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與人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國學與人生 |
《國學與人生》東方夫子編著,由海潮出版社在2006年12月出版。以國學源頭為底蘊,參透人生,智慧,幫助人們點亮智慧的心燈。
基本內容
書名:國學與人生
作者:東方夫子編著
ISBN:10位[7802133106]13位[9787802133105]
出版社:海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12
定價:¥39.80元
內容提要
儒家以「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為座右銘,以「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完美的人生理想,是世間最真、善、美的理想體系,是傳統中國人在人間作為完人的行為準則。但是,對形而上的探討,或者說對於宇宙終極真相和個人生命最終歸宿的問題,則缺乏了解和研究。一句「子不語」擋住了多少燦爛的陽光!這是一個國人的悲哀——有些中國人不了解中國文化。
為了重建國學,振興國學,我們編著了這本書。一百多年前,力倡國學的梁啓超語重心長地告誡青年同胞:「吾不患外國學術之思想之不輸入,吾唯患本國學術思想之不發明。」他激情洋溢地呼喚中西文明的「交媾」。以育出中華新文化的「胎兒」。一百多年過去了。當初的青年都已作古,而今我們更加任重而道遠。文化建設是一項千秋百代的事業,為此,我們對人類文明史上那些經久不衰,閃爍着無限智慧的作品理應重新審視。
本書沒有詳盡地去論述每一種學說,只是想就一些讀者感興趣、學說精髓發表一孔之見,也算是表達一種選擇的意向。從中你可以重新審視我們祖先留下來的這份遺產,從中真正認識到國學的價值,轉變你的觀念,獲得更多的精神啟示,成就一個充實而豐富的人生。
筆者認為,無論未來中國文化怎樣發展,它必定是從中國傳統文化的根上發出,即使我們移植西方文化,也須嫁接在中國文化的根基上。因此筆者編著這本書的目的,就是試圖去探尋中化文明的根基。
推薦
這是每一位中國人都應該用心去讀國學經典加人生哲學。本書以國學源頭為底蘊,參透人生,智慧,幫助人們點亮智慧的心燈。將中國傳統的古典哲學家們的理論匯集在一起,讓孔子的「仁德」、老子的「道德」、墨子的「兼愛」、荀子的「陰陽」來引導人們的人生之路!
本書匯集了中國傳統的國學思想,就一些讀者感興趣、學說精髓發表一孔之見,也是表達一種選擇的意向。從中你可以重新審視我們祖先留下來的這份遺產,真正認識到國學的價值,轉變你的觀念,獲得更多的精神啟示,成就一個充實而豐富的人生。
目錄
第一章 孔子論人生一成德之教,為己之說
仁德:人的標準是仁
義利:見利應思義
寬容:凡事不必苛求
立志:志當存高遠
忠恕:士大夫的忠恕之道
言和:以和為貴,和而不同
曠達:不怨天,不尤人
堅持:欲速則不達
中庸:為人處世應有法
忍讓:小不忍則亂大謀
用人:用人不避嫌
教育:因材施教,有教無類
學習:學無止境
第二章 老子論人生——行「大道」,無為而無不為
道:得「道」和守「道」
無為:為人處世之方
實惠:聖人之治
禍福:禍福相依,萬法自然
剛柔:以柔克剛,決勝之道
動靜:立身處世要守本舍末
進退:學會居「卑」處「下」
寵惑:正確對待榮辱、誘惑
拙巧:絕對棄智
治亂:不值得信任,才不被信任
仕隱:功成應知身退
第三章 墨子論人生一不失本色兼愛世人
「賤」:人窮志不窮
兼愛:視人如己,愛天下
功利:對等互利,相愛相利
志功:知人識人要看其全面
非攻:戰爭是最大的不義
非命:打造激情人生
實用:尚節儉,重實用
「尊天」:真理掌握在「上天」手中
修身:修身可以養性
尚賢:尊重人才,招賢納士
求真:追求真知應有法
第四章 孟子論人生——浩然正氣,貴真求善
迂闊:不急功近利
仁愛:人性善,仁者愛人
名實:不為虛名所累
磨難: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真色:不失人之本色
達練:達觀通圓
進取:堅韌與執著的人生態度
王道:行仁政,以德服人
人道:循道而行,事在人為
「窮」與「達」: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第五章 莊子論人生——高潔曠達,逍遙自在
逍遙:超越自我,每天逍遙
道:讓生命沒有負擔
真我:做真人,知天知人
曠達:生死無變於己
和諧:樸素而又純真
應變:做有「水智慧」的人
放棄:學會放棄,升華生命
利害:得利不要忘害
平常:以平常心做平常事
參透:在實踐中悟道
用處:世上沒有無用之物
第六章 荀子論人生——人定勝天,積極進取
信仰:人定勝天
制度: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風格:進取人生
權衡:克服認識上的片面性
戒律:君子應潔身自好
榮辱:要有自知之明,敢於反省
修身:治氣養心之術
禮法:禮法並用
陰陽:明於天人之分
性情:怡養性情
第七章 韓非子論人生——治國安邦,法治為一
法:法不阿貴,賞罰分明
術:不可輕信一面
勢:因勢利導,鞏固權勢
利害:別輕易暴露自己的目的
務實:辟虛文尚實利
道理:聖人之治
德與法:不務德而務法
六反:治國必有法
有度:治國之保障
用人:官員的使用和考核
第八章 管子論人生——知天得道,以民為本
天地:天地有「則」
道:知天得到,順天用道
天與人:天道與人道,法天象地
治國:一體之治,實事求是
愛民:失民心者失天下
農商:家商並舉,國富民強
禮節:倉廩實而知禮節
價值觀:義禮並重與禮法相輔
人才觀:百年樹人與舉賢不避親
用人:三本四固的用人標準
第九章 孫子論人生——大智大愚,謀略為上
慎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
全勝:不戰而屈人之兵
詭道:發揮才智,不遺餘力
奇正:出奇制勝
虛實:形人而我無行
主動:致人而不致於人
絕境:陷之死地而後生
廟算: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了解: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神速:兵貴神速,以快制快
大患:舉軍而爭利
博愛:愛兵如愛子
第十章 鬼谷子論人生——縱橫捭闔,應變有術
捭闔術:以陰求陽,陽動陰止
反應術:欲擒故縱,善於反聽
內楗術:進說辭與獻計謀
抵嵫術:全身而退,保全自我
飛箝術:用褒獎手段箝住對方
忤合術:善於向「背」,精於「忤合」
揣情術:善於揣度,審時度勢
摩意術:用之有道,其道必隱
量權術:當取則取,當舍則舍
謀慮術:設謀要權衡策略
決物術:深知事理,善於變通
第十一章 《易經》與人生——宇宙萬象,哲理之源
易象:相反相成,有無相生
四義:宇宙自然衍化之道
陰陽辯證:無所不包的智慧源泉
八卦類比:無往不利的思維方式
六十四卦:宇宙萬物法則
達人:達乎大人境界
使命:窮理盡性生以至於命
天道:通天下之志,定天下之業
悟道:見山是山,見水是水
蓄聚:積蓄力量,正確選擇
書摘
見利應思義
孔子說:「不義而富且貴,與我如浮雲」,在孔子心目中,行義市人生最高價值,在貧富與道義發生矛盾時,他寧可受窮也不會放棄道義。每一個人都希望得到「利」,這是人之本性。但是在追求「利」的過程中,孔子強調的就是「見利不應忘義」,得利要在「義」的基礎上。即是君子求利,要取之有道。孔子的安貧樂道並不能看做是不求富貴,只求維護道,這並不符合歷史事實。孔子也曾說:「富與貴,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求利"和「性善"並不矛盾
孔子雖認為人性本善,不過他從來不是禁欲主義者,並不反對人們追求利慾。不僅如此,在某種程度上他還流露出求富的思想。當孔子見到衛國人口庶眾而不由嘖嘖讚嘆時,為他趕車的冉有問道:「衛國富有嗎?」孔子毫不猶豫地告訴冉有「富之」。他沒有為人口庶眾的衛國送上包裝整齊的仁義禮智信等精神食糧,而是送上了利——「富之」。甚至他自己也不單純是在追求仁義禮智信等精神食糧,而包含了「食不厭精,膾不厭細」(《淪語?鄉黨》)之類的物質食糧。他絲毫沒有掩飾自己內心的利慾要求:「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論語?述幣診)這些都說明了孔子有求「利」的目的和動機。孔子認為逐利與人性本善並不矛。在孔子眼裡,利慾不但不是惡的標誌,在某種意義上,或者說在某種境遇下,利慾還會突顯善、成就善。就是說,適當的利恰恰體現了善。所以,孔子看到衛國人口庶眾時首先想到的是「富之」,只有「富之」,解決了民眾基本的生活問題才可能防止不好的事情發生。「富之」的目的正合乎善的尺度。他說「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淪語?堯問》)也是這個意思。適當的利對集體和他人是一種善,對個人未嘗不是一種善。孔子說:「從心所欲,不逾矩。」(《淪語?為霹盼)「從心所欲」體現了孔子對自我欲望的肯定和尊重,即對利的肯定和尊重;在肯定的同時,孔子又特別強調「不愈矩」,就是說,利慾要建立在法度、道德允許的範圍內,不能超過這個範圍。達到「從心所欲,不愈矩」正是孔子的理想,這個理想自然是善的。
再來分析「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這句話,孔子的意思並不是要片面地追求個人的享樂,相反,他認為只有滿足了利慾要求才合乎禮儀規範,否則便是違禮,而違禮自然是惡的。故渴望併力爭得到適當的利正體現了孔子對善的追求和認同。那麼,什麼是適當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