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吴颐人汉简题汉画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吴颐人汉简题汉画

来自 豆瓣读书网 的图片

《吴颐人汉简题汉画》讲述了:画像石画像砖汉代美术史上最为重要的作品,不仅是珍贵的艺术品,也是重要的史料。吴颐人先生多年来在各地收得汉画像石拓片数百种,精选其中百余件,并以其独擅胜场的汉简书法题跋,成为精妙的画、书合璧的艺术组合,结为本集,美不胜收。 汉代的艺术,承继先秦以来的民族传统,以朴茂宏深冠绝古今。汉画像石,异彩纷呈,美不胜收,题材博涉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生活、伦理诸方面,其深厚的文化积淀被誉为中国历史的百科全书;而在书法艺术上,与法度森严的庙堂碑版相对应的是战国至秦以来一脉相承的简牍书迹。两汉简牍,以高古质朴、自然天趣成为书坛的奇葩,流风余韵,直至当代。 著名书法篆刻家吴颐人先生,精选一百五十件汉画像石代表作,以其独步当今书坛的汉简书体落笔题句,汉书汉画,珠联璧合,朱拓墨韵,相映成辉。他全新的创意,当使读者在丰厚的艺术意蕴中浮想联翩。

图书信息

书 名: 吴颐人汉简题汉画

作 者:吴颐人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7-1

ISBN: 9787208086449

开本:16开

定价: 70.00元

内容简介

汉代的艺术,承继先秦以来的民族传统,以朴茂宏深冠绝古今。 汉画像石, 异彩纷呈,美不胜收,题材博涉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生活、伦理诸方面,其深厚的文化积淀被誉为中国历史的百科全书:而在 书法艺术上,与 法度森严的庙堂 碑版相对应的是战国至秦以来一脉相承的 简牍书迹。两汉简牍,以高古质朴、自然天趣成为书坛的奇葩, 流风余韵,直至当代。

著名书法篆刻家吴颐人先生,精选一百五十件汉画像石代表作,以其独步当今书坛的汉简 书体落笔题句,汉书汉画, 珠联璧合, 朱拓 墨韵,相映成辉。他全新的创意,当使读者在丰厚的艺术意蕴中 浮想联翩。

作者简介

吴颐人,原名吴一仁,1942年, 上海人。别署司马由缰、宁邬 醉汉、西两天晒网斋、三难堂、白驴禅屋、千万莲花院、行地天 马厩、后补愚叟居、拜婴楼、嘶云阁、嘶云山民等。 西泠印社社员,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书法家协会理事。师从 钱君陶、 钱瘦铁、 罗福颐等前辈大师,研究书、画、篆刻五十余年。曾于1991年秋假座 上海美术馆,举办个人书、画、印展,同时首发三本新著。2001年冬在上海美术馆,举办学艺五十周年书、画、印展,首发画册及《吴颐人百印集》。其书、画、印作品数十次参加国内外重大展览,并入选各种作品集,有著作近二十余种出版。主要有 《篆刻五十讲》、《篆刻法》(增订法)、《篆刻 跟我学》、《印章 名作欣赏》、《常用汉字演变图说》、《吴颐人 汉简书法》、《吴颐人印存》、《鲁迅著作印谱》、 《吴颐人书画篆刻集》、《吴颐人百印集》、《福寿印谱》、 《心经》、《吴颐人题汉画像石》、《梦绕丽江—纳西象形文书法刻印》、《钱瘦铁印存》(合作)、《 来楚生印存》(合作)等。

推荐

《吴颐人汉简题汉画》是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后记

我学艺五十年。先后用过不少斋名、别名,其中有“醉汉簃”斋名,又别署“醉汉”。难道我是个酒鬼不成?非也,看了“醉汉”一印之边款即知,款曰:“予幼少学,今读古书踉枪如醉汉。研习汉画汉筒数十载,不觉醉倒无名古贤刀风笔意间,乐不在酒也。”笔者酷爱汉印、汉画像石(砖)、汉筒久矣.故还有闲章数方:“神游两汉”、“醉我汉魂”、“追汉魂”、“书乡醉汉”、“醉汉无心最有情”、“梦中犹是汉衣冠”、“摇心魄壮腕臂”。面对汉人遗留在砖石上的绘画——汉代版画,能经受岁月的侵蚀,保留至今,实在是我们炎黄子孙足可引以为自豪的事。欣赏所藏汉画像石拓片。无不为其.气魄深沉雄大”(鲁迅语)、朴素却不单调、粗犷却不鄙野、浑厚却不凝滞、豪放却不剑拔弩张,并具有浓厚装饰味的意境所陶醉。于是,我便在这些汉代画像石拓片上,用汉筒书法题写词句。此举得到上海辞书出版社有关领导、编辑的赞赏,好友司马无疆兄当然成了我的文学帮手,汉风楼主人等同道都给予了支持。于是这本汉简题汉画的册子诞生了。这仅仅是记录了一种自我鉴赏的心迹,并不代表拙书有什么价值,因为面对浩如烟海的祖国文化艺术遗产,作为我这样一个普通的书画篆刻爱好者,只不过是一滴微不足道的小水珠而已。

留在砖石上的汉画,是外来艺术进口之初,本土艺术最普及、最完美的代表。汉明帝之后,佛教艺术逐步发展,丰富了中国艺术,前人由汉到唐,用了八百年时间把印度艺术汉化,使之成了标准国货。而西方艺术由鸦片战争后传到国内才两百年,要达到“汉化”是不成的。不容讳言,今天生活节奏加快,有些中国人的崇洋思想严重,“肠胃”远远不及汉唐,故化不了西方的东西;面对历史久、人口多的中国,西方人要吃掉我们这块大肥肉,也是办不到的。从这个角度看,汉画像石对于重建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东方写意文化的审美意识,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面对这些令人击节的汉画,不由得使人想到,普通工匠的造型水平,才能真正反映一个国家的文化积景的高度和普及性,而并不在少数艺术家去得什么奖。即使是艺术家最多的国家,他们的作品也无法保存两千年,更不能深入、渗化到生活的每个角落。本书的这些拓片原石,并非出自博物馆,而是来自民间。当年在山东、江苏、河南、四川等地,这些刻有汉画的砖石,真可以说是不分城乡,俯拾即是。可以毫不骄傲地说,世界上最大的一次版画高潮在中国,而且.至今尚未引起西方人的理解和重视。[1]

参考文献