垣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垣(拼音:yuán)是汉语二级通用规范汉字 。此字始见于战国金文,本义为墙,古时的城池或官署都会有院墙,故引申为城池,或某些官署的代称。墙用于划分一定的范围,因此“垣”在传统的天文学术语中,又指所划定的星座范围,专称中宫的太微垣、紫微垣、天市垣为三垣。[1]
说文解字
【卷十三下】【土部】雨元切(yuán) 墙也。从土亘声。𩫧,籀文垣从𩫖(𩫏)。
说文解字注
墙也。此云“垣者,墙也”,浑言之;墙下曰“垣蔽也”,析言之。垣蔽者,墙又为垣之蔽也。垣自其大言之墙自其高言之。 从土,亘声。雨元切,十四部。
广韵
雨元切,平元匣 ‖ 亘声元1部(yuán) 垣,垣墉也。又姓,汉西河太守洛阳垣恭也。
康熙字典
【丑集中】【土部】垣·康熙笔画:9;部外笔画:6 古文:𩫧 (yuán)《唐韵》雨元切。《集韵》《韵会》于元切。并音袁。 卑曰垣,高曰墉墙也。《释名》:援也。人所依阻,以为援卫也。《诗·大雅》:大师维垣。《左传·襄三十一年》:子产尽壤其馆之垣,而纳车马焉。 又星有上、中、下三垣。《史记·天官书》:上垣,太微宫垣,十星;东垣,北上相,名左掖门;西垣,北上将,名右掖门。《唐书·权德舆传》:左右掖垣,承天子诰命,中垣紫微宫垣十五星,左右掖与太微垣同。《湘山野录》:艺祖居潜日,为赵普飮,居席左。搏怒曰:紫微垣一小星,居上次,可乎。斥之,使居帝右。下垣天市宫垣二十二星。《癸辛杂志》:扬州分野,正値天市垣,所以人多好市。 又古邑名。《一统志》:垣即周召分陕处,宋攺曰垣曲。 又东垣,秦县。《史记·高帝纪》:代相陈豨反,帝亲征,豨将以东垣降,因改曰真定。 又玉名。《骈雅》:婴垣,美玉。《山海经》:羭次之山,其阳多婴垣之玉。 又姓。汉西河太守垣恭。 (huán)又《集韵》胡官切,音桓。义同。亦作𥥣。 又《易林》:噂噂所言,莫如我垣。欢嘉坚固,可以长安。◎按:言垣本元韵,安字宜叶音鸳。《正字通》:垣改音延,安音烟,则言字错入先韵矣。 (yán)又叶夷然切,音延。刘桢《赠徐干诗》:谁谓相去远,隔此西掖垣。拘限清切禁,中情无由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