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融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圆融是中华思想文化术语。
关于汉字的起源[1],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2]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最早刻划符号距今8000多年。
名词解释
圆满融通。在佛教典籍中,圆融既指各种事物之间相互融通统摄的本来状态,也指避免偏执任一见地的真理观。如天台(tāi)宗说空、假、中三谛,分疏三个层面的真理,有别于传统的二谛,凸显了不落空有两边、又不离两边的圆融意旨。而华严的“六相圆融”,指出一切事物都有总、别、同、异、成、坏三对看似矛盾的方面,其实超越了概念的对立,可于一体具现。
引例1
分别者,但法有粗妙:若隔历三谛,粗法也;圆融三谛,妙法也。 (释智顗(yǐ)《妙法莲华经玄义》卷一上) (所谓差别,只是说认识的粗浅和精妙之分:如果三谛之间互相排斥,这就是一种粗浅的认识;如果三谛互相融通统摄,则为精妙的认识。)
参考文献
- ↑ 中国“汉字”从何而来?每个汉字,都是仓颉造出来的吗?,搜狐,2022-10-01
- ↑ 造字的仓颉,为何叫“仓颉”?甲骨文揭开了颠覆性的一幕,搜狐,2022-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