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观茶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内容简介

《大观茶论》原名《茶论》,为宋徽宗赵佶所著的关于茶的专论,因成书于大观元年(1107),故后人称之为《大观茶论》。 全书共二十篇,对北宋时期蒸青团茶的产地、采制、烹试、品质、斗茶风尚等均有详细记述。其中“点茶”一篇,见解精辟,论述深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北宋以来我国茶业的发达程度和制茶技术的发展状况,也为我们认识宋代茶道留下了珍贵的文献资料。

作者简介

赵佶(1082.11.101135.06.05),即宋徽宗(1100年2月23日1126年1月18日在位),宋神宗赵顼的第十一子、宋哲宗赵煦之弟,宋朝第八位皇帝。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历任镇宁军节度使、司空、昭德军节度使等要职。 宋哲宗于元符三年(1100年)正月病逝时无子,向太后于同月立赵佶为帝。第二年改年号为建中靖国。宋徽宗即位之后启用新法,在位初期颇有明君之气,后经蔡京等大臣的诱导,政治形势一落千丈,后来金国兵临城下,受李纲之言,匆匆禅让给太子赵桓,靖康之变后与长子钦宗赵桓被金人俘虏北去。金天会十三年(1135年),宋徽宗赵佶驾崩于五国城,时年54岁,绍兴十二年(1142年)三月,徽宗棺椁被迎回南宋,葬于都城绍兴永祐陵(今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东南35里处)。 赵佶在位25年,在太上皇位1年零2个月,赵佶善书画。他自创一种书法字体被后人称之为瘦金体,热爱画花鸟画自成院体。是古代少有的艺术天才与全才,被后世评为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在位时信任蔡京、童贯、王黼等奸臣,败坏朝纲,使得北宋滑向灭亡的深渊,编写《宋史》的史官,也感慨地说如果当初章惇的意见被采纳,北宋也许是另一种结局。并还说如宋不立徽宗,金虽强,何衅以伐宋 ……

内容预览

【原文】尝谓首地而倒生,所以供人求者,其类下一。谷粟之于饥,丝之于寒①,虽庸人孺子皆知常须而日用,不以时岁之舒迫而可以兴废也。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而知矣,中澹间洁,韵高致静。则非遑遽之时可得而好尚矣。本朝之兴,岁修建溪之贡②,尤团凤饼③,名冠天下,而壑源之品,亦自此而盛。延及于今,百废俱兴,海内晏然,垂拱密勿④,幸致无为。缙绅之士,韦布之流,沐浴膏泽,熏陶德化,盛以雅尚相推,从事茗饮,故近岁以来,采择之精,制作之工,品第之胜,烹点之妙,莫不盛造其极。且物之兴废;固自有时,然亦系平时之汗隆⑤。时或遑遽,人怀劳悴,则向所谓常须而日用,犹且汲汲营求,惟恐不获,饮茶何暇议哉!世既累洽⑥,人恬物熙。则常须而日用者,固久厌饫狼籍,而 ……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