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唐泰陵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唐泰陵是唐玄宗李隆基和元献皇后杨氏合葬墓地,位于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东北十五公里处五龙山余脉金粟山南,唐泰陵以山为陵,山腹中建造墓室,四周绕陵筑墙,气势磅礴,典型的大唐皇陵风格。陵区除唐玄宗和杨皇后主陵之外,还附葬宦官高力士陪葬墓。经专家考证,泰陵建制仿唐长安城,规模宏大,虽经一千多年风雨,现在神道两侧三十四对石刻基本保存完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唐泰陵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 唐泰陵

地理位置 陕西省蒲城县东北十五公里处五龙山余脉金粟山南

气候条件 温带季风气候

开放时间 全天

景点级别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门票价格 免费

著名景点 石像生

相关人物 唐玄宗李隆基、元献皇后杨氏


所属国家 中国

所属城市 陕西省渭南市

适宜游玩季节 春季

交通信息

乘车线路:渭南长途汽车站乘开往蒲城县的客车,在蒲城北站换乘开往师家山的班车在力士路(泰陵)下车可达[1]

主要景点

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李隆基谒桥陵至金粟山,见此山有龙盘凤息之势,谓左右曰:“吾千秋后,宜葬此地。”泰陵规模浩大,陵内封地方圆达38公里,设置分内外两城,布局酷似京师长安。现存石刻有:华表、天马、鸵鸟、石翁仲、石狮等。这些石雕刻工细腻,形象逼真,线条流畅,是我国石刻艺术的瑰宝珍品。一部分石刻已被破坏。陪葬于泰陵的有元献皇后和内侍高力士。1971年,在此地发现了200多年前早已断裂丢失的高力士墓碑下半部分,与原已发现的上半部分相接成全,通高4米,为研究高力士其人和唐朝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泰陵陵园规模宏大,据《省志》载,陵内封地达三十八公里,为诸陵中最大者。陵区以玄宫为中心,依山势构筑陵墙,平面布局分内外两城,酷似京师长安,内城四周各开一门,

地理位置

唐泰陵位于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东北十五公里处五龙山余脉金粟山南。此山海拔716米山峦起伏,逶迤蜿蜒。唐玄宗泰陵它也是以山为陵,山腹中建造墓室,四周绕陵筑墙。这里长眠着曾经励精图治赢得开元盛世的唐朝第六代皇帝唐玄宗李隆基。

明皇简介

唐泰陵是唐玄宗李隆基和元献皇后杨氏合葬陵墓,李隆基是唐朝第七个皇帝,唐玄宗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皇帝之一,因“开元之治”,他把唐王朝推上极盛的巅峰;因“天宝之乱”,他又把唐王朝推向几致覆亡的深渊;一折《长生殿》,使他流传千古;一曲《长恨歌 》,又使他遗恨终生。因此,就陵主而言,泰陵有着极大的旅游吸引力。唐玄宗(公元685-762年),名李隆基,又叫唐明皇,是唐睿宗李旦的第三个儿子,母窦皇后,封临淄郡王,后因平“韦后之乱”,拥睿宗复位有功,被封为太子。延和元年(712年)八月,他迫使其父禅位,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时年28岁,在位45年(公元712-756年)病死,葬泰陵。年号先天、开元、天宝。公元710年,韦皇后毒死中宗,以皇太后的身份临朝听政,并谋害相王李旦,李隆基联合姑母太平公主发动宫廷政变,铲除韦氏及其党羽,迫使少帝李重茂颁布诏书,让帝位于叔父相王旦。李隆基被立为皇太子。当时,宫廷的内部斗争十分激烈,太平公主在协助李隆基政变除掉韦后以后,依仗功大,日益骄奢,不可一世。朝中宰相7人,有5人和太平公主关系密切,姑侄关系特别紧张。延和元年(712年)六月,睿宗自称太上皇,把帝位传给了李隆基。先天二年(公元713年)七月,太平公主与其党羽密谋,企图发动政变,推翻玄宗,自为皇帝。但是这个阴谋很快被唐玄宗发现,他先发制人,杀死太平公主,彻底剪除了太平公主及其党羽。结束了武则天以来一连串的宫廷政变。唐玄宗统治初期,继承了唐太宗的统治政策,他任用贤相,整顿吏治,选拔人才,赏罚严明,君臣之间密切配合,唐朝出现了史家称道的“开元盛世”。后期却怠于政事,任用李林甫为相,杜绝言路,嫉贤妒能,杀诸功臣,宦官日滋,宠幸杨贵妃。整天沉溺于声色淫逸的生活之中,使朝政日益腐败,终于在天宝十四年(755年)发生了安史之乱,他被迫逃往四川,途经马嵬驿,兵士哗变,他无可奈何,赐杨贵妃自尽。他的儿子李亨在灵武即皇帝位,遥尊玄宗为太上皇。至德二年(757年)玄宗回到长安,宝应元年(762年)死于长安神龙殿,终年七十八岁,翌年三月葬泰陵。泰陵在桥陵东北23公里,是渭北唐陵中最东端的一个。泰陵因山为陵,陵园包括整座丰山。据《旧唐书》载:“玄宗常谒桥陵,至金粟山,睹岗峦有龙盘凤翔之势,谓左右曰:‘吾千秋后,宜葬此地。’宝应初,追述其志而置山陵焉。”泰陵陵园建筑大体与乾陵相同,规模不如乾陵宏大。

视频

唐代帝王陵:唐玄宗,唐泰陵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