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埃塞俄比亚基督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全景视觉网 的图片

埃塞俄比亚基督教埃塞俄比亚基督教各派的统称。埃塞俄比亚总人口约6256.5万(2000年),基督徒约4068万,约占总人口65.02%。其中新教有宗派31个,约1162.9万人,独立宗派有7个,约11.6万人,圣公会有宗派1个,约1000人,天主教有宗派1个,约42万人,东正教有宗派3个,约3800万人,新兴宗派有2个,约1.9万人。有6种语言的足本《圣经》译本,12种语言的《新约圣经》译本,4种语言的非足本《圣经》译本。主要信仰东正教,其中埃塞俄比亚正教会有教堂2万座;新教教会有:以马内利浸信会、福音之光(Birhane Wengel)会、基督教会、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神召会、信义宗等。

圣经》是基督教重要的经典,在基督徒心中,《圣经》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是其信仰和生活的唯一准则。其具体包括《旧约圣经》和《新约圣经[1]。《旧约圣经》即犹太教的《圣经》,是从犹太教承受下来的。《新约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共27卷,包括记载耶稣生平、言行的“福音书”,叙述早期教会情况的《使徒行传》[2],传为使徒们所写的《书信》和《启示录》。

简介

公元4世纪初,基督教由圣费鲁门蒂斯(St.Frumentius)和提尔的爱德休(Edesius of Tyre)从叙利亚传入当时的阿克苏姆王国。451年,卡尔西顿公会议上反对基督二性论,同君士坦丁堡教会分裂而独立,形成基督一性论教派,在埃及和埃塞俄比亚占主导地位,其宗教仪式使用科普特语,因此也被称为科普特教会,并为埃塞俄比亚的国教。1622年,国王苏孙约斯(Susenyos,1607—1632年在位)正式臣服于罗马天主教,发弃绝誓愿,抛弃基督一性论,王子瓦西里德(1632—1635年在位)继位后,把所有天主教传教士驱逐出境。至19世纪前,埃塞俄比亚禁止传教活动。19世纪后半叶,各传教会派遣传教士进入东非。沙皇俄国利用科普特教会与俄罗斯东正教会的历史联系,先后于1888年和1894年派出一些东正教神父、“宗教代表团”、武装分遣队等进入埃塞俄比亚,但由于法国殖民者和英国人的破坏而失败。1896年,国王西奥多对外国传教士采取强硬措施,一律予以监禁或驱逐。

一战后,在塞拉西皇帝统治时期,天主教传教会以各种形式重新进入埃塞俄比亚,并一度取得一定的地位。至1959年,埃塞俄比亚教会的都主教即阿布拿由科普特正教会牧首任命,教会开始独立;1959年第一次由本国人担任大主教,并改名为埃塞俄比亚正教会,教会元首享有牧首头衔。当时宪法规定皇帝是教会的最高元首。由于这个教会同国内最大民族安哈拉族关系密切,在全国居民中约有45%人信奉基督教(科普特基督徒占98%),于是在相当长时期中成为帝国政权的重要支柱之一,在国家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有较大影响。在帝国时期,全国设立15个主教教区,最高机构为由大主教主持的主教会议。大主教为皇室委员会成员。该教会在全国占有48%的土地。1974年,海尔·塞拉西皇帝被废黜,军政权曾对银行、保险公司等实行国有化,并颁布“农村土地国有化”法令等,对宗教打击极大,发生一些冲突,但政权基本上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大主教是阿布拿特克尔·赫马诺特。1977年6月,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新任大主教保罗斯·泽杜阿就职。新教在埃塞俄比亚的历史较短。1978年3月,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有200名宗教领袖(包括伊斯兰教、科普特教会和新教)宣布支持社会主义埃塞俄比亚,并宣布:“不论现在和将来,信仰都不应成为具有政治目的的因素。”1991年后,实行宗教自由政策。埃塞俄比亚礼仪使用吉兹语,作为口语在早期中世纪绝迹。埃塞俄比亚基督教具有独特的犹太特色,其《圣经》另外包括《千禧年书》和《以诺一书》。

参考文献

  1. 《圣经》为什么分旧约和新约,我爱历史网,2021-04-27
  2. 《使徒行传》与早期教会的建立,新浪博客,2011-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