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天下为公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是汉语成语,出自西汉·戴圣[[《礼记·礼运>>]],意思是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有才能的人选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表达的是一种大同的理想社会。

阐述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会是怎么样的呢?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有才能的人选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这样一来,就不会有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发生,(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理想社会。

说明:“大道”“大同”都属于特殊概念:“大道”,指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或真理,可以有各种各样的解释;“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也可以有种种解释。这一类字眼是不能翻译也是译不好的。②有些词语在一定语境中往往具有特殊含义,如“归”指女子出嫁,但在“男有分,女有归”这句话中就有了“及时婚配”的意思;“亲”有亲近义,但“亲其亲”跟“子其子”是对文,前一个“亲”就有了“奉养”义,后一个“亲”就专指父母了。文中凡能直译的语句一概用直译,但也有一些地方用了意译。

[ u=907072469,3167927772&fm=26&gp=0.jpg 原图连接]

易韦斋是中国早期学校歌曲的重要词作家,他与萧友梅合作有大量歌曲,但多数都或多或少出现词曲错位或分离现象,难以演唱。笔者曾为文认为是由他“填词”造成;并认为他并不了解“学校歌曲”这一引自西洋品种的曲风与句法。本文是就笔者新见到他竟以“西洋风”“拟调”的音乐,而续谈他这一与“歌曲音乐”关联所出现的类似现象;并以他创作的“歌剧”为对照,试图破解他“拟调”的由来。[1]


易韦斋(1874-1941年),又叫易孺,据说是他的乳名,学名廷熹,号季复。在他作品和信札中常用易大厂(读ān)、魏斋、韦斋、孺斋、屯公、念公、大厂、大厂居士等,广东鹤山人。早年求学于广雅书院,后留学日本。与那些安心书斋生活的文人学者不同,他有过曲折传奇的经历:早年参加过革命文学团体“南社”。参加辛亥革命与孙中山领导的反袁斗争;民国初年,在南京临时大总统府任秘书,与萧友梅同事。1916年胡汉民任党务部长时,他就任胡的秘书;1928年以后的代国歌——《党歌》之歌词“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便是他受孙中山之命代为撰写的。他自诩:平生词第一,印次之,音韵又次之;在民国早期印坛上深具影响力。1920年萧友梅回国后,因萧的推荐,曾先后在北平女子高等师范音乐科、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教授国文诗词。教学之余,与萧合作,为《今乐初集》、《新歌初集》、《新学制唱歌教科书》中所收歌曲以及《杨花》等作词。1927年萧友梅来上海成立国立音乐院,易韦斋受聘为国文、诗词教员,并兼任民智书局编辑,著有《大厂词稿》、《和玉田词》、《双清池馆词集》、《韦斋曲谱》、《金石学》等。20世纪30年代初,因生性不乐拘束,辞去教职。一度去南京,经胡展堂介绍,以国民政府参事的资格,在印铸局任事。不久又回到上海,以鬻卖诗词字画和篆刻为生,因贫病交困而终。(1874-1941年),又叫易孺,据说是他的乳名,学名廷熹,号季复。在他作品和信札中常用易大厂(读ān)、魏斋、韦斋、孺斋、屯公、念公、大厂、大厂居士等,广东鹤山人。早年求学于广雅书院,后留学日本。与那些安心书斋生活的文人学者不同,他有过曲折传奇的经历:早年参加过革命文学团体“南社”。参加辛亥革命与孙中山领导的反袁斗争;民国初年,在南京临时大总统府任秘书,与萧友梅同事。1916年胡汉民任党务部长时,他就任胡的秘书;1928年以后的代国歌——《党歌》之歌词“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便是他受孙中山之命代为撰写的。他自诩:平生词第一,印次之,音韵又次之;在民国早期印坛上深具影响力。1920年萧友梅回国后,因萧的推荐,曾先后在北平女子高等师范音乐科、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教授国文诗词。教学之余,与萧合作,为《今乐初集》、《新歌初集》、《新学制唱歌教科书》中所收歌曲以及《杨花》等作词。1927年萧友梅来上海成立国立音乐院,易韦斋受聘为国文、诗词教员,并兼任民智书局编辑,著有《大厂词稿》、《和玉田词》、《双清池馆词集》、《韦斋曲谱》、《金石学》等。20世纪30年代初,因生性不乐拘束,辞去教职。一度去南京,经胡展堂介绍,以国民政府参事的资格,在印铸局任事。不久又回到上海,以鬻卖诗词字画和篆刻为生,因贫病交困而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