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塞繆爾·威廉·邦尼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塞繆爾·威廉·邦尼(1815年 - 1864年),外文名:Samuel William ,美國美部會派遣來華的傳教士。

美國公理會差會(American Board of Commissioners for Foreign Missions,ABCFM)全稱是美國公理宗海外傳道部,簡稱美部會,是第一個美國基督教[1]海外傳教機構。1810年,美國馬薩諸塞州威廉斯學院的一批畢業生提議成立,1812年正式創立。1961年和其他機構合併成立美國聯合基督教會差會[2](United Church Board for World Ministries)。

人物簡介

1815年3月8日,出生於美國康涅狄格州的紐黑文,父親是威廉•邦尼牧師。早年,邦尼在家庭教育並通過自學獲得知識。1832年,他受僱於韋氏字典的出版人—馬薩諸塞州斯普林菲爾德的麥林先生。1837年,他開始在普柯普西教書。這年他受洗入教,並於次年1月28日加入艾倫街教會。1840年,他成為紐約大學的學生,不過在第二年便轉入俄亥俄州的雷恩神學院。在朋友們的資助下,他一直讀到1844年。在課程即將結束時,他接到美部會的任命,成為一名即將前往印度的傳教士,但是,後來一個偶然事件令他改變了目的地。

有一次,他在紐約的汽車上碰巧遇到聾啞機構的埃蒂森•凱里牧師,凱里牧師向他提起,中國的馬禮遜教育協會還缺一名老師,而原本擔任布朗牧師助手的咩士先生,下一年將不再擔任這一職務。經過一番考慮之後,邦尼接受了這個建議,並答應美部會在結束馬禮遜教育協會的工作後,繼續擔任他們的傳教士。1844年底,他和布朗牧師一起乘坐女獵人號離開紐約,於第二年3月10日抵達香港,到港後,邦尼立刻投入到學校的緊張工作,直到咩士一年後回來接手。

繼而,他以美部會傳教士的身份前往廣州。1847年,邦尼努力在廣州商館外暫時找到了住所。1848年,他無法在廣州城對岸河南的寺廟中繼續居住,而一度在河南一位當地商人的商行中暫住。後來,在廣州城邊荷蘭炮台下游地區租住了一間房子,並且在相當一段時間裡穿着中囯服裝進行傳道。1850年至1853年期間,他在黃埔和新城居住,在那裡主要從事海員的福利工作。期間,曾經與一艘來華商船的船主、意大利愛國者加里波會面。

1854年,當衛三畏跟隨佩里將軍前往日本後,邦尼回到廣州,暫時負責美部會印刷所的工作。該年末,他返回美國,途中遊歷爪哇、德國、英國等地。在美國期間,邦尼為傳播福音做準備,投身於神學的學習中,後即被按立為牧師。1856年7月,他在紐約州奧爾巴尼同所羅門•馮•勒瑟將軍的女兒凱瑟琳•維斯切爾結婚,8月離開美國。闊別兩年以後,他又重新踏上中國的土地。傳教士因戰爭被驅逐至澳門,邦尼在此居住了近二年時間,並於1858年底同其夫人一起回到廣州,重新開始在那裡的傳教,並且繼續管理學校。

1861年,邦尼和比奇牧師、迪克森醫生,以及索伯恩先生一起,從內陸穿過湖南前往漢囗,並在離開廣州39天後的19日帶動該地。在漢口稍作停留後,邦尼經由上海返回廣州。1862年3月,為夫人的健康考慮,邦尼帶她去了一趟日本。同年12月,他和格雷牧師以及畢牧師一起,前往廣東省內陸地區。到了長寧以後,他們遇到一群強盜,將他們的衣服、錢財、馬匹,以及行李都洗劫一空,幸而當地的好心人為他們提供了回程所需的物資。

1863年,邦尼與一些朋友第二次溯北江北上到韶關。1864年7月27日,已經被疾病纏身兩個月的邦尼,最終因傷寒和腹瀉在廣州不幸去世,享年50歲。此後他的遺孀也加入差會,在廣州繼承他未完的事業,生前著有: Phrases in the Canton Colloquial Dialect(《廣州方言習語》), 8K本,98頁,廣州,1853年。2、 The Seaman's Compass and Chart; for daily use, afloat or ashore(《水手日常在海上和岸上使用羅盤和海圖》),12K本,香港,1861年。紐約再版,208頁。

參考文獻

  1. 基督教的基本教義是什麼,學習啦,2021-05-19
  2. 第二節 差會、教派、教堂,上海地方志辦公室,2008-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