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堤上的遐思(史贵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大堤上的遐思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大堤上的遐思》中国当代作家史贵峰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大堤上的遐思

乌裕尔河的高母屯段有一道闸门,闸门处也叫河口,河口对着跃进水库,河水涨潮时就要开闸放水,汹涌的河水咆哮着流进了跃进水库,水库方圆一百多万平米,水草肥沃,鱼虾成群,是水鸟和候鸟的栖息之地,更是县内水产最丰盈的大水泊,水库的大堤年年有维修改造,可谓滴水不漏,固若金汤。

我不止一次地来到跃进水库,只有站在大堤上才能看到那一望无际的水面,仿佛天水相连,海天一色,鱼儿不时地越出水面,成群的野鸭子在水里时隐时现,小渔船划来划去,有一些渔民是从山东沂蒙地区雇来的,大堤边上的那些鱼窝棚就是他们的临时住所,几乎都是夫妻俩,他们划着小船,唱着沂蒙山小调,欢快地撒下了渔网。

跃进水库盛产鲤鱼鲫鱼、花鲢、草根、大的都有二十多斤,小的更是当地美味,有蛤蟆、泥鳅、小虾,这些不起眼的东西用大酱和红辣椒炖上,香美的你止不住多喝二两高粱烧,酒后在大堤上凉风一吹,诗人会见景抒情,作家会用灵感写出美文,画家更会精心勾画那一片芦苇和展翅的白鹭,歌手会纵情唱出“在水一方”,渔民夫妇可以在月光下,牵手漫步走进水里,如鸳鸯戏水般互相柔情,洗去一天的疲劳。

跃进水库鱼肥水美,是依安一道靓点,可有多少人知道这个水库修建时的艰难困苦岁月吗?

我的家乡离水库有40公里,修建这个水库时我的爷爷和父亲都来了,还有我们屯子一半的男女老少,他们在严寒中戴上狗皮帽子,穿上笨重的靰鞡,赶着牛马爬犁,在红旗招展,口号声声中顽强地劳动着。我父亲是生产队长,在水库南面的高母屯找了几家房子,供社员们食宿,我爷爷给半屯子人做饭,可是带来的粮食只有土豆和冻甜菜疙瘩,因为正赶上了五八年挨饿,屯子人把能填饱肚子的食物都带到了工地上,尽可能地不让干活的乡亲们挨饿。我母亲今年八十岁了,一提起那些年就眼含热泪,老人家和我讲过:那年正挨饿,二姐刚出生,母亲没有奶水,险些把二姐扔掉,幸亏屯子里有几个老妈妈,是她们每人一口奶轮流着喂把二姐将就活的。姥姥家送来一筐土豆,母亲在灶坑里烧熟后,给大哥吃了土豆,大姐在一旁捡土豆皮吃。

水库的工地上,老孙大娘带着五岁的孩子来的,孩子在工地上冻得直哭,鼻涕成了冰溜子,还有妇科病的宋二婶,回家不久就成了瘫子。

修建这座水库,依安老一代人付出的太多了!

今天的水库,不仅保障了当地人民不受洪水的灾害,同时也灌溉了乌裕尔河两岸的万亩水田。更有鲜美的水产令一些美食家品尝,可是,修建水库的人有的一辈子也没尝到水库鱼的滋味。

依安强大了,陶瓷文化成了依安的一张名片,成立了依安陶瓷文化艺术节这个隆重的日子,当地五色土、石英砂的充分利用,炫彩了依安。

今年五一,一个出色的陶瓷企业的老总找到了我,让我帮助写写陶瓷文化的后续发展,并拿来了向县委提出的申请草稿,让我斧正,我看后大吃一惊,这个外来企业的老总居然要把跃进水库更名为“龙瓷湖”,而且还让我编一个关于“龙瓷湖”的民间传说。

我并没有好意思当面拒绝他,把这些材料放在书柜里,让它永远尘封吧!

我不能去瞪着双眼说胡话的,跃进水库是我的祖先和乡亲们流汗流血建起来的,那时期有多少众人皆知的英模故事?为啥叫“跃进水库”,我们的领导们没有忘记五八年大跃进的艰难困苦时期。

9月份,我和几个文友又来到了跃进水库的大堤上,渔民杨大平接待了我们,他们夫妇把新捕到的鲫鱼和小虾炖好了,在鱼窝棚里喝着美酒吃着鲜鱼,望着水鸟嬉戏的水面,别有一番风味。

文友们吟诗作赋,歌声不断。杨大平频频敬酒,古铜色的脸上慢慢地成了酱紫色,他是高母屯人,从小在水库边长大,对跃进水库自然有一番感情。我突然想起有人要把跃进水库易名的事儿,就想听听他是怎样回答?还没等我说完,他居然勃然大怒,一巴掌拍在桌子上,脸色更紫了,瞪圆了双眼道:“胡说八道,跃进水库是我们老百姓一锹一镐修成的,我爷爷就是死在水库工地的,谁想改名我姓杨的第一个不答应!”

他余怒未消,我耐心解劝,他一口干了碗中的酒,狠狠地抹了一下嘴巴,我急忙转移话题,他才裂开大嘴笑了。

喝完酒我们漫步在大堤上,凉风习习,我眼前仿佛看到水库里千军万马在那热火朝天的年代中艰苦地劳累着。耳旁又响起我小时候孙大娘常说的战斗口号:“跃进水库是条沟,千军万马在里修......”[1]

作者简介

史贵峰,男,1966年出生在黑龙江省依安县中心镇永吉屯,2009年开始写作。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