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塔林(愛沙尼亞語:Tallinn)是波羅的海最內部的芬蘭灣濱的愛沙尼亞共和國的首都。舊稱列巴爾(德語、丹麥語: Reval),沙俄時代名為列威利(Ревель),前蘇聯時代名為塔林(Таллин)。人口約42萬。舊城是列入世界遺産名錄的「塔林歷史城區」。2011年當選歐洲文化之都。
城市景觀
塔林生動活潑但寧靜,荒謬的上鏡,並充滿了奇妙的風景-古老的教堂,中世紀的街景和貴族的房屋。塔林擁有令人愉悅的食物和生機勃勃的現代文化,儘管21世紀發展迅猛,但塔林仍保留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列出的老城區(歐洲最完整的圍牆城市之一)的童話魅力。除了一些繁榮的後蘇聯發展的例子外,這座城市還清楚地意識到,保持優雅比黃銅來更好。因此一流的餐廳,大氣的酒店和精油的旅遊機器如雨後春筍般蓬勃發展。[1]如今,塔林已成為塔林愛沙尼亞的文化中心擁有一所科學院。理工學院,美術學院和教師培訓學院;音樂學院;還有幾個劇院和博物館。為國內和國際航班提供服務的塔林機場是波羅的海最大的機場。
人文歷史
在公元前2千年已經有一群說波羅的-芬蘭語支的部落在此定居。 1154年塔林被阿拉伯人製圖師穆罕默德·伊德里西記錄在他的世界地圖上。 作為與俄羅斯與斯堪地那維亞貿易的主要港口,塔林成為了丹麥王國擴張的目標,於1219年後塔林由丹麥統治。它被丹麥人佔領後在托姆比亞山上建造了一座新堡壘。貿易蒸蒸日上,特別是在塔林於1285年加入漢薩同盟之後。1346年,該貿易被賣給條頓騎士團,並在1561年解散後移交給瑞典。彼得一世(大帝)在1710年佔領了塔林,在成為獨立首都之前,它一直是俄羅斯的一座城市愛沙尼亞從1918年到1940年(愛沙尼亞附於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從1940年至1991年)的城市被德軍佔領1941年至1944年,嚴重受損。1991年愛沙尼亞最高蘇維埃宣布獨立後,塔林成為新獨立國家的首都。 無論是在1940年還是在1944-49年,塔林的許多愛沙尼亞公民被驅逐和監禁。 蘇軍部隊被指控陰謀,與德國合作,並反對集體化。在流亡者中,很大一部分定居在瑞典或北美。俄羅斯人移民到愛沙尼亞首都,現在佔人口的五分之二。愛沙尼亞人約佔該市人口的一半。
地理位置
塔林位於愛沙尼亞北海岸,芬蘭灣的南岸,離北方對岸的芬蘭首都赫爾辛基約80公里。 塔林最大的湖泊是於萊米斯特湖(9.6平方公里),是城市的主要飲用水源。第二大湖哈爾庫湖面積1.6平方公里。與許多大城市不同,塔林唯一較大的河流位於塔林郊區的皮里塔區。其河谷因自然的湖光山色而被列為保護區。 一個石灰岩懸崖貫穿整個城市。塔林的最高點在城市西南部的內姆梅區,海拔64公尺。 塔林的海岸線有46公里長,有3個較大的半島: 科普利半島(Kopli)、帕利亞薩雷半島(Paljassaare)和卡庫麥埃半島(Kakumäe)。
經濟
塔林是主要的商業和漁港及工業中心。造船和機械製造領導一系列工程行業,並且生產許多消費品。流行音樂於2007年估計值是396,852。[2] 自資本主義化、加入歐盟以來,塔林的經濟日新月異。西歐資本大舉流入。另外隣國芬蘭的企業也大量進駐塔林,其中包括著名的百貨店斯托克曼購物廣場。來自北歐資本的酒店也相繼開業。IT産業發達,有「波羅的海矽谷」之稱。實際上,塔林也是加利佛尼亞州的矽谷的都市洛思加圖斯的姊妹城市。Skype就是在塔林發家的著名IT公司。
旅遊景點
塔林歷史悠久的許多文物得以倖存或被修復,特別是在托姆比亞山和古老的有圍牆的下城區。其中包括13世紀的Toom教堂,哥特式Oleviste和Niguliste教堂,1410年的大市政廳,14世紀的Rathus以及大部分舊城堡。該城市的歷史中心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 1997年成為世界文化遺產。 塔林的熱門景點包括老城區,各種教堂,大教堂,塔樓,防禦工事和卡德里柯宮藝術博物館。但是這座城市並沒有停留在其歷史桂冠上。水上飛機場的新的海上和軍事博物館在秋天的日子裡是一個很好的分散注意力的地方。艦船,飛行模擬器和1930年代潛艇在蘇聯和俄羅斯海軍中服役直至令人驚訝的是,這些只是最近的亮點。[3]
教育
- 塔林大學
- 愛沙尼亞音樂學院
- 愛沙尼亞美術學院
- 愛沙尼亞國家防衛學院
- 愛沙尼亞路德會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