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國庫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國庫券

國庫券(Treasury Securities)是指國家財政當局為彌補國庫收支不平衡而發行的一種政府債券。國庫券是1877年由英國經濟學家和作家沃爾特·巴佐特發明,並首次在英國發行。因國庫券的債務人是國家,其還款保證是國家財政收入,所以它幾乎不存在信用違約風險,是金融市場風險最小的信用工具。中國國庫券的期限最短的為一年,而西方國家國庫券品種較多,一般可分為3個月、6個月、9個月、1年期四種,其面額起點各國不一。國庫券採用不記名形式,無須經過背書就可以轉讓流通。[1]

歷史編

國庫券是1877年由英國經濟學家和作家沃爾特·巴佐特發明,並首次在英國發行。沃爾特認為,政府短期資金的籌措應採用與金融界早已熟悉的商業票據相似的工具。後來許多國家都依照英國的做法,以發行國庫券的方式來滿足政府對短期資金的需要。在美國,國庫券已成為貨幣市場上最重要的信用工具。[2]

特點

利率變動因素

國庫券利率與商業票據、存款證等有密切的關係,國庫券期貨可為其它憑證在收益波動時提供套期保值。流動性強。國庫券有廣大的二級市場,易手方便,隨時可以變現,信譽高。 國庫券是政府的直接債務,對投資者來講是風險最低的投資,眾多投資者都把它作為最好的投資對象。

國庫券的利率一般雖低於銀行存款或其他債券,但由於國庫券的利息可免交所得稅,故投資國庫券可獲得較高收益。[3]

各國國庫券

中國

1983年發行的面值為50元的國庫券。

中國發行國庫券的歷史不長,只有50多年的歷史。1950年國家發行了最早的國家債券「人民勝利折實公債」,人民勝利折實公債的單位定名為「分」,第一期公債總額為1億分,於1月5日開始發行,公債年息5厘。第二期因國家財政經濟狀況好轉,停止發行。公債票面分為:一分、十分、一百分、五百分四種。 1950年公債的發行拉開了中國發行國庫券的序幕。早期公債的發行,是新中國成立初期為了支援解放戰爭,迅速統一全國,以利於安定民生,恢復和發展經濟,中央人民政府採取的重要金融措施。此後中央財政部於1954年至1958年之間又發行了「國家經濟建設公債」。到了1958年這個特殊的年代,國家的經濟秩序由於「大躍進」、「浮誇風」被打亂,國債被迫暫停。直到1981年國家恢復國債的發行。

1981年以後至1996年的十多年內,發行的國庫券都是實物券,面值有1元、5元、10元、50元、100元、1000元、1萬元、10萬元、100萬元等。從1992年國家開始發行少量的憑證式國庫券,1997年開始就全部採用憑證式和證券市場網上無紙化發行。但在國庫券恢復發行之初的20世紀80年代,很多人對國庫券和當初發行的股票一樣認識不清,那時發行採用攤派的形式。進入20世紀90年代,人們逐漸對國庫券有了認識,國庫券採用承銷包銷方式發行,國庫券的發行也走了一條曲折的道路。[4]

美國

美國的國庫券是美國財政部通過公債局發行的政府債券。

T-Bills是TreasuryBills的簡寫,美國財政部發行的短期債券,期限不超過一年。

T-Notes是TreasuryNote的簡寫,美國財政部發行的中期債券,期限不超過十年。

T-Bonds是TreasuryBonds-soul的簡寫,美國財政部發行的長期債券,期限十年以上。

TIPS是TreasuryInflationProtectedSecurities的簡寫,又叫通漲保值債券,1997年1月15日由美國財政部首次發行,規模為70億美元。除了擁有一般國債的固定利率息票外,TIPS的面值會定期按照CPI指數加以調整,以確保投資者本金與利息的真實。[5]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