴内,栽后覆盖细土、灰肥3-5厘米厚,压紧镇平。

种植方法

1、种子培育与处理:太白贝母以种子繁殖为主。

(1)培育种子:6-7月采挖贝母时,选直径1厘米以上、无病、无损伤鳞茎作种。鳞茎按大、中、小分别栽种,做到边挖边栽。每亩用鳞茎100公斤。也可穴栽,栽后第2年起,每年3月出苗前,喷镇草宁,4月上旬出苗后,及时拔除杂草。并施稀人畜粪水。4月下旬至5月上旬,再施1次追肥。7-8月,果实饱满膨胀,果壳黄褐色或褐色,种子已干浆时剪下果实,趁鲜脱粒或带果壳进行后熟处理。

(2)种子后熟处理:带壳种子,用过筛的细腐殖土,含水量低于10%,一层果实一层土,装透气木箱内,放冷凉、潮湿处。脱粒的种子,按1:4(种子:腐殖土)混合贮藏室内或透气的木箱内。贮藏期间,保持土壤湿润,果皮(种皮)膨胀,约40天左右,胚长度超过种子纵轴2/3,胚先端呈弯曲。完成胚形态后熟。可播种。

2、播种:9~10月下雪前播种(太白贝母,下同)。条播、撒播或用蒴果分瓣点播均可。

(1)条播:于畦面开横沟,深1.5-2厘米;将拌有细土或草木灰的种子均匀撒于沟中。覆盖筛细腐殖土3厘米,并用山草或无叶树枝覆盖畦面。每亩用种子2-2.5公斤。

(2)撒播:将种子均匀撒于畦面,以每平方米3000~5000粒种子为宜。覆盖同条播。

(3)点播:趁果实未干时进行。将未干果实分成3瓣,于畦面按5-6厘米株行距开穴,每穴1瓣,覆土3厘米。此法较费工,但出苗率高。

参考资料

  1. 太白贝母,中医世家
  2. 太白贝母,中医世家
  3. 太白贝母的功效与作用,大众养生网,2014-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