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堤上的遐思(史貴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大堤上的遐思》是中國當代作家史貴峰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大堤上的遐思
烏裕爾河的高母屯段有一道閘門,閘門處也叫河口,河口對着躍進水庫,河水漲潮時就要開閘放水,洶湧的河水咆哮着流進了躍進水庫,水庫方圓一百多萬平米,水草肥沃,魚蝦成群,是水鳥和候鳥的棲息之地,更是縣內水產最豐盈的大水泊,水庫的大堤年年有維修改造,可謂滴水不漏,固若金湯。
我不止一次地來到躍進水庫,只有站在大堤上才能看到那一望無際的水面,仿佛天水相連,海天一色,魚兒不時地越出水面,成群的野鴨子在水裡時隱時現,小漁船划來划去,有一些漁民是從山東沂蒙地區雇來的,大堤邊上的那些魚窩棚就是他們的臨時住所,幾乎都是夫妻倆,他們劃着小船,唱着沂蒙山小調,歡快地撒下了漁網。
躍進水庫盛產鯉魚、鯽魚、花鰱、草根、大的都有二十多斤,小的更是當地美味,有蛤蟆、泥鰍、小蝦,這些不起眼的東西用大醬和紅辣椒燉上,香美的你止不住多喝二兩高粱燒,酒後在大堤上涼風一吹,詩人會見景抒情,作家會用靈感寫出美文,畫家更會精心勾畫那一片蘆葦和展翅的白鷺,歌手會縱情唱出「在水一方」,漁民夫婦可以在月光下,牽手漫步走進水裡,如鴛鴦戲水般互相柔情,洗去一天的疲勞。
躍進水庫魚肥水美,是依安一道靚點,可有多少人知道這個水庫修建時的艱難困苦歲月嗎?
我的家鄉離水庫有40公里,修建這個水庫時我的爺爺和父親都來了,還有我們屯子一半的男女老少,他們在嚴寒中戴上狗皮帽子,穿上笨重的靰鞡,趕着牛馬爬犁,在紅旗招展,口號聲聲中頑強地勞動着。我父親是生產隊長,在水庫南面的高母屯找了幾家房子,供社員們食宿,我爺爺給半屯子人做飯,可是帶來的糧食只有土豆和凍甜菜疙瘩,因為正趕上了五八年挨餓,屯子人把能填飽肚子的食物都帶到了工地上,儘可能地不讓幹活的鄉親們挨餓。我母親今年八十歲了,一提起那些年就眼含熱淚,老人家和我講過:那年正挨餓,二姐剛出生,母親沒有奶水,險些把二姐扔掉,幸虧屯子裡有幾個老媽媽,是她們每人一口奶輪流着餵把二姐將就活的。姥姥家送來一筐土豆,母親在灶坑裡燒熟後,給大哥吃了土豆,大姐在一旁撿土豆皮吃。
水庫的工地上,老孫大娘帶着五歲的孩子來的,孩子在工地上凍得直哭,鼻涕成了冰溜子,還有婦科病的宋二嬸,回家不久就成了癱子。
修建這座水庫,依安老一代人付出的太多了!
今天的水庫,不僅保障了當地人民不受洪水的災害,同時也灌溉了烏裕爾河兩岸的萬畝水田。更有鮮美的水產令一些美食家品嘗,可是,修建水庫的人有的一輩子也沒嘗到水庫魚的滋味。
依安強大了,陶瓷文化成了依安的一張名片,成立了依安陶瓷文化藝術節這個隆重的日子,當地五色土、石英砂的充分利用,炫彩了依安。
今年五一,一個出色的陶瓷企業的老總找到了我,讓我幫助寫寫陶瓷文化的後續發展,並拿來了向縣委提出的申請草稿,讓我斧正,我看後大吃一驚,這個外來企業的老總居然要把躍進水庫更名為「龍瓷湖」,而且還讓我編一個關於「龍瓷湖」的民間傳說。
我並沒有好意思當面拒絕他,把這些材料放在書櫃裡,讓它永遠塵封吧!
我不能去瞪着雙眼說胡話的,躍進水庫是我的祖先和鄉親們流汗流血建起來的,那時期有多少眾人皆知的英模故事?為啥叫「躍進水庫」,我們的領導們沒有忘記五八年大躍進的艱難困苦時期。
9月份,我和幾個文友又來到了躍進水庫的大堤上,漁民楊大平接待了我們,他們夫婦把新捕到的鯽魚和小蝦燉好了,在魚窩棚里喝着美酒吃着鮮魚,望着水鳥嬉戲的水面,別有一番風味。
文友們吟詩作賦,歌聲不斷。楊大平頻頻敬酒,古銅色的臉上慢慢地成了醬紫色,他是高母屯人,從小在水庫邊長大,對躍進水庫自然有一番感情。我突然想起有人要把躍進水庫易名的事兒,就想聽聽他是怎樣回答?還沒等我說完,他居然勃然大怒,一巴掌拍在桌子上,臉色更紫了,瞪圓了雙眼道:「胡說八道,躍進水庫是我們老百姓一鍬一鎬修成的,我爺爺就是死在水庫工地的,誰想改名我姓楊的第一個不答應!」
他余怒未消,我耐心解勸,他一口乾了碗中的酒,狠狠地抹了一下嘴巴,我急忙轉移話題,他才裂開大嘴笑了。
喝完酒我們漫步在大堤上,涼風習習,我眼前仿佛看到水庫里千軍萬馬在那熱火朝天的年代中艱苦地勞累着。耳旁又響起我小時候孫大娘常說的戰鬥口號:「躍進水庫是條溝,千軍萬馬在里修......」[1]
作者簡介
史貴峰,男,1966年出生在黑龍江省依安縣中心鎮永吉屯,2009年開始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